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女性在婚姻中获得幸福的可能——对陆小曼婚姻观念的个案描述

女性在婚姻中获得幸福的可能——对陆小曼婚姻观念的个案描述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5:卷第5期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9月 、ro1.25 No.5 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Sep.2OO6 女性在婚姻中获得幸福的可能 ——对陆小曼婚姻观念的个案描述 安丽霞,祝坤 (长春师范学院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摘要]通过陆小曼这位活跃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知识女性婚姻的个案描述,探讨了可能影响女 性婚姻观念的因素。指出女性婚姻不幸的症结在于她们错误的婚姻观念。 [关键词]知识女性;角色;婚姻观念 [中图分类号]I)9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OO8—178x(20o6)05—0094-05 一、引言 :女性在婚姻中获得幸福是可能的。纵观历史,婚姻不幸的虽然比比皆是,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即使是 在以自由著称的美国,仍然有95%的美国人在其一生中某个时候总要结婚。很难想像如果婚姻与幸福无关, 还会:有那么多的人纷纷投向婚姻的怀抱。 谈到女性婚姻,我们知道,现代女性的婚姻观念更趋于自由。而对于似乎离我们稍远的二十世纪三十年 代的:女性婚恋我们可能知之甚少。在我看来,她们在婚姻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很大的可能会与现代的女性会有 所不同。但是,婚姻中女性最基本的问题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女性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趋于自由,如何获 得真 正的幸福。正是基于这一点,我把目光投向了这个年代的女性。对于女性,我更感兴趣的是知识女性。 因为我知道知识,定会使她们对自己、对别人、对世界更敏感,她们一定是结合了她们自身及那个时代的诸 多矛盾于一身的。或许人性的这种复杂吸引了我,最终促使我去研究她们。当然本文对三十年代女性的特别 关注与相关文献之易得也不无关系。 :在对材料进行选择时,我发现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知名知识女性非常之多,如宋氏三姐妹、陆小曼、 林徽因等等。不过如果从婚姻的角度,我觉得陆小曼的婚姻观念凝聚了她那个时代和她个人的诸多特点,或 许更耐人寻味。如果尝试对她的婚姻观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描述,分析其幸福的可能,或许对女性的婚姻幸 福是:有意义的,也有可能有助于从某种意义上对当时中国知识女性婚姻观念的总体状况做一管窥。 二、婚姻观念是“形成”的 对于一个人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婚姻,虽然每个人想法各异,选择不尽相同,不过罗素认为评价一种选择 恰当与否还是有标准的,那就是会不会使当事人幸福。 本文要描述的这位活跃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知识女性陆小曼,在当时虽然可以相对自主地选择自己的 伴侣,可实际上,她的第一次婚姻仍是基于父母之命①,第二次婚姻是自己通过努力寻求的。奇怪的是,陆 小曼的两次婚姻都算不上幸福。 第二次婚姻不是她自己寻求的吗,怎么到头来成了一场苦痛? 有苦痛的婚姻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女性能不能在婚姻中获得自由和幸福?本文结合陆小曼这位二十 世纪三十年代知识女性的婚姻观念的描述,尝试给出上述的问题一种解释。波伏娃早说过,“一个人之为女 [收稿日期]2OO6—04—23 [作者简介]安丽霞(1974一),女,吉林白城人,长春师范学院学院讲师,从事女性学研究。 ・9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婚姻观念大抵也是如此。