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系______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工程力学2》考试试卷(A卷)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评卷人 审核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材料力学中求内力的普遍方法是( D )。
______----------要------------------线------------------------不--------封------------------------------内--密-------------------------------------------------------------__ A.几何法 B.解析法 C.投影法 D.截面法 2.在图1中,符合拉杆定义的图是( A )。
题---------
---A B
-----
--答 ----
----C D
----图1
-----3.如图2所示,圆轴扭转时,下列切应力分布图正确的是( B )。
------
A B C D
图2 4.如图3所示,火车轮轴产生的是( D )。
A.拉伸或压缩变形 B.剪切变形 C.扭转变形 D.弯曲变形
图3
第1页(共 6 页)
__------------------------------------------------------------ ------------------------------------------------------------
5.如图4所示,一个剪切面上的内力为( C )。
A.F B.2F C.F/2 D. 4F
图4
6.如图5所示,梁AB上作用载荷F大小相同,但作用点位置,作用方式不同, 图( A ) 所示,梁AB产生的弯矩最大。
A B C D
图5
7. 图6所以示单元体应力状态,沿x方向的线应变x可表示为( B )
1A. B.(xy)
EE1 C.(yx) D.
EG
yσx τ σy 图6
8.圆截面的细长压杆(假设为大柔度杆),材料、杆长和杆端约束保持不变,若将压杆的直径缩小一半,则其临界压力为原压杆的(A)
A.
11 B. C. 4倍 D. 16倍 19. 铸铁扭转断裂失效的力学原因是(A)。
A.拉应力引起拉断 B.压应力引起剪断 C.剪应力应力引起剪断 D.都有可能 10.如图7所示结构,其中AD杆发生的变形为( C )。
A.弯曲变形 B.压缩变形
C.弯曲与压缩的组合变形 D.弯曲与拉伸的组合变形
图7
第2页(共 6 页)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构件的破坏是指构件断裂或产生过大的塑性变形。 (√) 2. 轴向拉(压)时,杆件的内力必与杆件的轴线重合。 (√) 3.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内力是扭矩。 (√) 4.主应力作用平面上的剪应力必为零,剪应力取极值的面上的正应力必为零。 (×) 5.细长压杆的失稳现象是由于稳定性不够,并且越细长的压杆越容易失稳。 (√) 6.长期受交变载荷作用的构件,虽然其最大工作应力远低于材料静载荷作用下的极限应力,也会突然发生断裂。 (√) 7、使用截面法求得的杆件的轴力,与杆件截面积的大小有关。 (×) 8.钢轴的圆截面上作用有弯矩My和Mz,已知其抗弯截面系数为W,则利用叠加原理即可写出其危险点的最大正应力maxMyWyMz1MyMz (×) WzW9.工程中许多构件的破坏都发生在截面突变处。 (√)10. 构件受剪切时,剪力与剪切面是垂直的。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构件的承载能力,主要从 、 和 等三方面衡量。
(强度 刚度 稳定性)
2.在构件截面发生突变的附近,应力大小有急剧增加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
(应力集中)
3.假设实心圆轴的直径为D,则其抗扭截面系数的计算公式为WP实 ;空心圆轴的大径为D,小径为d,则其抗扭截面系数的计算公式为WP空 。 Wp=
D3D3 dWp=16[1()4] 16D4对于τ=FQ/A,若FQ、A的单位分别取N、mm2,则τ的单位应取 。(MPa) 5. 用主应力表示的第一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r1 。 (1)
6.图8所示构件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是 与 的组合。(扭转 弯曲)
图8
第3页(共6 页)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已知F1=10kN;F2=20kN; F3=35kN;F4=25kN;试画出图示杆件的轴力图。
A B C D 解:1、计算各段的轴力。
------- 密------- 封-------线-------内-------不-------要-------答-------题------- F1
A F2 1 B F3
2 C F4
3 D FF
---------- 1 1 F2 2 F3 3 4 AB段:Fx0 FN1F110kN FFN1 (4分)
1 BC段:Fx0 FN2F2F1
FFN2 N2F12102010kN FF1
F(4分) 2 CD段:FFFx0 N3F425kN N3 F(4分) 4 2、绘制轴力图。 F25NkN10 x (3分) 10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图示矩形板由两块相同的三角形钢板焊接而成,分别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受均布拉、压载
荷作用。已知如图。试确定垂直于焊缝的正应力和平行于焊缝的切应力。
20 MPa 48 MPa 焊缝 mm 09 150 mm
解:焊缝截面的外法线方向角
arctan1509059.04(3分) 垂直于焊缝的正应力和平行于焊缝的切应力分别为
xyxy
w59.0422
cos2xsin2 4820 2 4820 2 cos( 2 59 . 04 ) 2 MPa (6分)
xy w59.042sin2x cos2 48 20
2 sin( 2 59 .04 ) 30 MPa (6分)
第4页(共6 页)
---------------------------------------------------------------------------------------------------------------------------------------------------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系______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图示传动轴,主动轮B输入功率P1=368kW,从动轮A,C输出的功率分别为P2=147kW,P3=221kW,轴的转速n=500r/min,材料的G=80GPa,许用切应力[]=70MPa,许用单位长度扭转角[]=1/m,(1)确定AB段的直径d1与BC段的直径d2;(2)若AB与BC段选取同一直径,试确定该轴的直径d。 线不--------------------------------封------内----------------------------密--------------------------------------------------------------------
答解:1.外力
------MP-e195491n9549368--5007028.0Nm -- ---题----MP--e295492----n95491475002087.406Nm --------要---MPe395493----n95492215004220.658Nm -----------2.扭矩图
---------2087.406Nm----4220.658Nm (3分)
---3. AB段直径d1的选取
----33--按强度条件16T16T162087.----d d406max31π7010653.4mm (2分)
1π[]-- -----按刚度条件
----44---32T180Gd4 d32T180322087.406180max-1-[]80109π2162.5mm(2分)1Gπ2----取dd162.5mm (1分) 4. BC段直径d2的选取
33按强度条件16T16T164220.658maxd3 d2π7010667.5mm (2分) 2π[]按刚度条件
32T4418032T180324220.maxGd4 d658180274.5mm(2分) 2Gπ2[]80109π21取dd274.5mm (1分) 因为AB与BC段选取同一直径,因此取dd274.5mm (2分)
第5页(共6 页)
--------------------------------------------------------------
七、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某轴的外伸部分是空心圆轴,轴的直径及载荷如图所示,此轴主要承受弯曲变形,已知拉伸和压缩的许用应力相等[σ]=120MPa,试分析圆轴的强度是否足够。
Φ60mm A 解:由梁的受力情况知FA3.2kN FB6.8kN(2分)
作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a)、(b)所示
由弯矩图知Mmax1.6kNm,但因外伸部分为空心,故最大正应力可能发生在C、B右两截面
MC1.6103Nm6C75.510Pa75.5MPa(4分) 33Wz3.1460mm10932MB右1.2103NmB右6maxB右109.410Pa109.4MPa(4分) 433Wz3.1460mm51109326全梁max109.4MPa120MPa(1分)
Cmax 4kN D C B 0.5m 1m 0.3m
3.2kN + + Fs图 - 2.8kN (a) 1.6kNm
+ M图 - 1.2kNm (b)
(4分)
6kN 故该梁强度足够。
第 6 页(共 6 页)
Φ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