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第27卷第1期长春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ofchangchunEducationInstituteJan.2011Vol.27No.1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杨东焕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公外部,辽宁大连116052)
摘
要:文章从分析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入手,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同时,探讨了如何运用跨文化交际
能力培养策略这一重要手段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1-6531(2011)01-0107-02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和目标(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的,它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并反映该民族的信仰和感情。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反应并体现文化的特点。因此,广大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借助英文原版教材、电影、电视、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把西方文化知识引入课堂,使学生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宗教礼仪、非语言交际等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真正懂得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语言,减少跨文化交际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四,学生必须明确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掌握准确的语言知识是学好语言的前提,这并非学习语言的目的。语言是用来交际的,这是语言的本质所在。那么怎样与来自目的语国家的人进行有效的交际、减少失误正是学习目的语的关键所在。因此,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英文原版电影、英文电视节目、英文原版读物以及广大的外籍教师等资源),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努力减少跨文化的交际失误,从而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
由于长期受应试制度的影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主要还是以语言知识教学为重点,尽管大部分高等院校在日常教学中也进行了五项基本技能(即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训练,但也是围绕考试进行的专项训练,与实际场合进行的交际关系不大,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的教学内容更是微乎其微。学生日常学习也是以应付考试为目的,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高分为目标,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更是无暇顾及。因此,教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缺乏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薄弱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针对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
第一,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自身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储备。英语教师作为英语课堂的主导者,必须储备足够的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知识,并能针对两者的主要差异进行对比研究,在给学生讲授文化差异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
第二,英语教师必须明确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关系。“交际能力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能力:语言能力(linguisticcompe-tence)和社交能力(socialcompetence)。语言是交际的一个主要途径,但并非唯一的途径。语言以外的交际手段(extralinguisticmeansofcommunication)包括手势、动作、姿态、表情、是否触摸、讲话人之间的距离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语言知识生的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即社交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既包括言语行为的语法正确性,又包括言语行为的社交得体性。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保证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知识的前提下,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三,跨文化知识必须引入课堂教学。语言不是孤立存在
收稿日期:2010-12-08
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人才。现在,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包括文化教学,这一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1990年出版的《美国外语教学协会关于外语能力的暂行规定》已经列入交际能力的内容。交际能力包括五个方面,即四种语言运用能力(听、说、读、写)和文化素养(社会文化能力)。
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从这一要求我们可以看出,跨文化交际已经被列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而要求中提到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的传授,又要强化五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还必须注重培养学“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
作者简介:杨东焕,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公外部讲师,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
项目名称: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校级立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在我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
2010XJLXJGQN005)成果之一
107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也就是我们所强调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说,有效实施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贯彻和落实《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必要前提和重要途径,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的内涵
2011年第1期差异,并将研究成果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三、实施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具体体现在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技能:
(一)能够识别所学文化特有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并能解释它们的功能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的内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非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
除了大学英语课程和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作为必修课程之外,这意味着学生必须能透过表层文化的“奇怪行为”看到其实还应增设英美概况(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质。如“Youhaveaniceskirt.”或“Ilikeyourbeautifuldress.”等
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同时选一些与这些课程相关的材料供学生阅读,或者请专家学者做些这些方面的专题讲座。
(二)在教学中使用一定比例的国外出版的外语教材,在自编教材中多用一些“真实材料”
有些英美出版的质量较好的课本采用了大量涉及英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材料,有些着重解释文化上的差异。所谓“真实材料”是指从实际交际活动(口头和书面)中选取的材料,而并非编教材的人自己撰写。“真实材料”的好处在于其中许多部分涉及场合、身份、相互关系等社会因素。
(三)引导学生在读文学作品,报刊时留心和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材料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了解英美社会主要靠间接地阅读有关的材料。文学作品是了解一个民族的脾性、心理状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最生动、最丰富的材料。阅读报刊是了解当前社会发展各阶层现状、各集团的动态、各种社会问题、社会关系等最直接的途径。
(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仅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同时必须重视语言运用得是否恰当
外语教师要具备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这里所说的双重理解能力,是指对目的语文化和本民族语文化的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并同本民族语进行适当的比较,以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现象的异同点。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让学生编对话,设想自己是什么人,谈什么事。这就涉及角色的身份。要引导学生注意自己的角色,对于语言形式正确而不符合角色身份或场合的话必须及时指出来,使学生逐步获得文化差异的敏感,培养跨文化意识。
(五)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电影、电视等直观教具
电影是了解西方社会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有些是专门介绍社会情况的纪录片十分有用。好的故事片也可以提供丰富有用的材料。由于电视节目提供的场合多,语言材料自然也就富有变化。同时,电视、电影还是观察、研究姿态、表情、动作等语言以外的交际手段的十分有用的材料。
(六)充分利用外籍教师,学外语,和讲这种语言的本族人接触十分重要
在一定意义上,这种接触是别的方式所无法取代的。仅仅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课还不够,在日常的接触中往往能学到许多生动的、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例如,在什么场合下讲什么话,作何种反应,在课下都能观察到。
(七)开展汉英语言、文化比较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
在外语教学中我们需要重视文化上的差异,了解并研究这种
108
赞扬之语的功能是表示友好或引起谈话。又如“Iloveyou.”广泛应用于朋友和家庭成员之间。
(二)熟悉人们在各种紧急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情景中习惯的言语和行为方式
这意味着学生必须能针对某一特定的情景,预言一种或几种可能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通晓各种礼仪并对特定情景做出正确判断。
(三)
“了解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的言语特征,并能运用适当
的言语表达不同的人际关系
性别、年龄、阶层以及受教育层次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到语言使用上”。这就要求了解最明显的语言特征。在交际中应知道对不同的人必须说不同的话,这包括正确选择谈话的内容和语体。
四、结论
总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又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贯彻和落实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81,101.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5]高一虹.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6]林大津.跨文化交际学研究:与英美人交往指南[M].福州:福建人
民出版社,1996.
[7]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8]顾嘉祖.从文化结构看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点与难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
[9]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10]Davis,Linell.DoingCulture: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inAction.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1.[11]Hall,EdwardT.TheSilentLanguage.AnchorBooks.1990.
[责任编辑:郭一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