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3 古诗二首

3 古诗二首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华溪镇中心校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课 题 课 型 3、 古诗两首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重难学习水平 识理运点 点 记 解 用 √ √ 1、学会生字“螺”,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教学目标 《望洞庭》,并背诵。 2、理解诗中带点词的意思,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中的感情。 教学方法 在读、背的基础上抓关键词理解,体会诗景、诗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 √ √ √ √ 二次备课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参看生字表或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 3、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意境。 4、想一想: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学生自学 五、检查自学效果 1、正音:洞 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2、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谁来说一说? 六、教师精讲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理解这句诗意: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 秋月 / 两相和,潭面 / 无风 /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 洞庭 / 山水色,白银 / 盘里 / 一青螺。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 七、作业。 1、用钢笔完成习字册。 2、抄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 3、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八、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板书设计: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喜爱 赞美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课 型 3、古诗两首 新授课 1、学会生字“眉”、“君”。 课时 第二课时 重难学习水平 识理运√ 记 解 用 √ √ 点 点 √ 教学目标 2、学会《峨嵋山月歌》,背诵诗句。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中的感情。 教学方法 在读、背的基础上抓关键词理解,体会诗景、诗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参看生字表或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 3、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意境。 4、想一想: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学生自学 五、检查自学效果 (按自学提示的要求逐一进行) 六、教师精讲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 √ √ 二次备课 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 / 山月 / 半轮秋,影入 / 平羌 / 江水流。 夜发 / 清溪 / 向三峡,思君 / 不见 / 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七、当堂作业 1、带着问题来读书。 《望洞庭》和《峨嵋山月歌》都是描写_________(A、夏天的景色的;B、春天景色的;C、秋天景色的)。 《望洞庭》通过丰富的_________和形象的_________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峨嵋山月歌》描写了作者行船时思念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多音字注音我最棒。 和_________平 磨_________刀 发_________卡 和_________诗 磨_________坊 发_________现 3、朗读我最强,回答问题我最棒。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 (2)请写出后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提到五处地名,请用“______”画出来。 4、知识拓展我能行。 洞庭湖位于我国的_________省,是我国的第____大淡水湖。峨嵋山在_________省,为我国_________教四大名山之一。 本课作者刘禹锡的古诗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本课作者李白的古诗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 八、课堂小结 1、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 2、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小结 板书设计: 峨嵋山月歌 唐·李白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思念家乡和亲人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