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不正确的是(A) A. 史前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夏商周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 2. 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B )
A. 因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附近而得名 B. 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 C. 北京人会打制简单的石器 D. 北京人还保留一定的猿类特征 3.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多),人民不胜(承受不住)禽兽虫蛇(的)”,这种情况决定了远古居民最恰当的选择是( D) A. 学会制造工具,抵御野兽 C. 懂得用天然火,追逐野兽
B. 住在山洞里,躲避虫蛇 D. 过群居生活,共同生存
4. 我国境内已发现的远古人类,按出现时间的先后排列应是(C) ① 北京人 ②元谋人 ③山顶洞人 A. ①③② A. 神话传说 A. 北京人
B. ①②③
B. 化石遗存 B. 蓝田人
C. ②①③
C. 现有物种 C. 元谋人
D. ③①②
D. 历史著作 D. 山顶洞人
5. 研究人类起源的最主要证据是( B )
6. 根据目前考古发掘,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 C )
7. 忠言同学计划到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远古人类遗址所在地游玩,他应该去下列哪个地方呢?( A)
A. 云南省元谋县B. 北京周口店C. 陕西西安半坡村D. 浙江省余姚市
8. 小华上课笔记为“他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他属于( B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原始人 9.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其进步表现在(C ) ①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②掌握了人工取火 ③会用骨针缝衣服,懂得爱 美 ④可以个人单独生活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0.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D )
A.神话传说 B.史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11.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D ) A.北京人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D.半坡人
12.“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根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D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半坡人 ④河姆渡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人比北京人进步的是(D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据考古发现,下列远古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是( D)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河姆渡居民 ④半坡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5.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C.能建造房屋
B.火的使用 D.使用陶器
16.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A )
A. 自然环境不同 B. 使用的工具不同C. 生活习惯不同 D. 思想意识不同 17.对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而言,最不可能发生的是(D)
A.尝试着培育野生猪、野生狗尾草,使之成为自己的主食——粟和稻 B.发明了弓箭狩猎,并将吃不完的野兽饲养起来
C.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D.广泛种植棉花,穿棉布衣服 18.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共同点是( D ) A.以原始农业为主 B.以饲养家畜、家禽为主
C.以采集、狩猎为主 D.以原始农业生产为主的多种经济生活 19.很多同学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到香喷喷的米饭( D )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汉口 D.浙江河姆渡 20.假如你生活在半坡原始居民时代,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工具是( B )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剑 D.铁斧 21.黄帝打败炎帝部落的战役发生在( C) A.牧野 B.涿鹿 C.阪泉 D.城濮
22.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了一幅涿鹿大战的示意图,应该选择图中的(D )
23.有一个游戏叫《轩辕圣战录》,内容讲述的是轩辕氏(即黄帝)联合
炎帝,打败了一个勇猛异常的大魔头。这个“大魔头”是教材上传说中的哪一人物 ( C ) A.尧 B.舜
C.蚩尤 D.大禹
24.“……遂制耒耜耕而种之,以教万民,后世粒食因之,以为百谷之祖……”这里的“百谷
之祖”指的是( B ) A.黄帝 B.炎帝 A.炎黄战蚩尤
C.舜 D.禹
25.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密切相关的是( C)
B.黄帝建宫室 C.舜让位于禹 D.启继承父位
26.如图为轩辕故里,下列与黄帝有关的传说,正确的是(C ) ①他联合炎帝,打败蚩尤 ②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③他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 ④他发明养蚕缫丝,创造了文字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
27.中国被称为“丝国”。相传教人养蚕缫丝的先人是( D ) A.神农 B.伶伦
C.仓颉 D.嫘祖
28.下列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有关他们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 B.他们是否真实还需要考古证实
C.有关他们的传说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 D.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生活在黄河流域
29.《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C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30.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平了洪水。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 D)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
31.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他”是( B )
A.黄帝 B.禹 C.舜 D.启
32.禹死后,启继承禹的位置,从此“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B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种姓制
33.顺口溜:“太康失国,少康复国。桀失其国,无人复国指的朝代是( A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34.如图所示是小明学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处应填( B )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平王迁都 D.西周灭亡
35.商朝又称殷朝,历史上将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 D ) A.启
B.桀
C.伊尹 D.盘庚
36.“哪吒”和“二郎神”是小朋友很喜欢的两位神话人物。在小说《封神榜》中,他们帮助一位英明的君主打败了商朝的暴君,建立了西周。这位英明的君主是( D ) A.大禹 B.商汤 C.周文王
D.周武王
37.西周建立后,分封了许多诸侯建立诸侯国,这些诸侯对天子的义务是( C )
