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04—106页的内容及相应

的练习。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要求: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同分母分数

加、减法的算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同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四、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 1、什么叫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2、什么叫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3

3、8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71714、9 里面有( )个9 ,12 里面有( )个12 。 411

5、 7 里面有( )个7 ,3个 5 是( )。

6、小明家一个星期用水3吨,平均每天用水( )吨。

31

7、8 和 8 的( )相同,也就是它们的( )相同,可以把( )1114个8 和( )个8 合起来,是( )个 8 ,也就是 8 。 ( )( )8

8、1 = 2 = 6 =

( )

师:你们对分数单位的知识掌握非常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轻松、愉快的度过这节课。 (二)、探究新知 1、引入例题

师:同学们,说到生日,你们会想到什么呢? 前几天,小红过生日,妈妈给她准备了一个生日蛋糕。妈妈把蛋糕平均分成了8块(课件演示)。随后出示:爸爸吃了3块,妈妈吃了1块。 师:爸爸、妈妈各吃了多少个蛋糕? 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 2、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师:要求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应怎样列式? 31

板书:8 + 8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加法?

师说明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相同。(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师:你们会算出结果吗?是怎么想的? 学生汇报后用课件演示: 11143个8 + 1个8 = 4个8 = 8

311+3421板书:8 + 8 = 8 = 8 = 4 = 2

强调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 师:谁来说说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3、明确同分母分数减法的算法

师:谢谢你们帮XXX同学解决了一个问题,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个4

问题,你们愿意帮忙吗?课件出示:爸爸和小红一共吃了 8 个蛋糕1

爸爸吃了8 个,小红吃了多少个蛋糕? 学生尝试列式后同桌交流 41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8 — 8

师说明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相同。(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归纳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4、归纳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

师:观察这两个算法有什么共同点?(分母相同)这叫同分母分数,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法。 板书课题

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 同桌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课件出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三)、应用拓展

师:刚才大家表现非常棒!老师想带你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智慧岛闯关,你们敢吗? 课件出示:智慧岛

第一关: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37511228 - 8 = 9 + 9 = 2 + 2 = 11 - 11 = 第二关:判断题

1、 分数减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 2、 分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 3、 同分母分数相加,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 242+463

4、 7 + 7 = 7+7 = 14 = 7 ( ) 279

5、9 + 9 = 9 ( )

11110

6、19 - 19 = 19 ( ) 5510

7、12 +12 = 12 ( ) 第三关:解决问题。

78

一本故事书,小强第一天看了15 ,第二天看了15 ,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再解答。学生自编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式并计算。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我的教学反思:

一.本堂课教学的是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通过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计算方法的机会,同时也锻炼、培养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整堂课设计与教学过程突出了以下一些特点:

1、知识由学生自己迁移——让学生在恰当的生长点上顺利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和认了分数及理解其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在新授课之前先练习了八道题,复习了分数、分数单位,又在复习分数的意义中引入猜测,通过习旧引新,承前启后;再通过故事作为切入点,创设亲切、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问题解决过程

中主动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教学设计时,要努力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本课在设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例题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作为教学题材,从学生熟悉的分吃生日蛋糕的情境出发,让学生从中提炼出与分数有关的数学信息,并且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主动地提出数学问题,明确了本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老师则顺水推舟地引领学生去主动探索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的设计,改变了教师出题、学生解题的传统做法,所有的例题和部分练习题都出自于学生之口,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解决自己提出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与成功的乐趣,有效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方法由学生自己探究——让学生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运算图式。教材通过是现实的问题和直观的图形,揭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直观图形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既然问题来自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也应当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与体验。这是新课标所要求的。因此当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老师不是急于授予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引领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主动地操作实践,并进行必要的合作交流,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的本质特征,形成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

本课以分吃生日蛋糕的有趣情境为主线,引导学生借助画图或折纸,边涂、边想、边算,凭借已有的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在头脑中逐步积累并建立起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表象,在与学生进入教研教学设计交流讨论,一种基本的运算图式也得以主动建构,学生体验到了初步的算理。在经历了一番操作和探索之后,学生已能用自己朴素的言语对运算方法加以表述。学生正是借助直观图形来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同时也在探索、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

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对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简单的计算,在课没展开前基本都能计算,这节课属于典型的“复习铺垫—知识迁移解决问题—比较归纳—巩固练习—课堂小结—课后练习”课例,在以前的教学中,我过于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往往在计算方法上下了重功夫,认为学生掌握了方法,就可以了,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形成计算机能,因此这样的课只要十分钟就能解决,可以说是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简单。至于运算的意义、运算的算理,学生感受是不是深,运算的算理是否理解,总觉得患得患失。

三、但在这次的教学上课学习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其实计算教学更肩负着计算的意义和算理的理解的任务。在教学中,我从整数的加减法的意义入手,使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分数的加减法同整数的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思考方法、计算步骤基本一致,就是计算的方

法不同。使学生在初次接触分数的运算的时候就建立了良好的运算意识,为将来接触分数应用题打下了较好的基础。通过这次教学,使我再一次深深体会到要做一个有教育智慧的人,应该会把复杂的东西教得简单,会把简单的东西教得有厚度。今天这堂课的厚度我想就要体现在当学生针对性的对这道题进行分析、运算时,学生明确了计算的道理、方法,学生就能够结合这一道理很快的解决其他问题,从而从众多的普遍中总结出具有概括意义的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