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物
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至第三章第3节。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质点是一种理想的物理模型,在实际运用中是否把某一物体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图所示,下列与图片对应的选项中能把研究对象看成质点的是
A.研究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 B.研究正在双杠表演的运动员的技术动作 C.研究跳水运动员的跳水动作 D.测定火车过桥所需的时间
2.如图所示,这是某校高一年级进行的一次远足活动的路线图,某同学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A和目的地B的直线距离为9km,而他实际从A运动到C用时55min,在C处休息了20min,从C运动到B用时45min,路标指示A到B的实际里程数是12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同学从A到C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25m/s B.整个过程中,该同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67m/s C.整个过程中,该同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25m/s
D.该同学经过C时的瞬时速度的方向一定由C指向B
3.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丙、丁图中的受力情况及弹力的产生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站在船上撑竿使船离岸的船夫没有受到摩擦力作用 B.图乙中立定跳远的人脚蹬地起跳瞬间,人受到的重力会变小
C.图丙中笔对手的弹力是由笔形变引起的,手对笔的弹力大于笔对手的弹力 D.图丁中跳水运动员静止站立在弯曲的跳板上时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特别小的物体才能用质点来表示
v,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 txC.由速度的定义式v=可知,经过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小
tB.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
D.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小段的方法是比值法
5.我国复兴号高铁如图甲所示,考虑到旅客的舒适程度,高铁出站时,速度能在10分钟内由0增大到350km/h;如图乙所示,汽车以108km/h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s内停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复兴号高铁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大 B.汽车的速度变化比复兴号高铁的快
C.2.5s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20m/s D.复兴号高铁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比汽车的大 6.如图所示,两辆车正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支持面向下的 B.物体受到的重力就是物体对车厢的压力
C.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D.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无关,且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7.关于某质点的x-t图像(如图甲所示)和另一质点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质点在3s内的位移大小都为0 B.两质点在3s内速度的方向都发生了变化
C.图甲中的质点在第1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乙中的质点在第1s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D.图甲中的质点在前1s内与后2s内速度的大小之比为1:2,图乙中的质点在前1s内与后2s内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1:2
8.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t=0时刻,甲车在前,乙车在后,两车头在前进方向上的距离为7.5m,之后两车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不可能并排行驶 B.甲、乙两车并排行驶只会出现一次 C.甲、乙两车并排行驶会出现两次 D.在t=2s时两车并排行驶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如图所示,两长方体物体A、B叠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现用水平恒力F推物体B,整个系统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A受2个力的作用 B.物体B受6个力的作用
C.物体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 D.地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右 10.如图所示,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的A、B两长方体物体所受重力大小都等于20N,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等于0.2,大小F=3N的两个水平恒力分别作用在A和B上,A和B均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对A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3N C.A对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D.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8N
11.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以5m/s的速度冲上斜面,到达两斜面交接处(A点)时的速度大小为3m/s(运动员过交接处时速度大小不变),运动员冲上第二段斜面滑行的长度与第一段斜面长度相等时速度恰好为零,运动员在每段斜面上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运动员冲上斜面到向上滑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雪运动员在第一段滑行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5m/s B.滑雪运动员在第二段滑行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5m/s C.滑雪运动员在第一段和第二段滑行的时间之比为1:2 D.滑雪运动员在第-段和第二段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6:9
12.某同学从塔顶每隔0.5s由静止释放一个小球,第一个小球经3s到达地面,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5个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30m/s
B.第1个小球落地时,第3个与第4个小球间距为6m
C.第1个小球落地时,第2个、第4个和第6个小球速度大小之比为5:2:1
D.第1个小球落地时,第2个、第4个和第6个小球已下落的位移大小之比为25:9:1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
13.(6分)某实验小组做“探究弹簧弹力和弹簧长度的关系”的实验。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了弹簧弹力F随弹簧长度L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弹簧的原长为 cm;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
(3)继续增大弹簧弹力,发现图线末端会发生弯曲,这是因为 。 14.(8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图甲是小明同学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表示小车运动情况的清晰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取纸带上连续的四个点A、B、C、D为计时点,O点与0刻度线对齐。
(1)OA、OB长度分别为 cm、 cm。
(2)打点计时器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另一位同学打点后画出小车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5.(7分)矿井中的升降机停在井口时,一螺钉从升降机底板松脱后做自由落体运动,经过t=3s螺钉刚好落到井底。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求: (1)螺钉刚到达井底时的速度大小v; (2)升降机停在井口时底板距井底的高度h。
16.(9分)某校举行运动会,参赛的运动员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训练,运动员完成100m赛跑的过程可看成两个连续的过程,分别为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一次
训练赛中,某运动员听到响后立即起跑,加速t加=2s后达到最大速度v匀=10m/s,此后以最大速度匀速运动直到冲过终点。求: (1)该运动员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 (2)运动员匀加速阶段通过的位移大小x加; (3)运动员跑完100m的用时t。
17.(14分)如图所示,把一长度L=1m的直杆AB用细线竖直悬挂在天花板上(距地面足够高),C点距棒下端距离h=0.8m,剪断细线后直杆做自由落体运动,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求:
(1)直杆下端B到达C点时,杆的速度大小vB; (2)直杆上端A到达C点时,杆的速度大小vA; (3)直杆通过C点所用的时间t。
18.(16分)如图所示,一轿车正以v0=12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正前方△x=8m处某人骑一辆自行车正以v自=6m/s的速度同向勾速行驶,经△t=0.5s后轿车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a=6m/s2,轿车与自行车没有相撞,求:
(1)轿车刹车后t=3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v; (2)刹车后轿车与自行车之间的最小距离x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