既然是形成的,就离不开‘‘塑 造”它的东西。波伏娃认为“是人类文化之整体,产生出这居间于男性与无性中的所谓‘女性’。,’在笔者看 来,在一定程度上,婚姻观念大抵亦是“人类文化之整体”衍生而来。本文试图通过社会、性别角色、个性 这几方面对陆小曼婚姻观念的形成可能产生的影响作一一描述,并进一步探讨婚姻观念有可能对婚姻幸福的 影响。 三、社会背景、经济、教育对陆小曼婚姻观念的影响 让我们先来看看陆小曼生活的中国社会。从思想方面,新文化运动的广泛影响,马列主义、西方的自由 民主观念等各种新思想层出不穷。不过当时的中国还是封建经济占绝大部分,旧道德还相当根深蒂固。不过 对于大城市的知识阶层来说,新思想还是相当吸引人的,因为新的思想帮助人们摆脱了许多从精神到肉体的 桎梏。 另一方面,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还处在动荡的时代,并没有一种思想是居于主导地位,所以表现在 婚姻中的观念就更为纷繁,甚至充满了冲突。 与徐志摩结婚后,陆小曼生活在上海。当时的“上海这座暴发城市妇女的举止轻佻,哇哇叫,俗打扮、 瞎化妆。南京路上的妓女就跟报童一样大声吆喝”。上海的浮躁与轻佻或许对陆小曼在婚后仍然作交际花也 是一种激励。 社会对一个人的影响往往具体到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以陆小曼在十五、六岁就在英文、法文方面颇具 造诣,书法、国画、京戏、舞蹈样样在行来看,不能不说东西文化在她身上兼而有之。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社会中西文化观念的碰撞,及陆小曼早年受到接受的教育,可以较为肯定地说,陆小曼成年后的思想,不可 能不受到新旧两种道德的冲击。而这种冲击注定不会使她成为一个纯粹的旧式女人,也不会使她一跃成为不 受到任何旧道德束缚的所谓新女性。而决定她在婚姻中是如何受传统性道德的束缚的,又在多大程度上接受 了新道德(在那时主要指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则取决于她的女性角色,她自身的个性。 罗素在他的《婚姻》中认为,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不受到经济与家庭的影响。早年一个人的家境对 这个人的影响可能是深远的。陆小曼从小的生活一直没受过经济的困扰,我们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推断陆 小曼她成年之后的浮华,与小时家境的富裕有着某种的联系。 四、作为女性:父权文化对陆小曼婚姻观念的影响 女性的特点很多,比如温柔、软弱、虚荣、不自信等等。而这里,我想强调作为女性角色,在婚恋方面 的可能具有的一些特点也可以说是社会附加在她们身上使她们难于摆脱的东西。所谓女性角色,之所以强调 女性角色对女性本身的影响,是因为“……没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或经济上的定命,能决断女人在社会中 的地位,而是人类文化之整体,产生出这居间于男性与无性中的所谓‘女性’。”对于本文的三位三十年代知 识女性所面临的,是在那个年代,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总体。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占世界主宰地位的,仍旧是父权文化。当时的中国,父权文化同样居主宰地位,所 以对于成长其中的女性,不可能不受到其影响。 考虑与婚姻之形成的相关性,笔者认为少女对于选择男人之被动,男人对于女人之重要,以及结婚对于 成年后女人的必然和婚后女人所受的。这四个方面可以作为女性角色对婚姻之形成的影响条件。 1.选择男人之被动 “女孩在童年时期受到各种行动上的,但她觉得自己是个自主之人。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她的青 春,在多多少少的伪装之下,消耗于等待中。她等着男人。”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虽然在许多大城市已提倡自由恋爱,但由父母做主的婚姻仍然被视为正 统。这在较为富裕的家庭中尤为常见。陆小曼自然不能逃脱时代对她的安排。她的第一次婚姻是不幸的。她 当时太小,还不知男女之事为何物,就被父母许配了人家。她与丈夫没有爱情,只有从婚外找寄托。但她并 没有去和别的男人自由的恋爱,而是把自己“打扮”成取悦于男人的交际花形象,无法实现人格之。