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二、 三、 四、
4.1 4.2
关于本规范的说明................................................. 1 总则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2 建设目标和原则 .................................................. 5 建设目标 .................................................................................................................. 5 建设原则 .................................................................................................................. 5 4.1.1 4.1.2 4.1.3 4.1.4
五、
5.1
平台建设原则 ................................................................................................... 5 卡口点建设原则 ............................................................................................... 6 网络建设原则 ................................................................................................... 6 主要设备选型原则 ........................................................................................... 7
总体方案 ........................................................ 8 系统的设计原则 ...................................................................................................... 8 5.1.1 5.1.2 5.1.3 5.1.4 5.1.5
标准性原则 ....................................................................................................... 8 高可靠性原则 ................................................................................................... 8 先进性原则 ....................................................................................................... 8 经济性原则 ....................................................................................................... 8 安全性原则 ....................................................................................................... 9
5.2 系统结构 .................................................................................................................. 9 5.2.1 5.2.2 5.2.3 5.2.4 5.2.5
前端卡口点 ..................................................................................................... 10 中队或拦截站 ................................................................................................. 11 县级平台 ......................................................................................................... 11 市级平台 ......................................................................................................... 11 省级平台 ......................................................................................................... 11
5.3
5.4 5.5 5.6 六、 数据存储 ................................................................................................................ 12 数据共享 ................................................................................................................ 13 传输网络 ................................................................................................................ 13 已建卡口系统接入 ................................................................................................ 15 系统功能 ....................................................... 16
- I -