A.缴纳租税 B.治理郡县 C.镇守疆土 D.监察百官 38.下列与如图相关的制度是( A ) A.分封制 有( B ) 土地 天子 1 000千亩 六军 诸侯 150千亩 三军 卿大夫 100千亩 三军 士 60千亩 一军 B.种姓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39.阅读关于周朝分封制的表格,从表中你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
①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进行的 ②分封制调整了奴隶主贵族在财产和权力分配上的矛盾 ③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④分封制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D.公元前8世纪后期
40.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这一年处于( C ) A.公元前7世纪前期 B.公元前7世纪后期C.公元前8世纪前期 41.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 D )
A.夏朝时期 B.商朝时期C.西周时期 D.原始社会后期
42.如图器物在湖南宁乡出土,造型奇特,花纹华丽,它是( B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大盂鼎 D.铜象尊
43.古代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奢华生活,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 B ) A装饰品 B.食器 C.乐器 D.盛水器皿
44.认真观察如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B )
45.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西周社会的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46.文字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D)
47.《尚书》记载:“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意思是说,殷朝的先人,就已经有书册了。这里书册的材料是( D ) A.竹简 B.丝帛
C.青铜器 D.龟甲和兽骨
48.甲骨文因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它的造字方法有( B )
①象形 ②指事 ③会意 ④形声 ⑤假借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49.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如图所示文物的发现,可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50.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D ) A.商代文字
B.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C.内容十分丰富
D.目前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51.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从木、石、骨、蚌农具到铁农具的使用是生产工具上的,铁农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 C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52.孔子有两个字“牛”的学生,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他们俩名字的特点可以印证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D )
A.农民能接受教育 B.铁制农具的出现C.孔子是大教育家 D.牛耕技术的出现
53.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中,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C )
54.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大力提高经济和军事实力进行征战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A)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55.据史载,春秋前期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时只剩二十多个。诸侯国的减少反映出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D )
A.诸侯割据混战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D.国家从走向统一
56.史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公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此事说明东周初年( A )
A.周天子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B.周天子已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 C.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左右周天子D.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
57.某班的手抄报设计的历史辨析栏目中有下列四句话,请你找出反映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的是( D )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B.国力强盛,社会安定C.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58.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公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此材料反映了( C )
①周王朝的势力衰微,周天子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井田制逐渐被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 ③诸侯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的进程 ④分封制逐渐瓦解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59.中国春秋时期势力最大并取得盟主地位的诸侯称为霸主,以下属于春秋时期著名霸主的是( B )
①周平王 ②晋文公 ③楚庄王 ④齐桓公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60.根据以下提示,判断这一历史人物是( B )
A.越王勾践 B.齐桓公C.晋文公 D.楚庄王 61.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D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62.《史记》载:“(孝公)有囊括四海之意……。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可见“商君”属于( C)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63.战国时期,社会风雷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 D )
A.秦国 B.魏国 C.齐国 D.楚国
.战国时期,战争频繁,争夺激烈。同学们收集了战国时期的著名战例,进行探究学习,其中不能列入的是( D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涿鹿之战
65.“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这句话描述的是商鞅变法什么领域的内容( A )
A.经济 B.政治 C.军事 D.思想文化
66.《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材料反映了当时( B )
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C.确立行省制 D.推行郡国并行制 67.“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 C ) A.确立县制 B.鼓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编制户口 68.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如果你生活在战国后期,要到当时最强大的封建国家去谋求职位,你应该去的国家是( B ) A.齐国 B.秦国 C.燕国 D.赵国
69.使得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的工程是(B) A.长城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70.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D )
