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鴂舌的意思是什么

鴂舌的意思是什么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鴂舌的词语解释是:亦作'鴃舌'。伯劳弄舌啼聒。比喻语言难懂。基础解释:亦作/'鴃舌/',鴃舌juéshé比喻语言难懂伯劳弄舌啼聒。比喻语言难懂。

鴂舌的词语解释是:亦作'鴃舌'。伯劳弄舌啼聒。比喻语言难懂。基础解释:亦作/'鴃舌/',鴃舌juéshé比喻语言难懂伯劳弄舌啼聒。比喻语言难懂。 结构是:鴂(左右结构)舌(上下结构)。 拼音是:jué shé。 注音是:ㄐㄩㄝˊㄕㄜˊ。

关于鴂舌的词语

慧心妙舌  膏唇贩舌  嚼舌头  缄口结舌  杜口结舌  唇尖舌利  长舌妇  噤口捲舌  金舌弊口  戟指嚼舌  

关于鴂舌的造句

1、客家人就有诗书传家的好传统,他们祖上从中原逃难到江西广东等“南蛮鴂舌”之地,靠着这个好传统,人才辈出。  

2、百家争鸣的时代,孟子曾讥讽神农学派的许行是“南蛮鴂舌之人”,虽然只是说许行的普通话不够标准,但在孟子眼里却是一件大事。【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鴂舌造句】  

3、百家争鸣的时代,孟子曾讥讽神农学派的许行是“南蛮鴂舌之人”,虽然只是说许行的普通话不够标准,但在孟子眼里却是一件大事。【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263072/鴂舌造句】  

4、百家争鸣的时代,孟子曾讥讽神农学派的许行是“南蛮鴂舌之人”,虽然只是说许行的普通话不够标准,但在孟子眼里却是一件大事。【查字典www.chazidian.com】  

鴂舌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亦作“鴃舌”。伯劳弄舌啼聒。比喻语言难懂。引《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赵岐注:“鴃,博劳鸟也。”《新唐书·柳宗元传》:“楚越间声音特异,鴂舌啅譟,今听之恬然不怪,已与为类矣。”清顾炎武《日知录·方音》:“五方之语,虽各不同,然使友天下之士,而操一乡之音,亦君子之所不取也。故仲由之喭,夫子病之;鴂舌之人,孟子所斥。”廖仲恺《贺新郎·题大兄忏盦主人粤讴解心稿本》词:“曲终奚必周郎顾,且仿来,蛮音鴃舌,痴儿騃女。”

二、网络解释

鴂舌鴂舌,比喻语言难懂,出自《孟子·滕文公上》综合释义:亦作“鴃舌”。伯劳弄舌啼聒。比喻语言难懂。《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赵岐注:“鴃,博劳鸟也。”《新唐书·柳宗元传》:“楚越间声音特异,鴂舌啅譟,今听之恬然不怪,已与为类矣。”清顾炎武《日知录·方音》:“五方之语,虽各不同,然使友天下之士,而操一乡之音,亦君子之所不取也。故仲由之喭,夫子病之;鴂舌之人,孟子所斥。”廖仲恺《贺新郎·题大兄忏盦主人粤讴解心稿本》词:“曲终奚必周郎顾,且仿来,蛮音鴃舌,痴儿騃女。”汉语大词典:亦作“鴃舌”。伯劳弄舌啼聒。比喻语言难懂。《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赵岐注:“鴃,博劳鸟也。”《新唐书·柳宗元传》:“楚越间声音特异,鴂舌啅噪,今听之恬然不怪,已与为类矣。”清顾炎武《日知录·方音》:“五方之语,虽各不同,然使友天下之士,而操一乡之音,亦君子之所不取也。故仲由之谚,夫子病之;鴂舌之人,孟子所斥。”廖仲恺《贺新郎·题大兄忏盦主人粤讴解心稿本》词:“曲终奚必周郎顾,且仿来,蛮音鴃舌,痴儿騃女。”其他释义:1.亦作'鴃舌'。2.伯劳弄舌啼聒。比喻语言难懂。

关于鴂舌的成语

南蛮鴂舌  膏唇贩舌  鶗鴂雕卉  缄口结舌  杜口结舌  慧心妙舌  钉嘴铁舌  嚼舌头  鼓吻弄舌  调嘴调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