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类型及判断练习
读甲、乙两图,甲图中P地常年受某风带的影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P地气候类型属于: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 2.若此时甲图所示地区受乙图中“三圈环流”的F控制,则:
A.N地受西风影响,温暖湿润 B.N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C.海洋上等温线向南凸出 D.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出 下图示意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实线)和最热月平均气温与各月平均气温差曲线(虚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该地冬季气候特点是 A.温和湿润B.寒冷干燥 C.高温多雨D.寒冷少雨 4.该地最可能位于
A.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区 B.中国混合农业区
C.西欧乳畜业区D.新西兰乳畜业区
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 ① ② ③ ④ 纬度 23°08′ 39°48′ 23°58′ 54°17′ 气温(℃) 一月 13.3 -4.7 3.5 1.8 七月 28.4 26.0 18.4 13.4 降水量(mm) 一月 40.0 2.6 54.3 225.0 七月 210.0 196.0 53.6 117.0 全年 1614.1 682.9 7.4 2399.0 5.表中四地的气候类型是 A.①是热带季风气候 B.②是温带性气候C.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D.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6.④地的位置是
A.西经130度的北美洲西海岸附近 B.欧洲西部 C.南美西海岸 D.新西兰 读全球部分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7.图中①地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8.甲地的气候特征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炎热干燥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下图为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单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关于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的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北向南冬雨率递减 B.从内陆向沿海冬雨率递减 C.自西北向东南冬雨率递增 D.自沿海向内陆冬雨率递增 10.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巴塞罗那的冬雨率与罗马相同 B.东南部受西南季风影响时间长,冬雨率高 C.的黎波里的冬雨率远高于雅典 D.西北部受盛行西风影响时间长,冬雨率低 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力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下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温度要求是≥20 ℃,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 A.①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B.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C.①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D.②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12.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性气候
下表是亚欧40°N~50°N四地气温距平值和降水距平值(距平值是该地气温、降水与同纬度气温、降水平均值之差)。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地点 ① ② ③ ④ 气温(℃) 1月 10.1 -12.4 2.3 -4.3 7月 -2.2 4.7 0.8 6.7 降水(mm) 1月 24 -30.7 44.3 -24.7 7月 17.3 117.7 -28.3 -41.3 13.关于四地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主要受暖流影响,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 B.②地受季风影响,冬冷夏热,气候性强 C.③地位于内部,远离海洋,气温年较差大 D.④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
14.导致①地所属气候类型在亚欧的分布面积大于北美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分布、地形 B.海陆位置
C.地形、洋流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下图为三地区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5.图中①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性气候 16.似夏冶气候类型中( )
A.①受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B.②主要分布在亚热带东岸
C.③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 D.①③分布在各大洲中纬度西岸
下图为我国某地气候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7.下列关于该地的叙述,最可能符合当地情况的是
A.热量条件满足作物一年两熟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 C.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D.地形崎岖,多小型“坝子” 18.该地最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 B.河西走廊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平原 下图是沿南回归线所作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各题。
19.南回归线穿过的A东侧与C西侧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D.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20.B西侧气候南北狭长分布的原因主要是( ) A.地形阻挡 B.受寒流影响
C.受副高控制 D.受东南信风影响
下图为某月海陆等温线分布及甲地各月份降水量分布图(左边第一根柱子为一月)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1.根据甲地的降水特点可判断甲地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22.关于甲地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规律的叙述( )
A.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成因是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C.分布在南、北纬20°-30°西岸D.分布在南、北纬30°—40°西岸 下左图为四种气候类型的月均温和月均降水量图,下右图为最新埃博拉疫情爆发高风险区地图(图中颜色较深部分),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23.埃博拉疫情爆发高风险区分布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 A.④ B.② C.③ D.① 24.有专家认为,埃博拉病毒可能发生变异,未来可能(或现在已经)通过空气传播。对于甲地区来说,病毒向内陆地区传播风险最大的月份是( ) A.1月 B.3月 C.11月 D.7月 1 11 21 2 12 22 3 13 23 4 14 24 5 15 6 16 7 17 8 18 9 19 10 20 25.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气候变化在2007年成为众多国际重要会议的主题词,温室气体减排因涉及各国发展利益,在12月3—14日的印度巴厘岛“世界气候变化大会”谈判中成为争论的焦点。 (1)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 (2)说出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3)全球变暖对上述两国会产生什么影响?遏制全球变暖应采取什么措施?