说 ・ 95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到底对于男人,她还是被动的。 2.男人对于女人之重要。 “……或在某些情况下,找‘保护’人”——是她最重要的一件事。在她眼中男人是‘另一自我’的化 身……这‘另一自我’对她是基本的,主要的……”少女成年后,“婚姻是她唯一的依靠和生存意义……。” 在当时中国的社会,给女性提供的工作机会太少,女性的“工作”如果有的话,只能在家庭和风月场。 所以依附于男人简直就是必然的了。 对陆小曼来说,作为女人,陆小曼并不比那个时代的其他 I生显得更新潮。结婚对她来说是无法逃脱的 事。婚后以她的家庭经济状况,她无需再依附于别的男人。可她仍然认为自己的价值,是可以通过追求的她 男人的数量来衡量的。她在男人的赞美声中获得了很大的满足。男人对她的重要使她不知除了被男人追求外 还有别的事情值得做。吸大烟让自己沉迷几乎是她唯一“业余”要做的事。 女性角色的特点,使女性很难不接受一些传统的,可能给女性束缚的东西,而对于自由、平等当时在中 国社会只处于萌芽的观念,既有一种既渴望,又不知为何物。 当然波伏娃所说的女人受制于男人的情形现今已有了很大的松动。特别是由于避孕技术的提高,和平等 自由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使女人很大程度地摆脱了家庭的束缚,走出家门,和男人一样参与社会的竞争。 五、个性对陆小曼婚姻观念的影响 社会学家G・奥尔波特给出了自己对于人格的著名定义,认为“人格是个体内部决定其牲性行为和思想 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奥尔波特的定义把人格看作个体内部的动力组织,它支配着人的思想行为的独特 表现。”人格在这里也译为个性。不能否认的是一个人个性的形成与他(她)的社会经历以及社会性别角色 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过对于社会经历,性别角色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当你看到他们绝不相同时,你会发现个性是决定一个 人是这个人而不是另外一个人的标志。 对于陆小曼,她不能摆脱的是她个性中的许多弱点。她浮华,不踏实,喜欢卖弄,不现实,这使她无论 对传统,还是对现代,了解得都相当肤浅。在她看来,认真是可笑的。她终其一生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游 荡”,甚至吸取的是传统道德中的糟粕和现代观念最不适当的部分。 也许她在传统道德与现代观念中实现了一种平衡,不过是一种对她有害的平衡(泛化),使她一生几乎 萎靡 振。对于传统道德,她接受的是虚荣、过于浪漫,把自己物化,而抛弃了传统道德中的贤惠、忍让、 实际。之所以有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在陆小曼看来,浪漫恰恰可以和现代观念的自由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物 化,作“交际名花”则是传统社会女人的唯一方式。很显然,她认为在现代社会,这也是唯一的方式。 于是她不再注意通过知识、修养来充实自己的内心,在她看来这些是无用的。(而知识和修养是传统社会和 现代社会共同推崇的)而是通过她所具备的各种技能去吸引男人的注意。正是因为她虽空有各种本领(语 言、=牿法、国画、京戏、舞蹈无所不精)却对现代观念(比如,比如自由)理解得相当肤浅,所以在婚 恋方i酊,她很难真正地称心如意。不过这一切并不能说明陆小曼争取自身权利方面无所作为。陆小曼是在努 力追求一种个性的。当她的第一次的婚姻让她厌倦时,她已经想要离开,后来她遇到一位可心的男子, 她简直马上就要离婚。事实上她也勇敢地这样做了(虽然也带着不少的犹豫),真的和丈夫离了婚,并与所 爱的徐志摩结了婚。勇敢地追求个人的幸福,而不顾及当时不利的,应该是现代社会所推崇的。可是陆 小曼并没让自己真正“”,因为从她后来的作法,看出她对自由、平等、理解得很不恰当。而这将 对她自身的是个障碍。因为很明显,不仅是对一种制度、一种观念,社会的超越,更是对自身 的超越。 : 、陆小曼的婚姻观念及可能对婚姻的影响 社会、性别、个性对一个人婚姻观念的影响是交织在一起的,很难说哪一个的影响更大。不过可以较为 肯定的一点是,这三者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婚姻观念。 ・9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一)陆小曼对自由的理解 陆小曼认为婚后的浪漫就是自由。