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年第17卷第18期IMHGN,May 2011,Vo1.17 No.18 康促进活动,促进体检者健康相关行为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黄敏亭.健康教育【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和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可降低与生活方 【式和行为习惯相关的慢性病的患病率。并且,在 1997:1. 2】杨学军,乔磊,张丽艳.北京市东城区居民行为危险 对已经患病的人群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方案,有 【助于提高其对慢性疾病的认识,如戒烟、控制饮 酒等健康行为有所提高 <0.05)。两年的实践证 因素干预评估fJ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2}936— 938. 明,对社区居民和单位职工有针对性地实施健 志,2005.24(4}245—246. 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不仅可有效提高人群的健 【4] 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血脂异常对策专题组.血脂异 康知识的认识,而且可降低与生活方式和行为 常防治建议『J1_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3】何青.老年高血压有关问题探讨【J].中华老年医学杂 习惯相关的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提示我们对于 【5]暴巧凤,甄文选,等.健康教育对慢性病控制的效果 观察【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7}499—501. 慢性疾病的防控的同时,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 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人们的生活幸福指 数 (收稿日期:201 1—06—2 7) (责任校对:彭鹏旭) 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促进母婴健康的研究 林丽爱陈宝玉 陈育芳 陈丈袁晓芬 【摘要】 目的探讨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促进母婴健康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1月一 2009年1月参加孕妇学校培训并在我院住院分娩的58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556例没 有参加孕妇学校培训而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予孕期保健和营养、新生儿常 见问题处理及护理、母乳喂养知识、产褥期的护理等卫生宣教。通过产后访视及电话随访,比较 两组产妇产前检查次数、阴道产率、剖宫产率、乳腺炎发生率、产褥感染率、母乳喂养率、新生 儿尿布性皮炎发生率、新生儿脐炎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平均产前检查次数为f6.82±1.33)次, 对照组为(5.61±1.24)次(JP<0.01)。观察组剖宫产率、乳腺炎发生率、产褥感染率、母乳喂养率、 新生儿尿布性皮炎发生率、新生儿脐炎发生率分别为30.17%、5%、3.45%、60.34%、10.69%、 2.59%,而对照组分别为40.29%、10.79%、7.Ol%、50.18%、l9.96%、5.76%,f尸<0.01)。结论 通过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极大地促进了母婴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孕妇学校;健康教育;产妇;婴儿;健康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 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孕产期保健及优生优育工作。对孕妇进行产前 健康教育,使其掌握孕产期相关知识,提高自我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一2009年1月参 监护的能力,对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 加孕妇学校培训并在我院住院分娩的580例产妇 质,具有重大临床意义。多年来,我院通过开办 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556例没有参加孕妇 孕妇学校,对孕产妇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取得 学校培训而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 两组均无妊娠合并症,年龄均在22~35岁,孕周 DOI:10.3760/ema.J.issn.1007—1245.2011.18.047 37—41 w,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相当,一般资料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单位:522000揭阳市榕城区妇幼保健院妇幼 保健科 1.2教学方法观察组580例孕妇或夫妻进行系 2324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年第l7卷第l 8期IMHGN,May 2011,Vo1.17 No.18 统的产前培训直至住院分娩。选调专业医务人 员进行授课,每月组织1次,每次120分钟。 表3两组对母乳喂养及婴儿健康影响比较[例(%)] 1.3 授课内容①孕期保健和营养:指导孕妇 正确推算预产期,孕期常规检查及检查项目,胎 动自我监测,孕期常见症状及异常情况的紧急 处理,孕期胎教,指导孕妇合理营养,进行适当 活动。②亲属陪同学习:指导丈夫结合妻子孕期 3讨论 的生理、心理变化,给予帮助和支持,避免有害 女性从妊娠到分娩是人生的特殊时期,当 因素的伤害。③新生儿常见问题处理及护理:婴 今实行“一孩化”,多数产妇为初产妇,缺 儿溢奶的处理,新生儿脐带护理,预防新生儿尿 布性皮炎,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处理,宝宝洗澡 技巧等。