参
1.B 2.D 【解析】 试题分析:
1.P地常年受某风带影响”,其纬度在40°附近,可以判断控制P地的是西风带,且可以进一步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在40°S以南地区,并且在的西岸,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B项正确。
2.结合乙图F处气流的流向为下沉,结合纬度,确定F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所以为副高控制,A、B错误;此季节为南半球的夏季,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的海洋,海上等温线向北凸,故C项错误,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气候的主要类型,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A 4.D 【解析】 试题分析:
3.据图分析,该地最热月平均气温与各月平均气温差曲线中,7月份最高,说明7月份该地气温低,由此判断该地为南半球,再根据降水量可判断该地为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故该地冬季气候特点是温和湿润,A项正确。
4.据上题可知,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阿根廷大牧场放牧区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故A项错误;中国混合农业区位于北半球,故B项错误;西欧属于北半球,故C项错误;新西兰位于南半球,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5.D 6.A 【解析】 试题分析:
5.联系我们学习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来判断,根据最低月气温判断气候类型,根据降水判断出气候类型。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6.④地的位置是西经130度的北美洲西海岸附近,位于海岸山脉西侧,西风带来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降水丰沛。 【考点定位】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7.C 8.B 【解析】 试题分析:
7.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可以看出①地为30°N-60°N之间,为盛行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所以C正确。
8.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可以看出甲地位于30°N,,盛行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终年炎热干燥,所以B正确。 考点:气压带和风带
9.C 10.D
11.B 12.D 【解析】 试题分析:
11.从图中看,①地≥20 ℃的月份不足4个月,气温条件不适宜,水分盈亏大于0的也只有两个月,水分条件也不足;②地≥20 ℃的月分较多,温度条件适宜,但全年水分盈亏都小于0,水分条件不足,B正确。
12.①地位于29.7°N,但气温较低,是高原和高山气候;②地冬冷夏热降水少,是温带性气候,D正确。
【考点定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类型的判断
13.B 14.C 【解析】 试题分析:
13.从上表可以看出,①地在冬季时经同纬度地区更暖,在夏季时又比同纬度地区更凉,降水丰富,季节分配较均匀,应该是位于亚欧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但是这种气候主要是受西风的影响,而不是受暖流的影响;②地很明显是冬季比其他地方更冷,夏季又更热,尤其是降水冬季时比同纬度过少,而夏季又大大超过了同纬度地区,所以这种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且性气候强;③地的年较差很小,降水变化幅度大;④地不可能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因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北纬30°附近,只是因为其位于内部,所以降水稀少,故选B。 14.①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西部分布面积较大,原因是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盛行西风可以深入到内陆地区。且沿海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北美西部是高大的落基山脉,受地形影响,西风难以深入,故C项正确。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气候特征及成因
【名师点睛】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气压带风带和气团、洋流、地形五类。 (1)纬度决定了热量带 (2)海陆位置:东西两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不同──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内陆和沿海性和海洋性不同──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3)气压带、风带和气团
①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 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②风带:
信风──一般是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变性为温暖湿润; 西风──温凉湿润,带来温差小的阴雨天气; 极地东风──寒冷干燥
③气团:海洋气团和气团及具体气团对气候的影响各不相同。
(4)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减温减湿
(5)地形:地形轮廓、山脉走向、地势高低等对气候都有一定的影响。
15.A 16.B 【解析】 试题分析:
15.有图示可知①地,从气温方面来说:1月气温低,在0℃以下,7月气温高,冬季寒冷夏季炎热;从降水方面来讲,冬季降水少,夏季降水多;因此该地属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的温带季风气候,答案选A项。
16.①为温带季风气候,受冬夏季风的交替控制形成的,分布在的东岸;②地1月气温高于7月说明位于南半球,冬季气温高于0℃,说明位于亚热带,冬季降水少,夏季降水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东岸 ;③终年高温多雨,应为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故答案选B项。 考点:气候类型的判读及成因。
17.B 18.B 【解析】 试题分析:
17.由图示资料可以看出:该地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大多时候相对湿度在50% 以下,可判断为干旱地区。热量条件可以满足一年一熟,A错。该地气候干旱,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对。植被为温带荒漠带,C错。地形崎岖,多小型“坝子”的是云贵高原,D错。故选B。
18.由图示资料可以看出:该地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大多时候相对湿度在50% 以下,可判断为干旱地区。河西走廊是干旱地区;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都为湿润地区,东北平原为湿润半湿润地区少部分地区为半干旱地区。选B正确。 考点:我国的气候及农业分布
19.D 20.B 【解析】
19.图像属于南极俯视图,在图上画地球自转方向,确定东侧、西侧。 20.B是非洲,回归线西侧是热带沙漠气候,狭长分布与寒流流经有关。
21.B 22.D 【解析】 试题分析:
21.纬度30°左右西岸气候类型有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据右图可知该地降水较多,可推断其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在纬度30°—40°西岸,据此可知甲地纬度大于30°,向南纬度增大,故该地位于南纬30°—40°西岸,故选B。据图无
法判断东西半球。
22.据上题,甲地为地中海气候,其分布在南、北纬30°—40°西岸,故选D。 【考点定位】
23.A 24.D 【解析】 试题分析:
23.读图,根据右图可以判断,高风险区位于扎伊尔盆地,属于非洲的热带雨林气候。根据左图的气温降水资料判断,①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②是地中海气候,③是温带季风气候,④是热带雨林气候,故A正确。
24.读图,甲地位于北半球几内亚湾沿岸,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故D正确。 考点: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征及分布,区域风向及成因。 25.
(1)冬季西北多东南少,夏季东南多西北少
(2)热带雨林气候 受来自海洋东南信风影响;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
(3)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A国是日本,属于季风气候,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西北部是迎风坡,冬季降水西北多东南少。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东南部是迎风坡,降水东南多西北少。
(2)图中B国是澳大利亚,阴影区位于该国东北部,受来自海洋东南信风影响,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3)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会淹没两国的沿海低地。遏制全球变暖,主要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全球性环境问题,要加强国际合作。 【考点定位】区域降水分布特征,区域主要气候类型及成因,全球变暖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名师点睛】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图示轮廓所在地区。日本是季风气候,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迎风坡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较少。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属于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形成,主要从纬度、地形、风、洋流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