6.1 基本功能 ................................................................................................................ 16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车辆图像捕获功能 ......................................................................................... 16 车辆号牌自动识别功能 ................................................................................. 16 速度测定功能 ................................................................................................. 16 集中存储功能 ................................................................................................. 18 布控/撤控功能 ............................................................................................... 18 车辆比对监测功能 ......................................................................................... 18 自动报警功能 ................................................................................................. 18 防篡改功能 ..................................................................................................... 18
6.2 查询统计分析功能 ................................................................................................ 18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车辆查询功能 ................................................................................................. 18 布控查询功能 ................................................................................................. 18 车流量统计功能 ............................................................................................. 19 车辆所在地、车辆类型、车辆速度统计分析 ............................................. 19 车辆轨迹分析 ................................................................................................. 19 车辆套 ................................................................................................. 19 跟车关联分析 ................................................................................................. 19
6.3 系统管理功能 ........................................................................................................ 19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故障自检功能 ................................................................................................. 19 操作日志记录和查询功能 ............................................................................. 19 时钟同步校正功能 ......................................................................................... 20 远程维护功能 ................................................................................................. 20 权限管理功能 ................................................................................................. 20 个性化功能 ..................................................................................................... 20
- II -
6.4 联网功能 ................................................................................................................ 20 6.4.1 6.4.2 6.4.3
联网布控 ......................................................................................................... 20 联网报警 ......................................................................................................... 20 联网分析 ......................................................................................................... 20
