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 ssn.1671—489X.2015.02.066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影响研究 ◆马玉婕 摘要新媒体正逐渐成为主要的通信工具,改变了传播方式, 高校生严重依赖互联网。高校中普遍存在痴迷于网络游戏 的宅男宅女,所以,如何引导高校生对新媒体娱乐休闲进 改变了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的。主要分析和讨论新媒体对大 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行正确利用,是高校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研究课题 。 关键词大学生;新媒体;价值观教育;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2-0066-02 2新媒体对高校生带来消极作用 新媒体环境下有很多对大学生思想带来负面影响的消 息,包括虚假的、重复的、缺失的信息。负面信息本身不 是误导学生的网络,如曝光的违法犯罪的傲慢 1新媒体对高校生带来有益作用 新媒体可满足高校生不同需求,提升高校生获取知识与 信息的速度,激发高校生探索事物 高校生能够通过新 媒体有选择性、便捷、及时地了解国内外相关信息与新闻资讯。 行为、国家干部的、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报告等。信 息本身和客观现实基本相同,但因为它们都属于负面新闻, 构成当前的社会最新消息,往往成为关注的热点。这些负 面的信息通过媒体会让人产生不平衡甚至绝望的心理情绪。 这种网络中的情绪开始蔓延,极易引起学生的情感波动, 甚至会引起消极情绪和极端行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 虚假和失真信息误导人的认知和判断。网络信息是一个由 无数的信息组成的系统信息,虚假信息对大学生造成干扰, 降低了信息获取和利用效率的提高。信息缺乏会对某些事 件产生极大的误解,对大学生心理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会造成人际之间缺乏信任,甚至会导致社会信任危机。 其次,新媒体以虚拟空间为主要传播载体,在新媒体虚拟空 间中,高校生能够对其思想畅所欲言,可将自己独特的创意 展示在媒体中,这样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摆脱传统社会道德与 行为规范的束缚与。高校生对社会的认识与看法、所产 生的不良情绪等都可以借助于新媒体平台与外界取得沟通与 联系,如果有人赞同其正确观点,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 而且通过与外界沟通,还有转变其错误观点的可能性。并且, 新媒体在反映事物时更为直接,可以有效结合声音、文字、 影像与图片,将事物更全面地展现出来。 现代化新媒体强力冲击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 3新媒体环境下完善当代高校生思想与行为的对策 利用新媒体优越性,优化高校生思想建设 新媒体本 身属于一个巨大平台,可通过空间构造的方式对学生运用 网络资源形成正确引导机制。如利用QQ、E-mail及博客等 方式开展主题交流会,并以互联网为载体和高校生进行意 学生的学习交流方式,对高校生行为的改变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现代化新媒体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高校生 能够通过手机等新媒体实施自主学习,而且一些大学在互 联网也建立了高校生自主学习中心与网络课堂,高校生可 见互换与平等交流,以此将新媒体下网络便捷性、共享性 等优势发挥出来。 以依照自身需要与兴趣,利用课外业余时间实施自主性学 习 。不仅高校内设置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在互联网中也 提供了大量教学资源。广泛应用新媒体后,彻底改变了高 校生传统学习沟通与交流行为,QQ群、网上论坛、微信、 贴吧等新媒体形式有效拓宽了高校生之间沟通的平台,且 具体沟通的时间、内容、形式等也均由学生自己任意决定。 由此使高校生思维与视野得到更大范围的拓展,极大便利 了高校生对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 构建、完善高校新媒体信息监管预警机制 现阶段, 新媒体是高等院校安全隐患的催化剂和导火索,互联网传 播速度及其本身快捷性决定着其成为高校生第一手资料。 但是一些网络信息发布者肆意散播负面言论等,造成网络 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因此,必须不断完善高校新媒体信息 监管预警机制,通过构建网络虚拟组织与网络管理员等方 式加强管理与监督网络信息传播渠道及源头,一旦发生突 发事件,要及时进入紧急预案,对事态发展形势予以密切 关注,以此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新媒体影响着高校生的生活方式 新媒体在方便高校 生学习的同时,也对其交往方式形成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高校生对手机与互联网越来越依赖,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 了其与现实生活接触的积极性。现代新媒体可以提供给高 校生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活动,然而也有一些自制力差的 加强价值观教育 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在利用 网络便利性的同时,要自觉去抵制网络不良影响。 第一,开展案例教学,让学生从思想深处明确网络成 瘾的弊端。在使用网络时,可以自觉去改变不良行为。 作者:马玉婕,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生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政类(541004)。 2015年1月下第02期(总第356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一66— 第二,构建心理咨询网站。学校建立起心理咨询网络,进 帮助学生了解各种信息的媒作和生产,使他们理解网络 行心理知识普及,在网站上提出常见问题,进而进行讲解和分 信息和偏离的客观现实。其次,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批判性思 析。也可以开展心理讲座,帮助学生进行检验,确定自我心理 维,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多角度地、理性地看待 问题。该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学生直接和教师正面接触,学生会 网络上的信息,有利于信息的选择性吸收。 更能接受。