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红色文化与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为例

论红色文化与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为例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第34卷 第5期 2019 年 10月

齐 鲁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Qilu Normal UniversityVol. 34 No. 5

Oct. 2019

论红色文化与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以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为例

韩文斐 王黎明

(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山东 威海 2400)

摘要:优秀的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教育成果,将红色文化融入职业教育,聚焦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对于提升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拥有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学校继承弘扬优良传统,开展系列红色教育,在利用红色文化教育教学资源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红色文化;中职教育;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 4735(2019)05- 0069 - 05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在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指引下,技能教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点,而人文教育处境尴尬。师范类职业院校是培养未来的人民教师,是教师队伍的后备人才培养基地。“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是对师范及教师职业的基本诠释,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拥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对于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多方面作用,不仅表现在提高职校学生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方面,还表现在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等方面。人文素质的缺失最终将导致大量“机器人”“工具人”的产生,而大量片面发展的“工具人”跻身于教育管理第一线,极有可能成为社会隐患。

教育的目的归根结底就在于价值取向,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教育成果。校园红

色文化教育是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将红色文化融入职业教育,聚焦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打造职业院校系统、稳定、优质的校园精神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充分开发,高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并将其有效融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增强职业院校人文素质培养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是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重大课题。

二、内涵界定

红色文化是当下中国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是中国党在长期、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选择、重组、整合形成的特定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承载了政治教育、历史印证、价值传承等功能。

红色文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形成了忠诚爱国的民族情怀;以勤劳勇敢为基石,培育了不惧艰难的坚强信念;以自强不息为动力,铸就了自主进取的创新精神;以为民谋利为目的,体现了

收稿日期:2019-07-26

作者简介:韩文斐(1967—),男,山东威海人,校长,研究方向:学校管理; 王黎明(1975—),男,山东威海人,讲师,研究方向:

学校管理。

·70·韩文斐等:论红色文化与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2019年 第5期

执政为民的宗旨观念。对师范类职业院校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职业情感教育,是彰显职业教育品格和价值的内在要求;同时可以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导向功能,加强传统教育,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民族精神,是传承文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作为首批全国优秀师范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德耀齐鲁道德示范基地、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威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学校始建于1930年,原名山东省立第七乡村师范学校,是山东省最早的八处乡村师范之一,学校甫一建校就在中国党的领导之下,以党员于云亭为校长、谷牧为党支部的地下党组织,开展活动,有胶东“红七师”之称。七师先贤勇于奉献,不怕牺牲,使学校成为胶东地区党的活动中心,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和优秀人才,为民族的与,为新中国的成立与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爱国敬业的品质尤其成为学校教育的无尽宝藏,也是本地学校独一无二的红色教育资源。近年来,学校继承弘扬优良传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开展系列的红色教育,在探索红色文化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三、红色文化教育探索(一)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

课堂教学是红色文化传播的主阵地,红色文化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巧妙结合,可以增强人文素质教育的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学校把胶东、天福山等历史融入课堂教学,开发出具有当地红色文化精神特质的优质校本课程,加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精神的认知,并逐步内化为自身素质。课外引导学生阅读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党史读物和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雄人物传记故

事,举办红色文化专题报告,播放红色影视作品等,用多角度、直观、形象、生动的形式,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教育之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情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红色文化教育进课堂,教师是关键。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通过完善教学计划,加强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教师对红色文化教育的认识,增强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围绕红色文化资源进课堂开展教师培训,提升其红色教育教学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描绘了新蓝图,文登师范学校多形式、度推进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在威海市“十九大精神进课堂”公开课比赛中,文登师范学校教师积极参与,以赛促教,取得了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红色文化进课堂,贵在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作为红色精神的提炼者和传播者,尤其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渗透红色元素,自觉践行红色精神,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

(二)加强以红色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感知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课堂。将红色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环境对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谐优美的环境,会对人产生一种无形的影响力,身在其中,会使人自觉去完善自我,塑造高尚人格。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把红色文化基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建构具有红色文化特征的校园环境。学校先后多次组织编写简明校史、党史、校志、年鉴,学校建有校史馆,面向全体师生及社会开放。校史馆作为学校80多年奋进的缩影,激励一代代文师人创新发展,薪火相传。参观校史馆,了解学校红色历史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学生一入学便深切感受到学校光荣的传统,进而树立努力学习、为校争光、为国服务的责任意识,

