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高起源于古代人类在生活和劳动中越过垂直障碍的活动。现代跳高始于欧洲。18世纪末苏格兰已有跳高比赛,19世纪60年代开始流行于欧美国家。1827年9月26日在英国圣罗兰.博德尔俱乐部举行的首届职业田径比赛中,威尔逊(Adam Wilson)屈膝团身跳越1.575米,这是第一个有记载的世界跳高成绩。跳高有跨越式、剪式、俯卧式、背越式等过杆技术,现绝大多数运动员都采用背越式。跳高横杆可用玻璃纤维、金属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长3.98~4.02米,最大重量2公斤。比赛时,运动员必须用单脚起跳,可以在规定的任一起跳高度上试跳,但第一高度只有3次试跳机会。男、女跳高分别于16年、192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田径运动跳跃项目之一。又称急行跳高。由有节奏的助跑、单脚起跳、腾空过杆与落地等动作组成,以其最后成功地越过横杆上缘的高度计算成绩并以此判定名次。跳高运动自19世纪60年代在欧美开始普及 ,16年第一届奥运会列为比赛项目。过杆技术有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等。由于技术类型不同,运动员在完成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的各动作方法上各有差异。助跑使人体产生向前的速度,增加起跳时的支撑反作用力和加快起跳动作。背越式跳高采用的是弧线助跑,距离长,速度快,动作自然。其他姿势一般都采用直线助跑,距离短,速度较慢,身体重心低。起跳是人体在助跑后,迅速转变运动方向向上腾起,为过杆做好准备。背越式、跨越式、剪式跳高起跳时,起跳腿是在远离横杆一侧起跳。俯卧式和滚式跳高时,起跳腿是在近于横杆一侧起跳。背越式为曲腿摆动,其他姿势一般为直腿摆动。背越式过杆时,身体由侧对横杆转向背对横杆,然后以手臂、头、肩顺序过杆;髋部在杆上充分伸展成背卧和反弓姿势。身体过杆后,收腹举腿,用背部落在海绵包上。俯卧式过杆时,摆动腿先摆过杆,身体在杆上沿纵轴翻转成俯卧姿势,随即转头潜肩,起跳腿后伸外翻,最后落地。过杆动作分为“平翻式”和“潜入式”两种。背越式、俯卧式姿势因过杆时人体重心离杆较低,能充分利用腾空高度,是较优越的过杆方式。而背越式又较俯卧式易于掌握。
男子世界纪录:古巴的索托马约尔保持室外世界跳高纪录2.45米和室内世界跳高纪录2.43米。 女子世界纪录:保加利亚的科斯塔迪诺娃保持室外世界跳高纪录2.09米,德国的亨克尔保持室内世界跳高纪录2.07米。 中国跳高运动发展概况
中国跳高运动虽然开展于20世纪前叶,但是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跳高运动才获得迅速发展.到1956年,男女跳高纪录分别达到1.95米和1.61米.1957年我国优秀女运动员郑凤荣采用剪式跳高姿势以1.77米的成绩打破了1.76米的女子跳高世界纪录,成为我国田径史上第一个创造世界纪录的运动员.1956年优秀运动员倪志钦的成绩列世界第二位,1970年他以2.29米的成绩打破了男子跳高世界纪录.使我国跳高运动水平又一次出现飞跃.同时女子跳高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1965年我国有5名运动鞋员进入了世界前10名.70年代后期,由于背越式技术的引进,中国出现了一批优秀跳高运动员,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朱建华,他在18岁时飞身越过2.30米的高度,打破了保持11年之久的亚洲纪录,我国跳高运动的整体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一、 起跳常见错误动作、产生原因和纠正方法 1.起跳前减速,甚至有停顿现象 【产生原因】
