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和答案

2021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和答案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2021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其中,1~4小题各1分,5~10小题各2分,本大题共16分)

1.(1分)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 B.滴水成冰

C.牛奶酸败

D.食醋酿造

2.(1分)下面对于过氧化氢(H2O2)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过氧化氢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过氧化氢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过氧化氢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3.(1分)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氧化物的一组是( ) A.MnO2、SO2、P2O5 C.Na2O、H2O、KClO3

B.ZnO、CO2、H2SO4 D.SiO2、KOH、CH4O

4.(1分)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对反应类型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2FeCl3+Fe═3FeCl2 化合反应 B.HgOC.CuO+CO

Hg+O2↑ 分解反应

Cu+CO2 置换反应

D.KCl+HNO3═KNO3+HCl 复分解反应

5.(2分)根据下面实验过程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过程

红热的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

第1页(共19页)

实验结论 氧气浓度大,木炭燃

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烧剧烈

B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盛有二氧化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碳气体的集气瓶中,蓝色石蕊试纸变

为红色

C 氢氧化钠固体置于空气中,表面很快氢氧化钠固体有吸水

变得潮湿并逐渐溶解

性 生成碳酸

D 向未知溶液中滴加氯化钡试液,有白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色沉淀生成,再滴加稀

A.A

B.B

C.C

D.D

6.(2分)为探究钾的溶解性,进行了如图实验(见图Ⅰ),结合KNO3溶解度曲线(见图Ⅱ)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②、溶液④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①、溶液③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②、溶液③的质量:③>②

第2页(共19页)

D.溶液②、溶液③、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 7.(2分)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不能实现的是( ) A.C→CO2→CO C.KCl→KNO3→K2SO4

B.Mg→MgO→MgSO4 D.NaOH→Na2CO3→NaCl

8.(2分)一定质量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得到的以下结论中( )

A.两种金属的活动性:M>N B.两种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M=N C.两种金属消耗稀硫酸的质量:M=N D.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的质量:M=N

9.(2分)下列四组物质的溶液,使用一种试剂仅通过一次反应就能将他们鉴别开来的是( ) A.HCl、NaOH、Na2CO3 C.NaCl、BaCl2、K2CO3

2

B.NaCl、Na2CO3、NaNO3 D.NaOH、BaCl2、Ba(NO3)

10.(2分)为确定某溶液中含有以下离子H+、Mg2+、Ba2+、Cl﹣、CO32﹣、NO3﹣中的几种,进行了以下实验:

第3页(共19页)

①经测定,溶液pH=1;

②取部分未知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取②中部分溶液,加入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

分析上述实验,下面对溶液中含有离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H+、Mg2+、Ba2+、Cl﹣、NO3﹣ B.一定含有H+、Mg2+、Cl﹣,一定不含有CO32﹣ C.一定含有H+、Ba2+、NO3﹣,一定不含有Cl﹣ D.一定含有H+、Mg2+,可能同时含有Cl﹣、NO3﹣ 二、填空与简答(共17分)

11.(4分)利用氢、氮、氧三种元素,按要求用符号回答下面问题: (1)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单质 ; (2)化学性质稳定的气体单质 ; (3)由氢、氮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 (4)由氢、氮、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 12.(3分)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元素,请回答:

(1)元素周期表每个方格中都标有元素的基本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该元素的 ;

(2)如图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该元素与钠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第4页(共19页)

13.(3分)化学肥料对农作物的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面是农业生产中广泛施用的几种化学肥料:①NH4NO3②KNO3③NH4Cl ④(NH4)2HPO4。请回答:

(1)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填序号,下同);

(2)属于铵态氮肥的是 ,它们成分中都含有的离子是 (填符号)。

14.(4分)铝在地壳中主要以铝土矿的形式存在,铝土矿的主要成分为Al2O3(含有少量Fe2O3、SiO2等杂质)。工业上冶炼铝的工艺

(1)铝土矿中的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操作①的目的是 ;

(2)操作③得到的Al(OH)3受热分解生成Al2O3,该反应的化

第5页(共19页)

学方程式为 ,铝土矿经过操作①~④的目的是 ;

(3)在冰晶石作助熔剂条件下,高温电解Al2O3得到金属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3分)实验废液中含有AgNO3、Cu(NO3)2和Mg(NO3)2,为减少废液对环境的影响,实验小组的同学做了下面的实验: (1)取废液样品,加入少量锌粉,充分反应后,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填符号,下同);