总第195期齐鲁师范学院学报·71·

奠定学生人生的红色基调。充分利用校园建筑、赋予其文化涵义,使教育无处不在。“第七乡村师范学校”的碑石彰显着学校的厚重历史,花园中“业精于勤”的石雕警示学生刻苦学习,水池边“向上”的题刻提醒学生不忘探索进取,太湖石上“惠风”的题词告诫学生牢记师恩,“乐知善行,务实求新”的校训指引学生为学的态度,运动场边、校史馆外题写着的学校办学方略,给学生以精神的引导和力量的鼓舞。

用红色文化育人,还应立足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文登师范学校在广泛深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注重丰富的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党史上的重要事件开展纪念活动,如“十月红歌会”“五四校园歌手大赛”“在我心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歌唱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经典诵读、红色影视展、主题团日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展示红色文化内涵和精神,不断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深化学生爱国情操,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让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主义理想、爱国主义情怀、艰苦奋斗精神,多层面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教育氛围,注重随时随地的时政教育。文登师范学校每周都有团日活动和班会时间,每当重大事件发生时,学校都会在第一时间组织学生学习了解,开展讨论,及时明确国策变化,掌握国情动向。特别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学校都通过阅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等形式,组织学生收听、收看,教育学生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人,立志为国家建设事业贡献青春。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每个班级发放十九大精神读本,供学生学习;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诵读广大教师学习十九大心得体会,将十九大精神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三)培育积极健康的校友文化

校友文化是职业院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母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之间的感情维系、价值认同、沟通交流、服务回馈的精神现象。校友文化是链接学校、校友和社会的精神纽带,是学

校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

建校以来,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先后涌现出以原副总理谷牧、上海市第五届政协王一平、海军中将宋鸿文及著名作家王润滋、知名画家彭昭俊为代表的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更培养造就了大批优秀教育人才,奋斗在各行各业,为祖国建设和当地社会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近年来,学校先后举办了著名作家王润滋当代文学创作研讨会、著名画家彭昭俊国画展、书法家汪汝峰书法作品展、书画名人乔廷泽书画展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正是校友文化的拓展与光大,著名校友的捐赠,也使学校馆藏文化更加厚重,内涵更加丰富,意义更加深远。优秀校友的成功经历为在校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学校注重对优秀校友的广泛宣传,建有文化走廊,将历届优秀毕业生事迹及画照悬挂于办公楼大厅,让学生学有榜样,增强学生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

(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受教育者喜闻乐见接受教育的重要形式。地方特色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地将红色文化资源与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有机融合,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又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所处的文登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便建立了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长江以北地区仅有的两支红军之一,早期的文师有多名学员参与了红军的创建和战斗,参加了著名的“一一、四”和“天福山”,在土地、抗日战争、战争中做出巨大牺牲,抗战爆发后,昆嵛山红军改编为山东抗日救第三军,并逐步壮大为中国人民四个集团军,以昆嵛山红军为班底的胶东子弟,南征北战,所向无敌,功勋卓著,为国捐躯者七千多人。新中国成立后,在文山开辟了烈士陵园,建造了烈士纪念堂,奉祀着包括文登师范学校老校长梁回云在内的七千多英灵。在威海,以甲午海战博物馆为代表的刘公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1995年建成,这些都作为学校开展红色教育

·72·韩文斐等:论红色文化与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2019年 第5期

的基地。文登师范学校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和特点,建立若干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前往瞻仰,开展社会实践,使红色文化教育常态化。每年的清明节,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参加清明英烈祭扫活动,通过祭扫英烈,让学生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珍惜光阴,忠心向党,报效祖国。

2007年4月27日,学校师生近2000人远足圣地天福山接受传统教育,行程40公里,途中,许多学生脚上磨起了水泡,学校随队校医建议受伤学生乘坐收容车,所有受伤学生全部坚持自己走完全程,在近10小时的活动中,学生们获得了感情的升华和宝贵的人生历练。

(五)构建独具特色的民族团结教育新模式2016年9月,深圳市九藤文化教育基金会、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与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三方合作,在文登师范学校设立首届学前教育专业班。班由基金会出资,文登师范学校负责培养,为塔县培养学前教育师资。这项工作旨在配合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水平,促进民族间和睦相处。

