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减数”一节的教学设计

“减数”一节的教学设计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减数”一节的教学设计

作者:白小娟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4年第10期

减数是高中阶段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减数过程的理解困难重重,且易与有丝相混淆。针对以上问题,应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来设计本节课,以促进学生对减数概念的深入理解。 先行组织者 概念教学 减数 一、教材分析

“减数”是高中生物学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的内容,其不仅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必修二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染色体、有丝、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是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础,又为后面学习生物的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了细胞学基础。因此,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减数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过程及减数与有丝的区别,是本节教学成功的关键。 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先行组织者”是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于1960年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在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背景观念材料。在教学中,“先行组织者”可以促使学习者在其已知的材料和需要学习的材料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从而使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Joyce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呈现先行组织者,使学生意识到相关知识和经验,引发认知冲突;第二,呈现新的学习材料,并补充下位概念,以促进了解,将学习材料和组织者联系起来;第三,加强认识,促进综合协调,形成认知结构。

学生在高一上学期已学习了“细胞增殖”的内容,知道细胞增殖的两种方式——有丝和无丝,而减数也是细胞增殖方式之一,为细胞增殖的下位概念,其与有丝和无丝属于并列关系。因此,可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进行本节教学,以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减数。在学习减数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复习有丝的过程。当学生理解了有丝的过程后,将有丝作为比较性组织者,以促进减数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学习养成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够用唯物辩证的观点认识生命现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教学过程 1.呈现先行组织者

(1)复习细胞增殖的方式,包括有丝和无丝。要求学生重点画出有丝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图。

(2)师生共同温习有丝。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果蝇配子和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设疑:生殖细胞是如何形成的?是有丝吗?学生小组内假设并讨论,教师顺势引出减数。

设计意图:呈现上位组织者,利于概念的归类;再提供一个适当的比较性先行组织者——有丝,可激发学生的原有知识,有助于学生对减数的同化。 2.呈现学习材料

(1)学生自主学习减数概念,引导学生从减数发生的对象、时间、特点和结果等方面去思考,完成对减数概念的初步建构。

(2)多媒体动画展示精子形成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图,引导学生观察减数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橡皮泥建构模拟减数中染色体变化的物理模型,请一小组学生介绍模拟的成果,进行组间互评,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规范的染色体变化物理模型。

(3)展示卵细胞形成的动画,要求学生比较归纳出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提示学生从产生部位、过程、是否变形、细胞质的分配、结果等方面加以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对减数有了一个完整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构建染色体变化的物理模型,并对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进行比较,可加深学生对减数内涵的认识。 3.加强认知结构

(1)减数和有丝过程的比较。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内进行如表格所示的比较。根据各小组完成表格的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修正和弥补学生理解有困难的知识点。教师再次播放精子形成过程的动画,与学生共同梳理减数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过程,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

(2)布置课后作业:画出有丝和减数过程的染色体数和DNA数目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设计意图:有丝再次作为组织者,无论是以表格的形式还是数学模型的形式呈现,通过比较,都促进了学生对减数这一概念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林繁会,孙春梅.“减数与受精作用”一节的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学,2010,(2):29-30.

[2]Ausubel D.P.The use of advance or ganizers in the learning and retention of meaningful verbal material 1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60.267-272.

[3]张爱卿,刘华山,刘玲玲.“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2):28-32.

[4]Joyce B,Weil M.Models of teaching.Englewood,NJ:Prentice-Hall.1986.81-8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