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钺的词语有:严如鈇钺,杖钺一方,杖节把钺。
黄钺的词语有:严于鈇钺,杖钺一方,黄粱梦。2:拼音是、huáng yuè。3:繁体是、黃鉞。4:注音是、ㄏㄨㄤˊㄩㄝˋ。5:简体是、黄钺。6:结构是、黄(上中下结构)钺(左右结构)。
关于黄钺的诗词
《归西都·黄钺新兼两镇雄》
黄钺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网络解释
黄钺(古代器物)以黄金为饰的斧。古代为帝王所专用,或特赐给专主征伐的重臣。《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三国志·魏志·曹休传》:“帝征孙权,以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综合释义:饰以黄金的长柄斧子。天子仪仗,亦用以征伐。《书·牧誓》:“王左杖黄鉞,右秉白旄以麾。”孔颖达疏引《广雅》:“鉞,斧也。斧称黄鉞,故知以黄金饰斧也。”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下:“金斧,黄鉞也。三代通制,用之以断斩,今以金斧黄鉞为乘舆之饰。武王以黄鉞斩紂头,故王者以为戒。大将军出征,特加黄鉞者,以铜为之,以黄金涂刃及柄,不得纯金也。得赐黄鉞,则斩持节将也。”元耶律楚材《和李世荣韵》:“翠华来北闕,黄鉞讨南疆。”郭沫若《长春集·纪念“七七”》:“盟刑白马挥黄鉞,誓缚苍龙树赤旗。”汉语大词典:饰以黄金的长柄斧子。天子仪仗,亦用以征伐。《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孔颖达疏引《广雅》:“钺,斧也。斧称黄钺,故知以黄金饰斧也。”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下:“金斧,黄钺也。三代通制,用之以断斩,今以金斧黄钺为乘舆之饰。武王以黄钺斩纣头,故王者以为戒。大将军出征,特加黄钺者,以铜为之,以黄金涂刃及柄,不得纯金也。得赐黄钺,则斩持节将也。”元耶律楚材《和李世荣韵》:“翠华来北阙,黄钺讨南疆。”郭沫若《长春集·纪念“七七”》:“盟刑白马挥黄钺,誓缚苍龙树赤旗。”国语辞典:天子的仪仗。黄钺[huángyuè]⒈天子的仪仗。引《文选·班固·典引》:「乘其命,赐彤弧、黄钺之威,用讨韦顾、黎崇之不恪。」辞典修订版:天子的仪仗。《文选.班固.典引》:「乘其命,赐彤弧、黄钺之威,用讨韦顾、黎崇之不恪。」其他释义:1.饰以黄金的长柄斧子。天子仪仗,亦用以征伐。
二、词语解释
饰以黄金的长柄斧子。天子仪仗,亦用以征伐。黄钺[huángyuè]⒈饰以黄金的长柄斧子。天子仪仗,亦用以征伐。基础解释:1.以黄金为饰的斧。古代为帝王专用或赐给专主征伐的重臣。2.清朝大臣。
三、引证解释
⒈饰以黄金的长柄斧子。天子仪仗,亦用以征伐。引《书·牧誓》:“王左杖黄鉞,右秉白旄以麾。”孔颖达疏引《广雅》:“鉞,斧也。斧称黄鉞,故知以黄金饰斧也。”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下:“金斧,黄鉞也。三代通制,用之以断斩,今以金斧黄鉞为乘舆之饰。武王以黄鉞斩紂头,故王者以为戒。大将军出征,特加黄鉞者,以铜为之,以黄金涂刃及柄,不得纯金也。得赐黄鉞,则斩持节将也。”元耶律楚材《和李世荣韵》:“翠华来北闕,黄鉞讨南疆。”郭沫若《长春集·纪念“七七”》:“盟刑白马挥黄鉞,誓缚苍龙树赤旗。”
关于黄钺的造句
1、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绍登坛。
2、仙法欲令爱逮蠢蠕,不害含气,而人君有赫斯之怒,芟夷之诛,黄钺一挥,齐斧暂授,则伏尸千里,流血滂沱,斩断之刑,不绝於市。
3、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众诸侯首领请绍登坛。
4、秋七月戊戌,诏赠王假黄钺、使持节、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齐王玺绂,辒辌车、黄屋、左纛、前后羽葆、鼓吹、轻车介士,兼备九锡之礼,谥曰献武王。
5、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袁绍登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