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字词,疏通文意。 2.品味写月句子的精妙。

3.结合文章创作背景,剖析“闲人”的内涵,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

学习过程

一、巩固复习 1.填空

本文作者( ),字( ),号( ),( )朝著名的( )家。他与其父( ),其弟( )合称“三苏”,同为“唐宋家”。 请写出唐宋家其他五人: 2.解释词语

欣然( ) 户( ) 遂( ) 相与( ) 无与为乐( ) 中庭( ) 藻荇( ) 盖( ) 但( ) 耳( )

二、自学探究,合作学习,展示点拨

品读课文,从表达方式入手,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并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体会。

(学法指导:研读课文——联系作者及作品背景——自主思考——互相交流——归纳总结)

1.精炼的叙述——寻友夜游 时间( ) 地点( ) 人物( ) 夜游起因( )

作者的内心情感微妙变化是由被贬谪的( )到“月色入户”的( ),再到“念无与为乐者”的( ),最后才到“相与步于中庭”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生感慨。

2.新奇的写景——庭中月色

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可以概括为 ,在这里作者运用了 (修辞方法)来写月色,作者把 比作 。写出了月色 的特点。通过错觉描绘了一幅月光如水树影婆娑二人悠闲漫步的画面,其中一江春水的静谧之感,又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虚实相间,从而创造了一个 的世界,折射出作者 的胸襟。

3.含蓄的议论——月下抒怀

文中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

“闲人”既指 ;

又指 。

作者借“闲人”表达了怎样微妙而复杂的心情?

三、当堂检测

1.文中表现作者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 。2.描写越野庭中景色的句子是 。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须扣住“月”字概括)

3.翻译句子。

(1)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

四、课堂小结

我们不能决定人生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人生的宽度,面对挫折,我从苏轼身上学到了 ;面对失败,我从苏轼身上学到了 ;

面对人生,我从苏轼身上学到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