班最初构想由深圳市九藤文化教育基金会的理事长刘会远先生提出,刘会远先生是文登师范学校首届校友、已故原副总理谷牧同志次子、原深圳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作为区域经济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刘会远先生洞悉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作为谷牧同志儿子,刘会远先生对父亲的母校文登师范学校有着特殊的感情,特别是对文登师范学校优良的传统、先进的教学,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有着深入的了解;作为九藤文化教育基金会的理事长,因为基金会承担广东省对口援助喀什地区塔吉克自治县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任务,综合以上因素,在经过多次赴、文登师范学校实地考察后,刘会远先生自然地想到将这一任务交由文登师范学校承担。其意义在于,第一,提高少数民族的受教育水平。历史上,由于贫穷和闭塞,塔吉克族教育落后,人才匮乏,近年来,在党的扶

持和东部地区的援助下,学前教育得到重视,建起了多处幼儿园,但师资紧缺,亟需学前教育人才。文登师范学校班的成立,可以很快提高该地区青年的受教育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前教育师资压力。第二,配合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喀什地区地处帕米尔高原,扼守中国通往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伊朗等中东国家直达波斯湾的交通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新形势下在对外交流中发挥着突出作用,战略意义重大,一个稳定的塔吉克可以保证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第三,符合国家西部发展战略和山东省支援西部地区。该项目的实施契合国家与山东省的发展战略,可以为塔吉克自治县培养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撑。第四,可以有效遏制敌对势力渗透。塔吉克自治县虽然人口数量少、地域狭窄,但是一直跟汉族和睦相处,关系亲密,并服从领导,维护祖国统一,作为信奉教的波斯语系,是一道天然屏障,对于突厥语系的境外宗教极端势力、恐怖主义、主义活动的渗透与东进有着天然的防御作用,对于国家的稳定与统一有着长远而积极的意义。

班开办以来,各级和社会各界给予了大力支持。文登师范学校为班学生专门制定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专设了民族餐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特别重视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专门印制了《法律法规及读本》,并利用周末和晚自习时间组织班学生学习《》 《民族区域自治法》 《反国家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帮助班学生牢固树立国家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组织国庆节特别升旗仪式,“我的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歌比赛,参观刘公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谷牧故居、天福山纪念馆等活动,加强对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威海市文登区委部还在社会各界挑选了24名优秀女性代表,担任班学生的“文登妈妈”,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民

总第195期齐鲁师范学院学报·73·

族团结一家亲”。

2017年6月17日,班学生暑假返乡,基金会和学校特意组织学生于返乡途中,在北京停留了两天,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参观天安门广场、谷牧同志中南海旧居——九藤书屋,在中国儿童剧院观看话剧《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2019年6月5日至11日,学生在毕业返乡前夕,基金会和学校又组织班学生开展了深圳研学活动,参观了深圳大学、深圳博物馆、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以及香江集团等,举办一系列文化交流和学习研讨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开阔了学生视野,学生在研学活动中真切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激发了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班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良好教育和各方关怀,在家乡得到了很好体现。每年学生返乡休假,开展慰问演出活动,宣传党的,宣传民族团结,展示所学才能,被当地百姓称为“塔汉两族友谊小使者”。各级各类新闻媒体也给予班极大关注,2017年春节,电视台《晚间新闻》栏目,以《学子感受浓浓年味儿》为题,对班进行了报道。此外,山东电视台、威海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多次进行专题报道。2019年4月,山东宣传部、部、

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授予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为“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四、小结

多年来,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坚持将红色教育融入职业教育,秉持“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紧紧抓住红色文化精神,不断创新思想教育工作,努力开发特色育人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旧存在许多不足。

红色文化教育对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文登师范学校将进一步开发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探索红色文化在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实现途径,构筑广大学生认同的红色文化价值体系,不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水平,共建和谐校园,共享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李康平.红色资源研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7 (6).

[2]胡建,何沙沙.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挑战及路径探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6).

[3]叶按,刘琳.略论红色文化与职业院校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J].职教论坛, 2015 (80).

Red Culture and Humanity Quality Educ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A Case Study of Shandong Wendeng Normal School

Han Wenfei Wang Liming

( Shandong Wendeng Normal School, Weihai 2400, China )

Abstract: Excellent culture can breed excellent educational achievements. Integrating red culture into vocational education, focusing on what kind of people to cultivate and how to cultivate people, 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Shandong Wendeng Normal School is rich with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t inherits and carries forwar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arries out a series of red culture education. It has made a beneficial attempt in explor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d culture into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resources.Key words: Red cultur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Humanity quality

(责任编辑:张 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