学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可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 总之,新媒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生的思想 深入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内心想法,给予学生人际交往策略, 与行为,它以一种高科技角色逐渐占领高校市场,必须开展新 给予学生正确的人生指导,帮助学生适应社会。 媒体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研究,更好地利用新媒体。■ 第三,开展多种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有利于促 参考文献 成大学生群体价值、信念的实现,会使学生注意力转移, [1]熊澄宇.3G与新媒体发展[J].新闻前哨,2009(9):120—121. 逐渐向健康活动方向过渡。因此,学校应该尽可能多地开 [2]邢长敏.论新媒体定义的重构啊.新闻爱好者,2009(20): 展各种活动,特别要加强活动的参与感,让每个人都能通 154一l55. 过活动找到自己的价值。 [3]陈长旭.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 第四,加强网络信息的学习,学会辨别网络信息。加强 困境与对策[J].青年文学家,2012(6):132—133.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当前的主要方法。媒介素养包括信息选 [4]金天纬.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现 择、理解、质疑、批评、反思等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掌 代物业,2011(4):158—159. 握相关知识,包括媒体选择、媒作和媒体内容等知识(即 [5]李娟.新媒体及其对媒介经营管理的影响[J].北方经 各种网络新闻、社会热点等)。其中,掌握媒体生产知识, 济,2008(18):156—157. (上接P65) 二是教材与生产实践相脱节。职业教育提倡教学与生 标志之一,成为一个国家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市场上获 产实践相结合,但是这种结合首先要实现的就是教材和生 胜的关键因素。但制造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如何尽快 产实践的对接。要解决编写过程中出现的这个问题,需要 拥有一批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就要求教师必 编写教师长期跟踪生产一线的前沿技术,多和企业打交道, 须转变教育观念,以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突 掌握它们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并把这些知识固化 出技能训练,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但高技能人 到教材之中,这样编写的教材就有极大的生命力和价值, 才的培养离不开高质量的教材,因此在专业的建设过程中, 真正做到教材与生产前沿的结合。 对专业的教材建设要尤为重视,这样,专业的建设方可以 此外,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还需融入案例教学法、项目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方法,要求参编的作者具有丰富的教学 参考文献 经验和写作经验,思路清晰,文笔流畅。教材要充分体现 [1]张晨,马树超.分类指导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 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言简 展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 意赅,突出工作过程导向,突出实际技能的培养。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 4专业设置预警机制下教材建设的基本措施 版社,2007. 1)采用模块式、任务驱动型教学方式编写,力求适用 [3]马树超,张晨,陈嵩.中等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成 高职课程改革特点,便于学生易学、乐学,教师易教、乐教。 绩、问题和对策[J].教育研究,2011(5). 2)主题要明确。始终保持论述专业的主线,达到多一 [4]沈言锦.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新课 句嫌累赘、少一句则表达不透彻的境界。 程研究,2012(7). 3)内容要新。教材在内容选取方面要多吸收教改的成 [5]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O1O一 果,多吸收许多已经成功使用的新材料和新的工艺。 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0—07—30(1). 4)系统性要强。从基本理论到常用案例、到新工艺的 [6]沈言锦.高职院校实施项目式开放性考核体系的研究与 开发,结构上要层次分明,内容上要环环相扣。 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3). 5)直观性要强。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要图表并茂、注重 [7]鲁听.在改革创新中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N]. 案例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便于教学和自学。 中国教育报,2010-03-20(1). 6)要有衔接性。能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课程紧密联 [8]颜旭.新时期职业教育定位思考[J].职业圈,2007(3). 系在一起,形成扎实的专业技能,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9]陈红.我国高等教育专业教育现状与挑战[N].中国教 5小结 育报,2008—07-30. 在当今世界,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先进的制造技术已 [10]张社宇.知识经济呼唤高素质的课程设置教育[J].职 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科技先进水平的最重要 教通讯,2009(4). 2015年1月下第02期(总第356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一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