七、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八、 系统性能指标 ................................................... 21 车辆图像捕获率 .................................................................................................... 21 号牌识别率 ............................................................................................................ 21 车辆前排司乘人员面部信息抓拍图像质量 ........................................................ 21 测速误差 ................................................................................................................ 21 数据存储时间 ........................................................................................................ 21 布控响应时间 ........................................................................................................ 22 监测响应时间 ........................................................................................................ 22 查询响应时间 ........................................................................................................ 22 其它性能指标 ........................................................................................................ 23 附 录:面部信息抓拍图像质量评价法 .............................. 25
- III -
一、 关于本规范的说明
- 1 -
二、 总则
近年来,随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逐步完善及“平安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治安和交通管理有了较大的发展。随着广大群众对社会治安和交通要求的提高,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遏制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打击涉车犯罪,保证道路交通安全,创建平安道路交通,是各级、和社会各界对全省各级门和交通管理部门提出的新需求。XXXX厅根据社会需求,决定打造\"平安湖北\"这一战略目标,运用科学化、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来解决社会治安与交通管理等问题。XXXX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卡口系统建设将围绕平安湖北这一战略目标开展,通过统一规划建设,逐步使XXXX综合治安管理工作呈现全新的局面。
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卡口系统(以下简称卡口系统)对通过卡口的车辆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采用视频专网传输,在各级卡口监控中心应用。图像数据分布存储,卡口监控中心和授权工作站对嫌疑机动车辆进行布控,对车辆通行记录进行查询、检索、比对,并能对前端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和管理,利用卡口系统提供的识别、比对、报警、分析处理功能,对捕获的过往车辆信息进行路径分析、套、跟车关联性分析等综合应用和数据挖掘。
全省卡口系统建成后,与全省“大情报信息系统”关联,最大程度地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直接服务于“大情报信息系统”建设,为XXXX厅及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化、现代化的决策手段。
针对维护全省社会治安稳定的需要,结合门对道路交通治安视频监控的要求,本规范规定了全省卡口系统的总体方案、系统功能、系统性能指标等,适用于全省行政区域内所有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卡口系统的设计、建设、检测、验收、运维等环节。
三、 规范性引用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畅通工程评价指标体系》(2007年)
- 2 -
3.《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GB/T16677 4.《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 5.《机动车测速仪》GB21255
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线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 7.《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
8.《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 9.《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 10.《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J54 11.《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GB30471 12.《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
13.《机动车登记信息代码 第七部分:机动车号牌种类代码》GA24.7 14.《安全防范工程费用预算编制代码》GA/T 70 15.《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 74 16.《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 75
17.《城市信息中心技术系统设备配置建议》GA099 18.《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GA173
19.《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安全防护规范》GA267 20.《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 2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
22.《报警传输系统串行数据接口的信息格式和协议》GA/T397.1~397.10 23.《交通指挥系统建设技术规范》GA/T445 24.《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7
- 3 -
25.《交通电视监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A/T514 26.《交通指挥系统工程设计制图规范》GA/T515 2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变速球型摄像机》GA/T5
