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印绶相关词语有哪些

印绶相关词语有哪些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印绶的词语有:绶带,烟萝印绶,螭绶。

印绶的词语有:印绶格,烟萝印绶,印累绶若。2:结构是、印(左右结构)绶(左右结构)。3:简体是、印绶。4:拼音是、yìn shòu。5:注音是、一ㄣˋㄕㄡˋ。6:繁体是、印綬。

关于印绶的成语

印把子  银印青绶  挂印悬牌  单传心印  印累绶若  挂印封金  金章紫绶  封金挂印  弹冠结绶  紫绶金章  

关于印绶的造句

1、当年仲夏,翼公“乃解印绶谢诸僚友”,乘船沿赣江下行,自觅归隐躬耕之地。  

2、印绶上醒目的东阳二字旁边,栩栩如生的金龙似要飞腾而出,吓的罗浮扑通一下跪在地上,颤声道“不知贵客到此,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3、当年十一月十七日,在陈安授意下,杨增新从库存文物中,找回外蒙古的所谓印绶,正式上书中华,外蒙古取消自治,取缔一切俄蒙条约,归还中国。  

4、叶罗两家都有越王府的印绶,可又能怎么样,没有金丹真人坐镇,他们也入不了王府的法眼,自然就得不到青霞宫的厚待,勉强也就比徐金两家稍微好一点。  

5、云出寨迎接,待以宾礼,置酒共饮,纳了印绶,酒至数巡,范曰:将军姓赵,某亦姓赵,五百年前,合是一家。  

印绶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网络解释

印绶印绶,汉语词汇。拼音:yìnshòu释义:1、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2、借指官爵。综合释义:古代的人印在信上系有当时的丝带,并将其佩带在身。《史记·项羽本纪》:“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綬。”《旧唐书·裴度传》:“带丞相之印綬,所以尊其名;赐诸侯之斧鉞,所以重其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兗州府﹞连忙委了本府经歷厅,到嶧县去摘了印綬,权时代理县事。”官爵。唐韦应物《饵黄精》诗:“终期脱印綬,亦与天壤存。”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三:“旧説见龟蛇集者有印綬之喜。”网友释义:印绶,汉语词汇。拼音:yìnshòu释义:1、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2、借指官爵。汉语大词典:(1).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史记·项羽本纪》:“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旧唐书·裴度传》:“带丞相之印绶,所以尊其名;赐诸侯之斧钺,所以重其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兖州府﹞连忙委了本府经历厅,到峄县去摘了印绶,权时代理县事。”(2).借指官爵。唐韦应物《饵黄精》诗:“终期脱印绶,亦与天壤存。”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三:“旧说见龟蛇集者有印绶之喜。”国语辞典:印信和系在印信上的丝带。印绶[yìnshòu]⒈印信和系在印信上的丝带。引《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其后公孙述数出兵汉中,遣使以大司空扶安王印绶授嚣。」《三国演义·第二回》:「吾缴还印绶,从此去矣。」辞典修订版:印信和系在印信上的丝带。《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其后公孙述数出兵汉中,遣使以大司空扶安王印绶授嚣。」《三国演义.第二回》:「吾缴还印绶,从此去矣。」其他释义:1.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2.借指官爵。

二、引证解释

⒈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引《史记·项羽本纪》:“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綬。”《旧唐书·裴度传》:“带丞相之印綬,所以尊其名;赐诸侯之斧鉞,所以重其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兗州府﹞连忙委了本府经歷厅,到嶧县去摘了印綬,权时代理县事。”⒉借指官爵。引唐韦应物《饵黄精》诗:“终期脱印綬,亦与天壤存。”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三:“旧説见龟蛇集者有印綬之喜。”

三、词语解释

印绶yìnshòu。(1)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绶带。印绶[yìnshòu]⒈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绶带。英silkribbonusedtofastensealsandcorrespondenc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