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伏相关词语有哪些

三伏相关词语有哪些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三伏的词语有:三三,伏伏腊腊,两两三三。

三伏的词语有:三伏,三月三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2:繁体是、三伏。3:拼音是、sān fú。4:结构是、三(独体结构)伏(左右结构)。5:简体是、三伏。6:注音是、ㄙㄢㄈㄨˊ。7:词性是、名词。

三伏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三伏sānfú。(1)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十天;然后是中伏,十天或二十天;再后是末伏,十天。(2)专指末伏。基础解释:1.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十天;然后是中伏,十天或二十天;再后是末伏,十天2.特指末伏。

二、网络解释

三伏(科普知识)“三伏(DogDay)”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头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每年立秋日及其后两天如果出现庚日,中伏就为十天,否则为二十天,所以,大多数年份中伏都为二十天,相应地,大多数年份三伏都是四十天。综合释义: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十天;然后是中伏,十天或二十天;再后是末伏,十天《初学记》卷四引《阴阳书》:“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三伏渐终,九夏将谢。”宋梅尧臣《中伏日永叔遗冰》诗:“日色若炎火,正当三伏时。”清方文《张道人园居歌》:“今年暑热何太酷,五月中旬似三伏。”王西彦《福元佬和他戴白帽的牛》:“三伏之后,还有三八二十四个秋老虎哩。”专指末伏。三重伏兵,三面埋伏。《左传·隐公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衷戎师,前后击之,尽殪”唐孔颖达疏:“衷戎师者,谓戎师在三伏之中。”《新唐书·叛臣传上·僕固怀恩》:“令高彦崇、浑日进、李光逸设三伏以待。”《新唐书·北狄传·契丹》:“张九节为三伏伺之,万荣穷,与家奴轻骑走潞河东。”网友释义:“三伏(DogDay)”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头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汉语大词典:(1).即初伏、中伏、末伏。农历夏至后第三庚日起为初伏,第四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起为末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初学记》卷四引《阴阳书》:“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三伏渐终,九夏将谢。”宋梅尧臣《中伏日永叔遗冰》诗:“日色若炎火,正当三伏时。”清方文《张道人园居歌》:“今年暑热何太酷,五月中旬似三伏。”王西彦《福元佬和他戴白帽的牛》:“三伏之后,还有三八二十四个秋老虎哩。”(2).指末伏。农谚:“头伏芝麻二伏豆,三伏里头种菉豆。”(3).三面埋伏;三重伏兵。《左传·隐公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衷戎师,前后击之,尽殪”唐孔颖达疏:“衷戎师者,谓戎师在三伏之中。”《新唐书·叛臣传上·仆固怀恩》:“令高彦崇、浑日进、李光逸设三伏以待。”《新唐书·北狄传·契丹》:“张九节为三伏伺之,万荣穷,与家奴轻骑走潞河东。”国语辞典: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分别为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辞典修订版: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分别为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金瓶梅.第八回》:「那时正值三伏天道,十分炎热。」《红楼梦.第六七回》:「今年三伏里雨水少,这果子树上都有虫。」三重伏兵。《旧唐书.卷一二一.仆固怀恩传》:「瑒令高彦崇、浑日进、李光逸等设三伏以待之,贼半渡,伏发,合击而走之。」其他释义:初伏、中伏、末伏的总称。初伏一般在7月12日至22日之间;中伏在7月23日至8月1日之间;末伏在8月8日至18日之间。初伏和中伏各固定为十天,末伏视交伏早晚,十天或二十天不等。

三、引证解释

⒈即初伏、中伏、末伏。农历夏至后第三庚日起为初伏,第四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起为末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引《初学记》卷四引《阴阳书》:“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三伏渐终,九夏将谢。”宋梅尧臣《中伏日永叔遗冰》诗:“日色若炎火,正当三伏时。”清方文《张道人园居歌》:“今年暑热何太酷,五月中旬似三伏。”王西彦《福元佬和他戴白帽的牛》:“三伏之后,还有三八二十四个秋老虎哩。”⒉引指末伏。农谚:“头伏芝麻二伏豆,三伏里头种菉豆。”⒊三面埋伏;三重伏兵。引《左传·隐公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衷戎师,前后击之,尽殪”唐孔颖达疏:“衷戎师者,谓戎师在三伏之中。”《新唐书·叛臣传上·僕固怀恩》:“令高彦崇、浑日进、李光逸设三伏以待。”《新唐书·北狄传·契丹》:“张九节为三伏伺之,万荣穷,与家奴轻骑走潞河东。”

关于三伏的诗词

《秋日有作·秋暑强如三伏时》  《伏日·九衢三伏涨黄尘》  《三伏中积雨如秋》  

关于三伏的反义词

头伏  三九  

关于三伏的成语

发擿奸伏  哀告宾伏  打埋伏  伏而咶天  伏尸百万  河出伏流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发奸擿伏  钓伏渡挽  此伏彼起  

关于三伏的造句

1、心热,就没有世态炎凉;心宽,就没有烦恼忧伤;心动,就会斗志昂扬;心静,三伏天也有丝丝清凉。闷热的夏季,愿您心情倍儿爽,天天透心凉!  

2、“三伏”天的暴晒往往从上午点钟就开始“发威”,到了正午,车顶上热得能煎鸡蛋,穿着厚厚的劳保鞋站上去也烫脚。  

3、小暑已过迎大暑,大暑一来就入伏,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难熬酷热天,烈日炎炎不舒服,饮食防暑驱热毒,出门在外防雷电,在家健康最为先,短信问候诸朋友,温馨提示心里甜!  

4、三伏暑甚,炽热炎炎,树下休闲,凉静自然,熬过旬日,秋意爽延,朋友关心,胜似秋现,有我祝福,你可安眠。  

5、随着三伏天来临,相信很多人已经按捺不住地想要外出寻凉,到心神向往的就是避暑胜地去度度假,放松一下。  

关于三伏的单词

dog day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