助跑节奏不稳定,起跳前降低重心太多,放脚时过分前伸,上体后仰产生较大制动。初学者由于技术不熟练,有怕杆心理也会造成在起跳前减速或停顿。 【纠正方法】
反复在杆前做助跑起跳练习,注意助跑后几步身体重心平稳,最后一步起跳时放脚要快。可用皮筋代替横杆克服害怕心理。
2.起跳时身体过早倒向横杆 【产生原因】
由于助跑最后1~2步不能适度保持身体内倾,过早地向横杆方向转体,注意力过分集中在腾空动作上,过
早做过杆成桥的姿势。 【纠正方法】
加强杆前弧线助跑练习或跳上海绵垫等练习,注意起跳前的身体内倾和起跳垂直向上的动作及摆腿摆臂的方向。
3.起跳时摆动脚擦地 【产生原因】
摆腿时蹬伸用力不够,大小腿折叠不够,小腿过早踢出。 【纠正方法】
采用弧线连续上步快速而有力的蹬摆起跳,摆腿用力蹬地后立即上收、小腿折叠,以髋带腿向前上方摆出。 4.放脚不正确 【产生原因】
助跑弧线小或在弧线上突然跑切线甚至最后1~2步跑成直线,造成起跳放脚时膝关节向外撇与横杆成平行。不仅影响起跳方向,也易使踝、膝关节损伤。 【纠正方法】
加大助跑弧线,防止弧线上跑切线(弧线跑五步)。注意放脚步的方向。 5.摆腿起跳时臀部后坐 【产生原因】
迈步起跳时髋送不出去,摆腿时没有以髋带腿。另外,由于髋关节灵活性差,送髋摆腿动作也受到一定的。 【纠正方法】
迈步起跳时摆动腿积极地送髋,起跳脚着地时髋快速移上支撑点。另外,加强髋关节灵活性练习。 二、 弧线助跑中常见错误动作,产生原因和纠正方法 1.最后两步倒体过早 【产生原因】
弧线跑的概念不清,助跑弧线太小,速度过缓,助跑距离太短。弧线上保持身体内倾至最后一步快速由内倾转成垂直掌握不好。 【纠正方法】
建立正确弧线助跑概念,观摩优秀运动员技术录像及正确示范。注意弧线跑时身体倾斜角度应由小--大--零的合理变化。加大助跑弧线练习,反复做全程助跑练习等。 2.助跑加速不匀,节奏紊乱,致使起足失败
【产生原因】
助跑步点不准确,缺乏节奏感,学生对横杆有恐惧感,注意力不集中。 【纠正方法】
调整助跑距离,找出最适宜的助跑步点,采用划线、设标记、听节拍等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可用橡皮筋代替横杆克服恐惧心理。
3.助跑速度过快,致使跳不起来 【产生原因】
可控速度掌握不好,腿部力量差,支撑能力不够。 【纠正方法】
控制跑的速度和节奏,加强腿部力量训练。
? 三、过杆落地时常见的错误动作、产生原因及纠正方法 1.坐着过杆,做不出送髋动作 【产生原因】
腾空后害怕肩背着垫,不敢做两臂外展和头后仰的动作,起跳后摆动腿放不下来,髋送不出去。 【纠正方法】
可采用垫上送髋,倒体成桥,原地高台过杆和助跑过杆等练习。
2.身体与横杆斜交叉过杆
【产生原因】 起跳前倒体太早,影响了沿纵轴转体,摆动腿沿横杆摆的动作用力不够。 【纠正方法】
采用杆前助跑起跳,起跳时注意摆动腿的摆动方向和防止倒体过早的动作。3~5步助跑起跳摆动腿触高物并沿纵轴转体90~270度,摆动腿用力向内摆。 3.大腿后侧和小腿擦落横杆 【产生原因】
起跳后挺髋仰头下潜和大小腿折叠上摆不够,过杆时收展不及时。 【纠正方法】
杆前做原地背越式过杆练习,注意体会空中挺髋动作和过杆时收腿的时机。 4.头肩先着垫 【产生原因】
落地高度过高(垫子太低)。过早收大腿,喜欢后滚翻。 【纠正方法】
加高海绵垫,做原地背越式过杆练习,注意纠正落花流水地位置不正确和落地时身体过于放松的错误。 5.落地时双手先撑地 【产生原因】
害怕肩背着垫,腾空时失去身体平衡。 【纠正方法】
垫上后倒肩背着垫练习,在较高的起跳位置做有杆或无杆的原地背越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