(2)另取废液样品,加入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实验表明,加入过量锌粉能有效去除废液中的离子是 。 三、实验与探究(共11分)

16.(6分)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甲烷的元素组成,经查询资料,采用如图所示装置 【查询资料】

Ⅰ.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有可燃性。

Ⅱ.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甲烷,有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H3COONa+NaOH【实验装置】

Na2CO3+CH4↑。

第6页(共19页)

请回答:

(1)实验室制取甲烷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

(2)验纯后,点燃甲烷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见图F) 生成,然后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由此推断,甲烷中一定含C、H两种元素,甲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进行实验(2)前,将甲烷气体通过装置E,目的是 。 17.(5分)有一瓶因久置而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为鉴定该溶液的成分,小亮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1)取一支洁净试管,倒入3~5mL待测溶液,滴加2~3滴石蕊试液,该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

(2)另取一支洁净试管,倒入3~5mL待测溶液,加入几粒锌粒后有气泡冒出 溶液;

(3)要确定该溶液是稀硫酸还是稀盐酸,小亮还需要补充的实验是:

实验步骤

现象

实验结论

第7页(共19页)

四、分析与计算(共6分)

18.(2分)山梨酸(分子式为C6H8O2)和山梨酸钾是国际上应用最广的防腐剂,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化妆品等行业。请回答:

(1)山梨酸分子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 (2)山梨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19.(4分)市售的食用纯碱往往含有少量氯化钠,探究小组以某品牌食用纯碱为样品测定其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实验过程如图1:

请分析实验过程,回答:

(1)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中加入“过量”CaCl2 溶液,目的

第8页(共19页)

是 ;

(3)若取用样品的质量为2.2g,且实验过程中无质量损失,最终

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g。则2.2g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 克,该品牌食用纯碱中为 。

Na2CO3的质量分数

第9页(共19页)

参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其中,1~4小题各1分,5~10小题各2分,本大题共16分)

1.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参 :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B、滴水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故B正确; C、牛奶酸败,属于化学变化;

D、食醋酿造有酸性物质生成,故D错。 故选:B。

2.解析: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参 :A.过氧化氢是一种纯净物,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和氧分子。 C.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过氧化氢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第10页(共19页)

故选:C。

3.解析: 本题考查氧化物的识别,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参 :A、MnO2、SO2、P6O5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故A正确;

B、H2SO8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 C、KClO3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 D、KOH4O中都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 故选:A。

4.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若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基本的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参 :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故选项正确。 B、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2Hg+O2↑,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不属于置换反应。

D、氯化钾与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解析: A.根据木炭燃烧的现象来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来分析;

第11页(共19页)

D.根据离子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参 :A.红热的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由此可知,木炭燃烧剧烈;

B.酸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为红色。若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氢氧化钠固体置于空气中,表面很快变得潮湿并逐渐溶解,具有吸水性;

D.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稀,证明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6.解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形成溶液的状态、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参 :20℃时,钾的溶解度是31.6g,钾的溶解度是45.8g,

①20℃,溶剂20g,形成不饱和溶液, ②20℃,溶剂20g,有固体剩余

×100%≈24.0%,

×100%

③升高到的温度不能确定,需要该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28.6%,

④降温到20℃,溶剂20g,溶质质量分数为:A、溶液②,所以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①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第12页(共19页)

C、溶液②,故C正确;

D、溶液②、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 故选:B。

7.解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的转化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参 :A、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实现; B、镁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可以实现;

C、氯化钾能与银反应生成钾,不可以实现; D、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可以实现; 故选:C。

8.解析: 通过图象可知金属M、N与酸反应的速率和生成氢气的质量,由此可推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并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推出金属和酸的用量问题.