28.《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矩阵切换设备通用技术要求》GA/T6 29.《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前端设备控制协议V1.0》GA/T7 30.《交通指挥系统工程建设建设通用程序和要求》GA/T651 31.《交通管理设备外场设备施工要求》GA/T652 32.《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A/T669
33.《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 第9部分:卡口车辆信息识别、比对、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669.9
34.《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670 35.《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 36.《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5079
37.《无屏蔽双绞线系统现场测试传输性能规范》EIA/TIATSB67 38.《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 39.《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
上述规范以外,还需遵循国家现行的其他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
- 4 -
四、 建设目标和原则
4.1 建设目标
建设和完善省、市、县(区)三级卡口系统平台,并实现全省卡口系统的多级联网。
省际主干公路出入口、地市(州)的市(州)际主干公路出入口、有条件的区县的县(区)际公路出入口的卡口系统建设应采用高清卡口设备。对于已建成的卡口系统,卡口前端设备按《XXXX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卡口系统前端接入规范》进行接入。
卡口系统可记录车辆信息(车型、车牌号码、号码颜色、车身颜色等)以及车辆行驶信息(通过时间、车速、行驶方向等),从抓拍照片中能够分辨车辆驾驶室前排司乘人员的面部信息和车辆的前部特征信息,可以实现对套牌、假牌、故意污损遮挡车牌、前排司乘人员未系安全带、前排司乘人员违法行为、违章压线或越线行车、超速行车等违法行为取证;并且通过对货车装载情况、挂车情况等图像信息的获取,为机关侦查破案,打击、预防犯罪,行政管理等提供有力的帮助。
4.2 建设原则 4.1.1 平台建设原则
卡口系统平台应建设成省、市、县三级联网的智能卡口系统,实现对卡口前端设备的统一管理、对各类用户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对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卡口各类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卡口系统平台的建设应推动完成卡口系统从“单点”、“条线”建设,向“网络化”整体建设发展;从单一的满足交警应用,到满足“大”概念的多警种应用延伸;从单一卡口布控型,向实现“一点布控、全网响应”以及跨区域、大范围的机动车时空动态分析型的转换。
卡口系统以省、市、县(区)级机关为应用实体,由指挥中心统一应用指挥,各警种按业务分工各司其责;实现警情分级、分类,按预案处置;实现多警种、全省范围内的拦截、布控车辆的警情联动。
全省卡口系统建设依托省、市、县三级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平台,通过建设对应等级的卡口系统平台,实现对辖区内机动车辆的布控、数据管理等功能。
- 5 -
满足上级卡口平台对下级卡口平台实现统一管理,省级卡口平台实现对全省卡口系统的统一管理。
4.1.2 卡口点建设原则
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卡口前端点建设须遵循以下原则,可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灵活配置。
(1) 省际卡口布置在进出我省的各级道路和港口(渡口),出省方向应优先建设,
主要干道(原则上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际快速路等)优先部署。治安视频监控卡口前端点应与拦截点保持适当的距离,以确保拦截点警力具备充足的拦截出警准备时间(原则上应≥60s)。
(2) 市(州)际卡口布置在各地市的各级道路,出城方向应优先建设,主要干
道(原则上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环城公路、城际快速路等)优先部署。如设置了拦截点,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卡口前端点应与拦截点保持适当的距离,以确保拦截点警力具备充足的拦截出警准备时间(原则上应≥60s)。
(3) 县(区)际卡口布置在各县(区)的主城区边界、较大规模的辖区派出所
(原则上为一级、二级派出所)边界。
(4) 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卡口前端点的设置应有利于实现跨区域拦截布控车辆的
警务合作机制的建立,以节约拦截点警力,减少重复建设,并提高拦截布控车辆的效率和成功率。
(5) 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卡口前端点的设备箱应具备防盗、防水、防虫、防破坏、
耐高温等功能,并应预留适当的空间和电源功率,以便增加相关设备或装置。
4.1.3 网络建设原则
通过已建设完成的XXXX社会治安视频专网将卡口系统县、市、省三级平台进行互联。前端卡口设备通过专网方式直接连接到所属的卡口系统平台,各级卡口平台集中存储所辖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卡口前端采集的车辆基本信息和
- 6 -
图像数据。市、省级卡口平台通过安全接入平台与网互联,实现对交警六大库及其它业务系统数据的交换。
偏远地区或不具备有线网络资源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卡口前端点可以依托无线网络接入视频专网,无线网络应优先选用国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安全加密措施的宽带无线接入模式。
4.1.4 主要设备选型原则
卡口系统主要的硬件设备须经检测合格或具备合法认证。 卡口系统所涉及的安防设备和产品,必须满足国家技术监督局与共同发布的12号令,以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卡口前端设备须符合《XXXX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卡口系统前端接入规范》。
- 7 -
