新民主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区别联系
以同志为代表的一代中国党人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以同志为代表的一代中国党人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两个理论虽然是不同时期的不同实践的产物,有所区别,但是两个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都是中国处在特殊的历史条件,历史阶段和国际历史背景条件下,解决中国和建设问题的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理论解决了中国人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条件下,如何实现民族和人民的问题。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的危机关头,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国内外建设的经验教训,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这一主题逐渐形成的。
两者含义不同:新民主主义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中国的新民主主义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新民主主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党)牢牢掌握领导权,彻底完成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的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两者的形成不一样,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新民主注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体系的形成绝非偶然。中国党经历大的失败,土地战争,直至遵义会议以后,才从幼年走向了成熟。这一时期,以为核心的中国党然已经能够正确的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自主的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代表中国党对来来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一个科学的解释回答。新民主主义理论以独创性的内容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理论突破了世界近代史上的要么是资产阶级,要么是社会主义的两种模式,创造了第三种类型,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实现民主和人民的新课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提出的。自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始终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并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总共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在三者的相互关系中,党的领导是根本,人民当家作主是政治基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任务。第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是扎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新型民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广大人民政治要求
的根本特征。第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保证,是推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保持稳定,长治久安的关键。因此,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第三,深化各项政治改革,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攻坚阶段,相对于经济改革方面的巨大进展而言,中国的政治改革还需要在多个方面向深度推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实际出发,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整体系,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三是从属性和要求的角度深化了认识,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等重要论断。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
根本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基本内容:最基本
的内容有两个: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为此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两者的联系 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党的两大理论成果凝聚了几代中国党人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党宝贵的政治精神财富。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系列的规律性,对我们今后的发展和创新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首先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两大理论体系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其次,必须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科学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存在这务实创新,与时俱进的内在本质。是永续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永续发展,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