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71.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中的第75位名人的评语是“孔子之前对人类思想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第75位名人是( A )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72.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泉州的清源山上有著名的老君岩,就是为纪念他而雕刻的。他的思想主要记载在哪一部古籍中( D )
A.《史记》 B.《春秋》 C.《论语》 D.《道德经》 73.如图所示讲学者传授的是( B )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74.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 A )
75.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C )
A.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B.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度 C.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76.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下表所示内容的学派是( B ) 层面 个人 家庭 日常规范 用礼仪规则来要求自己,可以不犯错误 父母健在时,要对他们尊敬和爱戴 君主遵守礼仪规则,臣民就听从他召唤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77.在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最近播出的专题片《齐鲁青未了》中,提到两位影响巨大的思想家,一位提倡“仁者爱人”,另一位主张“民贵君轻”。这两位思想家分别是( B ) A.老子、孟子
B.孔子、孟子C.孟子、墨子
D.孔子、墨子
78.墨子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侵略战争。他主张( C )
A.“无为而治” B.“仁者爱人”C.“兼爱”“非攻” D.“制天命而用之” 79.十二届全国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表决确定了每年12月4日为国家日,体现了弘扬精神,建设法治中国的治国理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代表人物是( C )
A.孟子 B.老子 C.韩非 D.孙膑
80.“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材料中的核心主张是( D)
A.“无为而治” B. “法不阿贵’ C. “重农抑商” D. “施仁政于民”二、非选择题 81.秦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秦完成这一大业是在( B )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206年 ( A )
A.十年征战,统一全国 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 C.任免,集权 D.焚书坑儒,思想
83.人们这样赞颂秦始皇功绩:“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一家天下”的意义不包括( D )
A.结束了春秋战国的纷争局面B.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
D.公元前202年
8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描绘了嬴政
C.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D.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84.某校正在组织历史知识竞赛。主持人说:“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他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千古一帝。”你认为主持人描述的人物是( B ) A.禹
B.嬴政 C.周武王 D.黄帝
85.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秦朝时,在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 B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86.《全球通史》中写道:(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个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任命并向负责的。这反映了秦始皇实行( B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统一文字、度量衡
87.秦朝咸阳的一位商人要购进一批木材,结账时,这位商人应该用如图所示哪种货币来支
付货款( A )
8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 始皇称帝是“一场”,“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B )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权至高无上 C.直接由皇帝任免D.书同文,车同轨
.秦朝的疆域辽阔,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下列关于秦朝疆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北至长城一带 B.南达南海 C.西到临洮 D.东至东海
9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秦始皇加强集权统治的内容是 ( D )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C.全国推行郡县制 A.沉重的赋税
B.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D.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D.可怕的殉葬
91.从修骊山墓、阿房宫可以看出,秦的最突出的表现是( B )
B.繁重的徭役C.残酷的刑罚
92.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 C ) A.废分封
B.颁布推恩令 C.焚书坑儒 D.八股取士
93.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时制作的年代标尺,③处应是( C )
A.西周建立B.春秋时期C.我国第一次农民爆发D.秦朝建立
94.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比喻武装,秦末为反抗秦的,首创农民,其两位领袖是( B ) A.刘邦、项羽
B.陈胜、吴广 C.韩信、张良 D.苏秦、张仪
95.《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陈胜年轻时曾对一起耕作的农民说过:“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后来,陈胜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即( C ) A.刺杀秦始皇 B.推翻了秦朝 C.领导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D.建立汉朝 96.秦末农民爆发的原因包括( C )
①秦始皇骄傲自大②繁重的赋税③沉重的徭役和兵役④严酷的刑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7.“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说明了( D )
A.秦始皇死后将葬在阿房宫内B.秦朝刑法残酷,社会混乱 C.阿房将发生灭亡秦朝的D.秦朝滥用民力,百姓怨声载道
98.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了( B )
A.秦朝的赋税很沉重B.秦朝的刑法很残酷C.秦朝的偷盗很猖獗D.秦朝的徭役很繁重 99.秦末农民出现多支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C )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军B.项羽领导的军 C.刘邦领导的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军
100.霸王别姬是京剧的一个经典剧,故事来源于在垓下被汉军包围的西楚霸王项羽与虞姬的生死离别的爱情故事。该故事取自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D ) A.桂陵之战 B.长平之战C.大泽乡 D.楚汉之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