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屈大均的意思

屈大均的意思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屈大均的词语解释是: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诗人。初名绍隆,字翁山、介子,番禺(今属广东)人。青年时参加抗清活动,失败后一度为僧。后北游各地,图谋复明。著作有《翁山诗外》等五种,合称“屈沱五书”。⒈明末清初诗人。初名绍隆,字翁山、介子,番禺(今属广东)人。青年时参加抗清活动,失败后一度为僧。后北游各地,图谋复明。著作有《翁山诗外》等五种,合称“屈沱五书”。

屈大均的词语解释是: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诗人。初名绍隆,字翁山、介子,番禺(今属广东)人。青年时参加抗清活动,失败后一度为僧。后北游各地,图谋复明。著作有《翁山诗外》等五种,合称“屈沱五书”。⒈明末清初诗人。初名绍隆,字翁山、介子,番禺(今属广东)人。青年时参加抗清活动,失败后一度为僧。后北游各地,图谋复明。著作有《翁山诗外》等五种,合称“屈沱五书”。 拼音是:qū dà。 结构是:屈(半包围结构)大(独体结构)均(左右结构)。 简体是:屈大均。 繁体是:屈大均。

关于屈大均的成语

不均  小屈大伸  利益均沾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权均力齐  势均力敌  功均天地  智均力敌  委委屈屈  鸿均之世  

关于屈大均的词语

天下大屈  小屈大伸  委委屈屈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大屈  屈大均  小屈大申  张张屈屈  可屈则屈  屈大均  

屈大均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网络解释

屈大均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网友释义: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今广州市番禺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屈大均的前半生致力于反清运动,康熙二十二年(1683),郑成功之孙郑克爽降清,屈大均大失所望,即由南京携家眷归番禺,终不复出,著述讲学,移志于对广东文献、方物、掌故的收集和编纂。屈大均为言志,弃传统的“岭南”称谓而不用,采用“广东”作书名,著有《广东文集》《广东文选》《广东新语》等作品。其中,《广东新语》一书为屈大均的传世之作。“岭南三大家”中首屈一指的屈大均,在诗学理论、诗歌创作等方...国语辞典:人名。(西元1603~?)​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明末番禺人。以诗文著名于世,与陈恭尹、梁兰佩并称岭南三大家。著有《成仁录》、《广东新语》、《四书补注》、《翁山诗略》、《文外》、《诗外》等书。屈大均[qūdàjūn]⒈人名。(西元1603~?)​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明末番禺人。以诗文著名于世,与陈恭尹、梁兰佩并称岭南三大家。著有《成仁录》、《广东新语》、《四书补注》、《翁山诗略》、《文外》、《诗外》等书。辞典修订版:人名。(公元1603~?)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明末番禺人。以诗文闻名于世,与陈恭尹、梁兰佩并称岭南三大家。着有《成仁录》、《广东新语》、《四书补注》、《翁山诗略》、《文外》、《诗外》等书。其他释义: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诗人。初名绍隆,字翁山、介子,番禺(今属广东)人。青年时参加抗清活动,失败后一度为僧。后北游各地,图谋复明。著作有《翁山诗外》等五种,合称“屈沱五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