参 :A、由图像可知,M生成的氢气比N多,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则参加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也是相等的; D、由于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不能确定,得到溶液的质量也无法比较。 故选:D。

9.解析: 对比物质的性质,找出特性,根据与一种物质的反应的不同现象分析判断。

参 :A、HCl、Na2CO3,使用一种试剂仅通过一次反应不能鉴别开,说法错误;

第13页(共19页)

B、NaCl5CO3、NaNO3,使用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来,说法错误; C、NaCl4、K2CO3,使用稀硫酸,与氯化钠混合没有现象,与碳酸钾混合产生气体,说法正确;

D、NaOH5、Ba(NO3)2,使用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来,说法错误; 故选:C。

10.解析: 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离子的共存条件来分析解答。

参 :①经测定,溶液pH=1,溶液中一定存在氢离子,所以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碳酸根离子;

②取部分未知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存在镁离子;

③取②中部分溶液,加入Na2CO7溶液,无明显现象。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溶液中一定含有H+、Mg2+,可能同时含有Cl

、NO3﹣,一定不存在Ba8+、CO32﹣。

故选:D。

二、填空与简答(共17分)

11.解析: 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参 :(1)由提供的元素可以组成的可燃性气体单质是氢气,氢气的化学式为H2;故填:H2;

(2)由提供的元素可以组成的氮气是一种气体单质,其化学性质

第14页(共19页)

稳定8;故填:N2;

(3)由氢、氮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氨气3;故填:NH8; (4)由氢、氮、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较多,化学式为HNO3;铵,化学式为NH4NO2;故填:HNO3(或NH4NO2)(合理即可)。

12.解析: (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

(2)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根据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参 :(1)元素周期表每个方格中都标有元素的基本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 故填:原子序数(或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2)粒子C和D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在化合物中显﹣2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 故填:C、D;Na6S。

13.解析: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根据物质组成考虑是否属于铵态氮肥。

参 :(1)②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4)

2H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2)①NH4NO6、③NH4Cl中都含有铵根,都属于铵态氮肥4+。 故答案为:(1)②④;

第15页(共19页)

(2)①③;NH4+。

14.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参 :(1)铝土矿中的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2,故填:除去SiO3;

(2)操作③得到的Al(OH)3受热分解生成Al2O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OH)3

Al2O3+3H4O,铝土矿经

过操作①~④可以得到纯净的Al2O3,故填:8Al(OH)

3

Al2O6+3H2O;得到纯净的Al4O3;

(3)在冰晶石作助熔剂条件下,高温电解Al2O2得到金属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2Al2O3

4Al+3O6↑。

4Al+3O8↑,故填:

15.解析: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参 :(1)取废液样品,加入少量锌粉,过滤,无明显现象。 故填:Ag。

(2)另取废液样品,加入过量锌粉,过滤,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不能反应的镁和反应生成的锌; 实验表明,加入过量锌粉能有效去除废液中的离子是银离子和铜离子。

故填:Mg(NO3)2、Zn(NO5)2;Ag+、Cu2+。 三、实验与探究(共11分)

第16页(共19页)

16.解析: (1)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及其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可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2)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

参 :(1)实验室制取甲烷气体,反应物是固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收集装置是D。 故填:A;D。

(2)验纯后,点燃甲烷气体,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然后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推断、H两种元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4+2O5故填;水雾;CH4+2O8

CO2+2H7O。

CO2+2H6O。

(3)进行实验(2)前,将甲烷气体通过装置E。 故填:吸收水蒸气。

17.解析: (1)根据酸碱指示剂变色规律分析回答此题;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回答此题;

(3)根据硫酸根可与钡离子生成硫酸钡的性质设计实验。 参 :(1)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根据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的规律; 故答案为:酸性。

(2)加入锌粒产生气泡,且溶液显酸性,由此可知溶液为酸溶液; 故答案为:酸。

第17页(共19页)

(3)硫酸根可与钡离子产生硫酸钡沉淀,而氯离子不与钡离子产生沉淀,与酸溶液反应,若无明显现象;

故答案为:取待测液少许倒入试管中,滴加钡溶液或氯化钡溶液;该溶液是稀硫酸(稀盐酸)。 四、分析与计算(共6分)

18.解析: (1)根据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的比来分析。

参 :(1)由化学式(C6H8O2)可知,每个山梨酸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所以山梨酸分子中C、H;故填:3:2:1; (2)山梨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6):(6×8):(16×2)=2:1:4。

19.解析: 根据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化学方程式以及提供提供的信息进行计算即可。

参 :(1)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方程式为Na2CO3+CaCl3=CaCO3↓+2NaCl;

(2)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是为了让碳酸钠完全反应; (3)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7CO3+CaCl2=CaCO2↓+2NaCl 106 100 x 2g

第18页(共19页)

x=2.12g

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00%=96.4%。

答:碳酸钠的质量是21.6g,质量分数是96.4%。

第19页(共19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