而这种浪漫不可能实现时,她把自由理解为随心所欲。而这无疑是一 种新的不平等。 陆小曼这种对自由的理解是有例子的。比如她曾对王映霞这样述说婚后的生活:“照理讲,婚后生活应 过得比过去甜蜜而幸福,实则不然,结婚成了爱情的坟墓。志摩是浪漫主义诗人,他所憧憬的爱,最好处于 可望而不可即的境地,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爱。一旦与 i5爱的女友结了婚,幻想泯灭了,热情没有了,生活便 变成白开水,淡而无味。”她感到了不自由,因为她觉得不再有幻想和热情。于是她到别处去找。交际花的 生活及挥霍无度这两样可以让她幻想和有热情。当时徐志摩为了满足陆小曼挥霍的需要,“……不得不同时 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三所大学讲课,课余还得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一月所获,至少也有一 千余元,但仍不敷陆小曼的挥霍。”这种婚姻应是浪漫的想法不仅陆小曼有,就是在现代,也有相当多婚后 女人也抱以同样的看法。很显然,幻想和巨大的热情对恋爱、做爱是有益的,那么对于婚姻来说如果过多则 是有害的。因为当她在婚内找不到她所需要的浪漫时,她就会一次又一次地与别的男人恋爱。这对她的丈夫 无疑是一种伤害。显而易见的是,浪漫所意味的巨大热情和幻想,是存在人的脑海中的,因此很可能的想法 是认为自由完全是自己的。另外浪漫往往与理性关系不大,进一步认为自由应该就是随心所欲。婚后的女人 对这种自由的理解很容易“创造”出一种新的不平等。与传统的不平等的差别只是男女调换了一下位置。这 种新的不平等不仅对婚姻,对女性自身的也是一种障碍。 另外,浪漫的想法会导致对实实在在生活的一种鄙视。凡事不要太认真,自己快乐就好。这是自由观引 出的快乐观。这在陆小曼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陆小曼爱玩,沉溺于夜生活使她每天天亮时分才上床, ……去新利查、大西洋、一品香吃大菜更是常事……”对志摩劝她不要打牌、不要抽鸦片也颇不以为然。徐 志摩在一九二五年三月四日给陆小曼的信中曾劝过她:“顶要紧的是你得拉紧你自己,别让不健康的引诱摇 动你,另让消极的意念过分压迫你,……”这样的自由观无疑对婚姻也是一种伤害,也是对女性自身的一种 伤害。女性在这种想法下是很容易让自己沉溺的。很显然,徐志摩如果不意外死亡,他们的婚姻也不会维持 很久。即使维持,也是极不健康的。也不能证明陆小曼追求到了她所谓的自由。 现代婚姻自由观念应首先选择自由,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婚后理性地生活。这并不是说没有浪漫,适 当的浪漫会增加婚姻的甜蜜。只是说不可太多太滥,让它替代生活的全部,应把它在一定的范围内。因 为完全的浪漫而导致的没有约束的自由是不可想象的。可惜陆小曼不知道这一点,她也听不进去别人对她的 劝告,即使是她爱的人。 (--)陆小曼对的理解 陆小曼认为的就是让所有的男人追求她,满足她,而她无需让任何一个束缚自己。 这实际上是古代中国妓女的心态。那时一个家庭的媳妇则受着三从四德的压迫,而妓女特别是多才多艺 的歌妓、舞妓是当时唯一可以相对的女子,各种男子包括一些文人雅士在家庭中也没有多大的快乐,当 时为了满足浪漫爱情的需要,也只有和这些青楼女子结交。而较高级的青楼女子则可以在获得经济上的 的同时,从中挑选较称 i5的男子作为玩乐的伙伴。虽然可以托付终生的男子也是有的,不过毕竟是少数。何 况风月场上的女子已很难对一个男子真正动 iD了。对她们来说,不让自己陷进去才是安全的。从客观来说, 她们中确实有很多是色艺双全。不过她们的目的只是供人取乐,所以她们虽然比良家妇女行动要自由,她们 的仍是很有限的。 陆小曼在没结婚前,在北平已誉为交际花。后来与徐志摩结婚后,又成了上海的交际花。由此可以看 出,即使陆小曼对徐志摩的爱是真实的(实际的可能性很大),婚姻本身并没有让陆小曼有一种的感受。 这一点可以从陆小曼把婚后的“爱”进行了分配可以看出,她担 i5自己成了丈夫的“奴隶”。她不愿意被一 种东西,哪怕是她所深爱的人束缚住。这无疑对深爱她的人是一种伤害。“我的心肝五脏都坏了,要到你那 圣洁的地方去忏悔。”由徐志摩对女作家冰心说的话可见徐志摩当时已是痛苦之至了。 的现代含义包括经济的和思想的、人格的。关键还在于思想的。思想的 包括对社会和自身正确认识,同时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够无畏并不受诱惑和威胁。人格的就是把自己 ・97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当作人看 并且得到周围人的尊重。