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伏日相关词语有哪些

伏日相关词语有哪些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伏日的词语有:日远日疏,日亲日近,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起起伏伏。

伏日的词语有: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伏伏帖帖,伏伏腊腊。2:结构是、伏(左右结构)日(独体结构)。3:繁体是、伏日。4:拼音是、fú rì。5:简体是、伏日。

伏日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三伏的总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古代亦指三伏中祭祀的一天。引《汉书·东方朔传》:“伏日,詔赐从官肉。”颜师古注:“三伏之日也。”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并作汤饼,名为辟恶。”宋高承《事物纪原·正朔历数》:“立秋以金代火而畏火,故至庚日必伏,故谓之伏日。”

二、网络解释

伏日又称伏天。三伏的总称。古代也专指三伏中祭祀的一天。古人以为,伏天之时,阴气迫于阳气而藏伏,故名之。一般说“伏日”是指入初伏的那一天。网友释义:伏日,又称伏天。三伏的总称。古代也专指三伏中祭祀的一天。古人以为,伏天之时,阴气迫于阳气而藏伏,故名之。一般说“伏日”是指入初伏的那一天。汉语大词典:三伏的总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古代亦指三伏中祭祀的一天。《汉书·东方朔传》:“伏日,诏赐从官肉。”颜师古注:“三伏之日也。”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并作汤饼,名为辟恶。”宋高承《事物纪原·正朔历数》:“立秋以金代火而畏火,故至庚日必伏,故谓之伏日。”国语辞典:三伏之日。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有三伏,共三十日,称为「伏日」,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久之,伏日,诏赐从官肉。」也作「伏天」、「三伏天」。伏日[fúrì]⒈三伏之日。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有三伏,共三十日,称为「伏日」,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也作「伏天」、「三伏天」。引《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久之,伏日,诏赐从官肉。」其他解释:盛夏。三伏。伏暑。金气伏藏之义。伏夏。《汉书·郊祀志》:「秦德公作伏祠。」注:「孟康曰:『六月伏日也,周时无,至此乃有之。』。」师古曰:「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也。」;《汉书·东方朔传》:「伏日诏,赐从官肉。」;《事物纪原·正朔历数部·伏日》:「历忌释曰:『四时代谢,皆以相生,立秋以金代火而畏火,故至庚日必伏,故谓之伏日。』。」

三、词语解释

又称“伏天”。节令名称。始于每年7月中旬,止于8月中旬。伏日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朗少雨,月平均气温可达28~29°c,最高气温可达38~40°c。此时有些地区常发生伏旱。伏日[fúrì]⒈又称“伏天”。节令名称。始于每年7月中旬,止于8月中旬。伏日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朗少雨,月平均气温可达28伏日29°c,最高气温可达38伏日40°c。此时有些地区常发生伏旱。

关于伏日的成语

伏伏腊腊  此伏彼起  哀告宾伏  发擿奸伏  打埋伏  日远日疏,日亲日近  发隐擿伏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伏而咶天  钓伏渡挽  

关于伏日的造句

1、高原,空气稀薄,却充满阳光,丘陵,绵延不绝,却充满快乐,盆地,四面密闭,却充满积极,平原,人来人往,却充满风尚,山地,高高低低,却充满执着,人生就是这样起起伏伏,日子也是这样磕磕绊绊,所以,周末就要放松心情,看看轻松风景,周末愉快。  

2、到了唐朝,长安人则喜欢在伏日聚集于凉亭下,把西瓜、李子泡在凉水中以备食用,喝酒作诗,到晚上才回家。  

3、况且季节撩人,花开得疯狂,漫山遍野,杜鹃、鸢尾、紫云英、点地梅、蔷薇,栀子花,此伏彼起,此起彼伏,日弥漫着芳香。(******造句网)  

4、况且季节撩人,花开得疯狂,漫山遍野,杜鹃、鸢尾、紫云英、点地梅、蔷薇,栀子花,此伏彼起,此起彼伏,日弥漫着芳香。[***造句网https://***/zj-157156/]  

关于伏日的诗词

《九日叹逝·割肉早归三伏日》  《伏日不预诸僚饮会》  《同李吏部伏日口号呈元庶子路中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