五、 总体方案
5.1 系统的设计原则
遵循关于“全国公路机动车辆监控信息综合应用系统(查缉布控平台)”的建设指南要求,按照统一标准的道路监控信息数据、非现场违法处罚信息数据的标准和规范,接入到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发布,保障信息的共享和综合利用。
根据门工作的特殊性,以及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卡口自身的特点,系统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5.1.1 标准性原则
严格按照发布的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497-2009)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应采用高清晰摄像技术,结合XXXX的实际情况,本规范对GA/T 497-2009等标准进行了一定的扩充。
5.1.2 高可靠性原则
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是整个系统建设的基本要求,因此设计中充分考虑系统运行环境、网络通讯、识别等多个技术方面的可靠性。为确保整个系统能够稳定工作,方案中选用的技术均是先进、可靠成熟的技术;所采用的摄像机、光端机等主要设备,必须通过国家CCC认证或检测机构检测;同时考虑关键设备的冗余和容错能力,具有完善的网管功能等。
5.1.3 先进性原则
建设理念上要具有先进性,重点突出“科技强警,技术先行”的主题,考虑法规、业务和技术,吸收全国各地先进建设理念和经验,形成具有湖北特点的先进建设理念;具体技术应用上,在成熟、稳定的基础上力求先进性,注重新技术在具体业务工作上的应用,力争在新技术应用上进行突破。
5.1.4 经济性原则
系统设计中严格贯彻经济性原则,设备选型结合其用途,综合考虑其功能、
- 8 -
质量和价格等因素,选取性价比最好的设备和方案,充分考虑现有资源的利旧。
5.1.5 安全性原则
系统安全上综合考虑设备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防止设备破坏和偷盗情况的发生,保证设备的安全性。网络安全要求抵御非法访问入侵和攻击。设计电源防雷、网络设备防雷,以保证电源设备、通讯设备的安全性。
5.2 系统结构
XXXX卡口系统结构可分为五部分:前端卡口点、中队/拦截站、县级平台、市级平台和省级平台,联网结构图如下:
- 9 -
联网结构图
5.2.1 前端卡口点
前端的卡口点包含地感线圈、立杆、智能补光灯、全景摄像机、设备机柜、嵌入式一体化高清卡口设备(或高清摄像机+嵌入式卡口主机)、UPS不间断电源、工业交换机、光端机等设备。其中,全景摄像机负责卡口点的全景视频监控,嵌入式一体化高清卡口设备(或高清摄像机+嵌入式卡口主机)负责卡口监测车辆的抓拍、车辆速度测定、车辆图片识别、压缩、上传等工作。卡口
- 10 -
前端点的车辆监控信息,上传到该卡口点所属的县级平台或市级平台,并进行后续的处理分析。
利用XXXX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平台实现卡口系统的辅助视频监控功能,在没有视频监控覆盖的卡口点安装部署全景摄像机,依照《XXXX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编码设备接入规范》相关标准就近接入所属区域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平台。全景摄像机的安装方式采用与卡口前端设备共用杆件的方式。机柜具备防拆、防盗报警功能,报警信号接入全景摄像机设备。
5.2.2 中队或拦截站
中队或拦截站配备工作站及声光报警器,工作站上运行卡口客户端,当收到报警信息时给出报警提示,同时声光报警器启动,提醒警员进行拦截准备。
5.2.3 县级平台
县级平台配备数据库服务器、管理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存储设备和客户端,部署在县级。所辖卡口点的数据保存在县级存储设备中,负责承担访问县级平台时涉及的数据查询交换等。县级平台接收所辖卡口点的车辆监控信息,同时进行实时比对分析,当发现布控车辆或交通违法行为时,发出报警提示,提醒县级交警及门组织实施嫌疑车辆的拦截。
5.2.4 市级平台
市级平台配备数据库服务器、管理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存储设备及客户端,部署在市级。所辖卡口点的数据保存在市级存储设备中,负责承担访问市级平台时涉及的数据查询交换等。市级平台接收所辖卡口点的车辆监控信息,同时进行实时比对分析,当发现布控车辆或交通违法行为时,发出报警提示,提醒市级交警及门组织实施嫌疑车辆的拦截。
市级平台对所辖县级平台拥有管控权,能够实现一点布控,全市响应。市级平台可通过安全接入平台,实现与网其它系统数据的安全交换,实现对相关黑名单车辆的自动布控。
5.2.5 省级平台
省级平台配备数据库服务器、管理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存储设备及客户
- 11 -
端,部署在省厅,是系统的数据集中存储中心和数据综合分析处理中心。省级平台接收存储全省卡口车辆通行记录、布控/撤控记录、卡口监测报警数据等。
省级平台能够对全省各级卡口平台拥有管控权,能够实现一点布控,全省响应。省级用户主要实现布控、撤控、卡口车辆监测、组织实时报警时的车辆拦截及实施全省范围内的联网布控等功能。并可基于全省卡口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数据挖掘。省级平台通过安全接入平台与网其它系统数据的安全交换。
5.3 数据存储
卡口车辆通行记录、布控/撤控记录、卡口监测报警数据、图像数据集中保存在视频专网内,由各级卡口系统平台统一管理。
高清卡口系统摄像机采集的车辆图像分辨率应不低于1600×1200像素点;存储图像为JPEG2000编码格式,应符合ISO/IEC 15444:2000的要求,压缩因子不高于70;单个存储图像文件大小原则上≤1.5MB。
图像存储的命名须遵循以下规则: a)目录命名规则
目录命名由年月日时和卡口编号组成。
DDDDDDDDDDDD(卡口编号)/ yyMMdd(年月日)/hh(小时) 示例:12345670ab/20071223/22,即2007年12月23日22点12345670ab号设备的图像目录。
说明:上述时间以24小时计时,月日时均采用两位表示,不足两位时前位补0。
b)图像命名规则
图像命名由时分秒毫秒和图像编号组成。
yy(年)MM(月)dd(日)hh(时)mm(分)ss(秒)MMM(毫秒).jpg
- 12 -
示例:20071223220325122.jpg,即2007年12月23日22时3分25秒122毫秒第一幅图像。
说明:上述时间以24小时计时,月日时分秒均采用两位表示,不足两位时前位补0;毫秒采用三位表示,不足三位时前位补0。
c)卡口编号规则
121110987654321
行政区划代码
设备编码 方向码
行政区划代码按照GB/T2260-2002编码;设备编码和方向码由各地级以上市科技信息部门统一编码,并报XXXX厅科技信息处审核。
5.4 数据共享