陆小曼在经济上可以算了。可在思想方面,不夸张在说,她几乎是 个美丽的外壳和本领(语言、书法、国画、京戏、舞蹈样样精通)搭建的架子。生活的目的就是取悦别人和 沉醉自己,根本谈不上有思想,又何谈思想。在人格方面,她还停留在对妓女生活的向往中。很明 显,她把自己作为玩物的想法无疑对自己的人格是一种降低。而不尊重自己的人又怎能让别人尊重? 对于婚姻来说,并意味着不再有任何束缚,它的束缚是爱情。还意味着建立爱情基础上的彼此 信任、尊重和忠贞。爱的束缚和一般的束缚不同在于,它是夫妻双方自愿承担的,并认为只有如此,才会获 得他们所向往的幸福。 无论从何种意义来看都是位名女人的陆小曼,她的观却没有让自己和她所爱的人得到真正的幸福。 而很多普通的女人却可能比她幸福得多。 哇j于前两种观念,陆小曼的颓废也就在所难免了。这一点可以从徐志摩在一九-/k年六月二十五13西雅 图途中致陆小曼的信中得到佐证。“曼,你果然爱我,你得想想我的一生,想想我俩共同的幸福;……一无 事做是危险的,饱食暖衣无所用心,绝不是好事……至少得赶紧认真学画和读些正书。要来就得认真,不能 自哄自。……”可这一切并无大用,陆小曼似乎已迷途不知返了。 陆小曼的第二次婚姻以徐志摩飞机失事而告终,陆小曼的醒悟与悔恨(虽然徐志摩的死与陆小曼没有直 接的关系)让她终生未再嫁,过着孤单的生活。 很难想像如果徐志摩没有那场意外,陆小曼会不会有后来的醒悟。她的婚姻的结局又会是什么样。 七、结语 陆小曼这位活跃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知识女性为了寻求一种自由和幸福,幻想着婚姻能给她带来她想 要的一切,由于时代和她个性的特点,她错误地理解了自由及的含义,终其一生在传统与现代,理智与 情感之间游荡。即使最终归于一种平衡,也并没有在婚姻中找到幸福。我们可以想像陆小曼那个时代的女 性,所受到的心理磨折,站在女性的角度来看,可能并不比当时的战乱、政权动荡给她一样的女性带来的折 磨更小。由此看来,尽管他们生活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离我们似乎比较久远,可是,她们面临的最基本的 问题一一女性的自由、幸福,可能在今天,仍有必要做进一步地探讨。 [注 释] ①考虑到陆小曼的第一次婚姻可能与现代婚姻相距太远,本文只对她的第二次婚姻做详细论述。 [参考文献] [2]曾晓.盖世情侣:徐志摩和陆小曼[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 [2]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法)波伏娃.第二性——女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5. [4](美)戴维・波普勒.社会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5](英)罗素.婚姻[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 The Possibility of Happiness Woman in Marriage ——The Description of Opinion Luxiaoman’s Marriage AN Li—xia,ZHU Kun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32,China) Abstract:The author always believes there is a chance that women acquire happiness in marriage.According to that stand— point,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marrige abouta a womB/1 livig inn 1930s.wih a tname of l_u xiaoman.Discussing the factors of effectig tnhe notions of women about marriage,indicating hatt wrong opinion of marrige ias a reason of unhappy marrige.a Key words:female intellectual;role;opinion ofmarrige a・9'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