④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指导正确的母乳 喂养姿势,哺乳期乳房护理,乳头皲裂的预防及 处理。⑤产褥期的护理:产后恶露的观察、个人 卫生及保健,产后的营养调节及避孕节育措施 等。 1.4 观察内容通过产后访视及电话随访,比 较两组产妇产前检查次数、阴道产率、剖宫产 率、乳腺炎发生率、产褥感染率、母乳喂养率、 新生儿尿布性皮炎发生率、新生儿脐炎发生率 等。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 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2检验,计量资 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确釜验。 2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前检查次数比较观察组平均 产前检查次数为(6.82±1.33)次,对照组为(5.61± 1.24)次,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2.2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例(%)】 2.3两组产后合并症比较,见表2。 表2两组产后合并症比较【例(%)] 2.4 两组对母乳喂养及婴儿健康影响比较,见 表3。 乏怀孕、分娩、育婴经验。通过长辈、朋友获得 的孕产经验往往较局限、落后,甚至有些是不科 学的。通过开设孕妇学校,请有临床经验的专业 技术人员对孕妇进行系统健康教育,提高孕妇 保健知识,减少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保障母婴 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多年来,我们通过开展该工 作积累了一些经验。 3.1 产前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孕产妇产前检查 次数:而产前检查是及时发现高危妊娠、妊娠合 并症的有效措施。通过产前检查能及时发现并 治疗异常妊娠,可有效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 死亡率。 3.2产前健康教育使剖宫产率有所降低:近年, 我国各地特别是大城市的剖宫产率急剧上升, 目前不少城市剖宫产率已超过50%,与WHO提 出的应将剖宫产率控制在15%以下相比高出3倍 多。虽然剖宫产技术不断成熟,但是剖宫产术导 致的母婴风险远较自然分娩多,同时手术也造 成了女性正常盆腔结构的破坏…。多数研究认为 非医学指征剖宫产是导致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 原因12 ]。我们通过产前健康教育,使孕妇及家属 正确认识剖宫产的利弊,大大降低非医学指征 剖宫产率。 3.3产前健康教育减少了乳腺炎、产褥感染等 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在孕妇学校中讲授正 确母乳喂养姿势、挤奶方法、乳房保健、乳头皲 裂的预防及处理、产褥期个人卫生及保健等课 程,使产妇提高了哺乳期乳房保健、产褥期卫生 保健知识,显著减少了乳腺炎、产褥感染的发 生。 3.4产前健康教育提高了母乳喂养率,降低新 生儿尿布性皮炎、新生儿脐炎发生率:母乳喂养 的好处,是孕妇学校的必授课程,使孕妇充分认 识到母乳是婴儿最佳食品,母乳中含有0~6个月 2325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年第17卷第18期IMHGN,May 2011,Vo1.17 N0.18 的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具有最高的生物 参考文献 ]罗群艳.孕妇学校对孕产妇心理和分娩方式的影响 利用率,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不含过敏物质, 【1在人体内永不变质,且温度适宜,安全卫生,经 强婴儿免疫力,有利于婴儿健康成长,从而自觉 『J1.当代护士,2010,11(11 60—61. 2]杨素勉,马卫景,岳文芳,等.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 济实惠『4_。母乳中含有各种抗体,母乳喂养能增 [母婴健康的影响 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5} 2044—2045. 接受母乳喂养。同时指导孕妇做好产后新生儿 护理,如沐浴技巧、脐部、臀部护理,防止新生 [3]杨红月,焦翠平,张翠敏.452例社会因素剖宫产原 因及并发症分析f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8 儿脐炎、尿布性皮炎的发生。 (5 79-80. 综上所述,孕妇学校的开展,显著提高了孕 f4]宗淑彦.母乳喂养成功的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产妇保健知识,极大地促进了母婴健康,是落实 孕产期保健的有效途径,值得在妇幼保健工作 中推广应用。 2009,3(11 204. (收稿日期:20il一05—2 2) (责任校对:彭鹏旭) ・调查报告・ 东莞部分社区医生高血压防治知识现状与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 差异性分析 杨来宝吴美凤郭顺锡 【摘要】目的 了解东莞部分社区医生高血压防治知识现状以及与<<中国高血压防治 指南>>(2009年基层版)差异性。方法东莞市部分社区医生现场答卷,以调查高血压相关知 识。结果社区医生中,能够掌握心血管病和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有58%,能够掌握患者高血压 其临床评价的有61%,能够掌握患者高血压应用非药物手段进行治疗其内容的有42%,能够掌 握关于高血压流行趋势与现状的有38%,能够掌握关于血压水平分类的有38%,能够掌握高血 压降压药物其治疗原则的有35%,能够掌握患者高血压其危险分层的有31%,能够掌握降压药 物其分类的有30.6%,能够合理的选择患者降压药物的有28%,能够熟悉高血压患者其监测与评 估程序的有22%,能够掌握对特殊人群应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的有9%,能够联合应用降压药物 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有ll%,513%的社区医生知道中国高血压指南,23.8%医生接受过指南相关 内容培训。结论社区医生高血压防治知识有待提高,社区高血压治疗需规范和优化。 【关键词】社区医生;高血压防治;指南 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1.18.048 作者单位:523980东莞市沙田医院 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