卡口系统可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以方便与我省交警六大资源库、情报综合应用数据库、警务综合信息系统、110接处警系统、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机动车/驾驶人管理系统、综合查询系统、比对查控系统等进行关联,实现数据的充分共享。
各市、县(区)(分)局的指挥中心、交警、治安、刑侦等相关警种和业务部门,可实现与卡口系统之间数据的互联互访。与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卡口相关的各应用系统可以具备的功能,在省、市统一授权的情况下,通过卡口系统可检索到各相关警种和业务部门与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卡口相关的各应用系统的数据,以保证各单位有效发布联网布控信息。
5.5 传输网络
前端卡口设备通过视频专网方式直接连接到所属的卡口系统平台。各级卡口系统平台部署在视频专网内,集中存储所辖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卡口前端采集的车辆信息和图像数据。市、省级卡口系统平台通过安全接入平台与网互
- 13 -
联,实现对交警六大库及其它业务系统数据的交换。
- 14 -
5.6 已建卡口系统接入
已建卡口系统的前端卡口设备可通过前端升级方式接入到所属的卡口系统平台。
- 15 -
六、 系统功能
卡口系统要求卡口前端设备捕获车辆图像,并对图片车牌信息进行自动识别,并做相应的数据压缩、存储、上传。各级卡口平台将高清卡口前端上传的数据进行入库、比对分析、报警联动等,并且具备历史数据检索、比对、车辆布/撤控等管理功能,并将数据提供给各警种和部门做关联应用。
6.1 基本功能
6.1.1 车辆图像捕获功能
(1)普通公路采用地感线圈式车辆检测器做车辆检测,视频检测作为辅助检测,在线圈检测器失灵时自动切换到视频检测方式。高速公路或不能采用地感线圈的路段采用雷达检测器进行车辆检测,视频检测作为辅助检测,在雷达检测器失灵时自动切换到视频检测方式。
(2)对于经过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卡口的每一台车辆,系统应自动抓拍两张高清晰图像,并记录车辆通过的信息,其中包括时间、地点、方向、号牌、车型、车速、信息等,并且图片应以JPEG2000图像格式文件方式压缩上传至所属卡口系统平台,相关信息应叠加在图片上。
(3)在捕获的高清晰图片中,要求图像色彩还原度好、不失真、噪点小,不仅清晰反映整个车辆特征,需清晰采集到前排司乘人员面部信息,系统应克服各种自然光照环境干扰,克服汽车大灯对抓拍图像质量的影响,做到采集的图像始终保持较好的效果。全天候抓拍前排司乘人员面部信息的图像质量达到5级标准(详见附录:面部信息抓拍图像质量评价法)
6.1.2 车辆号牌自动识别功能
在实时记录通行车辆图像同时,系统应具备车辆号牌自动识别功能,并保存识别结果。其用于号牌识别的字符库齐全。
6.1.3 速度测定功能
速度测定功能是卡口系统的可选功能。在需要测速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卡口,其测速范围和道路实测误差应符合GB/T 21255的相关要求,在接受国家法
- 16 -
定部门的计量检定后,可作为交通执法的依据。
- 17 -
6.1.4 集中存储功能
各级卡口系统平台中需配置数据存储中心集中存储所辖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卡口的车辆信息和图片信息。
6.1.5 布控/撤控功能
能将布控内容添加到系统布控车辆名单中实现布控;对已布控内容实现撤控;并注明布控/撤控的原因,布控/撤控的责任人;提供超过布控时限自动撤控的功能;响应全省各级用户统一下发的布控/撤控指令;提供“模糊布控”功能。
6.1.6 车辆比对监测功能
将采集到的车辆信息与布控车辆名单中的布控内容进行自动比对,当比对结果符合条件时,能及时发出相关报警。
6.1.7 自动报警功能
具备超速报警功能。具备布控缉查车辆报警功能。 自动报警须支持分级报警。
在县级范围布控,当发现布控车辆时,仅向所属县级卡口系统发出报警。 在市级范围布控,当发现布控车辆时,同时向所属县、市级卡口系统发出报警。
在省级范围布控,当发现布控车辆时,同时向所属县、市、省级卡口系统发出报警。
6.1.8 防篡改功能
采集的车辆图像文件应具有防篡改功能。
6.2 查询统计分析功能 6.2.1 车辆查询功能
根据车辆经过时间、号牌号码、车牌颜色、卡口名称、行驶方向违法类型等条件进行查询,对号牌号码应具备模糊查询的功能,查询结果可导出Excel文件。
6.2.2 布控查询功能
根据车辆经过时间、号牌号码、车牌颜色、卡口名称、行驶方向、布控类型、
- 18 -
布控人等条件查询布控数据,对号牌号码应具备模糊查询的功能,查询结果可导出Excel文件。
6.2.3 车流量统计功能
系统能查询卡口的通行车辆的车流量数据,支持单监控点查询结果同步回放功能;系统能按照小时、日、周、月、年进行固定模板统计,也可自定义统计。统计结果以曲线图、直方图、饼图、报表等多种方式显示。可以图表形式统计各种报警类型的比例分配。所有查询、统计信息均可导出。
6.2.4 车辆所在地、车辆类型、车辆速度统计分析
系统能对卡口通行车辆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类别包括按车辆所在地、车辆类型、车辆速度等。车速统计结果以区域图、饼图、报表等多种方式显示,可导出。
6.2.5 车辆轨迹分析
系统能基于PGIS对指定车辆进行轨迹分析,根据车辆经过卡口的时间次序,绘出车辆的历史行驶轨迹。
6.2.6 车辆套
系统能对卡口通行车辆进行套牌车分析,在发现套牌车嫌疑车辆时发出报警信息。在接到报警信息后,可以及时组织拦截,及时的捕获套牌车嫌疑车辆。
6.2.7 跟车关联分析
系统可以针对所有监测车辆记录进行跟车关联性分析,为各类治安和犯罪事件提供跟踪线索。
6.3 系统管理功能 6.3.1 故障自检功能
系统能够断电自动重启动、自动侦错报错、自动监测主要设备和主要运行软件的工作状态。
6.3.2 操作日志记录和查询功能
操作人员登陆到系统时,所做的操作应记录到操作日志,并能导出Excel文件。
- 19 -
6.3.3 时钟同步校正功能
卡口前端设备须与所属卡口平台进行时钟同步校正。
6.3.4 远程维护功能
通过网络对系统主要设备进行远程系统维护。
6.3.5 权限管理功能
系统针对不同的用户分配相应的权限。
6.3.6 个性化功能
不同级别不同权限的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作职责及工作需要,如系统管理者、使用者、操作者、维护者等,设定不同的工作主界面及功能模块。
6.4 联网功能 6.4.1 联网布控
省级平台能够将布控信息一键下发到所辖各地市、区县卡口平台,从而实现一点布控,全省响应。
市级平台能够将布控信息一键下发到所辖各区县卡口平台,从而实现一点布控,全市响应。
6.4.2 联网报警
市级平台能够对省级平台下发的布控信息进行实时比对分析,将符合布控条件的报警信息实时上报给省级平台。
县级平台能够对省级、市级平台下发的布控信息进行实时比对分析,将符合布控条件的报警信息实时上报给市级、省级平台。
6.4.3 联网分析
市级平台能够进行全市范围的套牌车、跟车关联性、历史轨迹等综合分析。 省级平台能够进行全省范围的套牌车、跟车关联性、历史轨迹等综合分析。
- 2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