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淮剧艺术转型的研究探析 ●荣蓉盐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摘要:淮剧是江淮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对江淮地区的文化历史具有极高的表现力。 淮剧发展历程中的艺&t4- ̄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本文将从淮剧的发展脉络出发。而分析总结出淮剧在200多年的历 史过程中是如何进行艺术转型的。 关键词:淮剧 艺术转型一发展 、淮剧的发展脉络 方小戏。然而经过与了微剧、京剧的碰撞 之后。便逐渐走向了成熟 徽剧与京剧的 淮剧团便从上市地方戏曲“都市化”作为 入手点,提出了走“都市新淮剧”的构想. 淮剧,又称江淮戏。至今已有200多 年历史的淮剧.诞生时间为清代中叶.发 源于盐阜和清淮.现流行于江苏、上海等 地区 淮剧是江苏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 一,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淮剧虽然仅仅 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是其的诞生是 扎根于江淮地区的风土人情之中的.在这 一诞生源头之上.淮剧便主要服务于江淮 地区的人民 明清时期.海盐文化逐渐形成.就在 淮剧诞生的盐淮地区.海盐商业繁荣.有 着大量的盐工、船工等,他们在休息时间。 就会哼唱起“儇债腔…‘栽秧歌”等.之后又 有民间艺对当地的民间小调进行搜集和 加工.便发展成了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民 间戏文 如起步果将这种简单的民间戏文 看成是淮剧的诞生.那么“香火戏”就是淮 剧的起步 江淮地区巫神有着一定的崇 拜。因而会在特定的节日.为民众做一些 神会等等.会中会邀人演唱巫书。扮演巫 神等等进行表演.这种原始的戏曲形态, 还形成了一种的演出方式 曲艺形式 的表演在同治时期.便形成开始转型为了 戏曲形式,并诞生了江淮小戏“三可子”。 “三可子”诞生的说法不一.但是其在表演 过程中仅仅是用简单的道具.并只要有两 三人就能演一出戏。在淮剧的发展过程 中.徽剧和京剧都对它有着不同程度上的 冲击.微剧在明清时期的发展程度已经较 为成熟.并在上层社会中很受到欢迎.徽 剧会主为了满足地方需求.便常常让徽剧 与盐淮小戏一起演出.称之为“徽夹可”。 在这一期间.有着不少的徽剧班子加入了 “三可子”班底中.“三可子”便吸收不少的 徽剧表演艺术.表演队伍壮大.表演方式 更加成熟了.并创新出了自己的戏F:lh城 市,比如堪称一绝的“金鸡”。光绪年 间.因淮河洪水泛滥.江苏境内的难民便 来到了上海.淮剧也因此进入了上海市 场.淮剧在上海的环境下.便吸收了京剧 文化.较为重点的便是京剧的服饰与化妆 技术.也就进入了“京夹淮”阶段.也让淮 剧步入了成熟阶段 二、淮剧的多元化艺术转型 1.地方特色与戏曲元素的交融 淮剧在发展前期.仅仅只是简单的地 表演形式、化妆技巧、演唱技巧相对淮剧 来说都是更为成熟的.当淮剧还在走向成 熟的过程中.徽剧与京剧已经走向了成熟 并完善的阶段了。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 淮剧又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在当时 大力支持文化发展的背景之下.大批从事 淮剧艺术工作的人员.他们在整理和演出 大批传统剧目之后.还以现代江淮地区风 土人情作为出发点.创作处大量的现代淮 剧。而之后“南”“北”两派的出现。也标志着 淮剧的地方特色与戏曲元素的完美融合 2.乡村到都市的蜕变 淮剧从乡村迈向都市的过程.就如同 一个江淮地区的小女子走向了上海大都 市变身为大明星一样.这样的转型过程是 漫长的。在从乡野露台走向正规剧场后,淮 剧曾经单一简单的表演也就不能够满足观 众需求.如果要在商业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的话.还要丰富自身的舞台表演形式与提高 舞台表演能力 淮剧老板和演员在意识到这 一问题.也开始做出了不少的改变.譬如增 添风靡一时的越剧服装.还设计出融合了京 剧、徽剧、越剧特色的服装,这让淮剧的服饰 与美化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京剧、徽剧、 越剧因此作出了一些改变.让中国的戏曲 文化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3.新淮剧运动的兴起 抗日战争激烈进行的同时.在苏北抗 日根据地.陈丽了盐阜文工团等文艺 演出团队。为鼓舞士兵士气,激发人民战 争意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1944年到 1946年期间.“新淮剧运动”兴起.引导了 一大批的文艺工作者参加淮剧的创作.并 由此开创了淮剧一现实生活为题.编演现 代戏的先河 当时的演出条件极为恶劣。 大多就在会在露天的场地内进行表演.表 演中的设施设备都是非常简单的。演出穷 困群众的演员.就是将自己的军装换成破 旧的棉袄 而这一时期较为出名的现代戏 就有《翻身》《照减不误》等等。“新淮剧运 动”在进行过程中.淮剧的剧本贴近时局, 群众表演真情流露。对当地的抗日救亡运 动产生了很强的鼓励作用 4.“都市新淮剧”的流行 强化精神文明的号召提出之后.上海 这一构想开辟了我国现代化淮剧发展的一 个新高潮。试想城市在改变,都市化进程是 大家有目共睹的.具有创作意识的淮剧艺术 家们联系淮剧艺术的诞生源头.从经济文化 和社会背景的基础出发。让“都市新淮剧”走 上了全国的舞台 淮剧艺术的表演也开始从 “地气儿”变得诗情画意、时尚大气。就从<金 龙与蜉蝣》中我们就可以看见,淮剧不仅仅 是从服饰设计、表现手法。还有着戏剧背 后的文化水平更加深厚了 5.音乐审美观念与音乐语言走向个性化 纵观淮剧的发展脉络.从原始的说唱 艺术,走到如今的“都市新淮剧”。淮剧艺 术的调式结构也更加的丰富多样 在“香 火戏”中的只有五声性商羽调式和微调式 两种调式结构类型.调性也大多沉闷哀 怨。然而,淮剧在收到社会生活,经济文 化。民众审美等等的影响之后.产生了多 调性的表现手法.在主体旋律的基础上会 充分的展现出来。调与调之间的变化.也 有着对比与改变.让淮剧变得更加具有视 听审美感受 四 结语 任何一种戏曲的发展过程都是在不 断的转型过程趋向完美的。淮剧艺术诞生 于江淮地区.是江淮文化非常珍贵的一部 分,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独具特色一部分。 发源于民间生活的淮剧艺术.在经历了无 数次转型之后.还保留着原有的江淮地区 的朴素民风.同时又兼具南北风格。这不 仅仅是地域风情上的融合.更是艺术文的 交融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洁,李月丽.淮剧的艺术转型研究[J】. 大众文艺,2013,(11). 【2】朱诗宇.论淮剧艺术的综合型特征[J】. 大舞台,2102,(06). 【3】张铨.发展淮剧多元并存的良好态势【J】. 艺术百家,2005,(O2). 【4】张铨.论淮剧【淮调】的发展嬗变【J1.盐城师 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O4). 作者简介: 荣蓉(1978——),女,民族:汉族,籍贯:安 徽省巢湖市人.学历:硕士学历。讲师职 称,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