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如今的90后,再不是长辈口中让人担忧的一代,他们代表着未来与希望,奋斗在各行各业的第一线。而在我们熟知的消防员群体里,就有这样一个90后,怀揣着导演梦却中了父亲的“激将法”。他离开了自己的舒适圈,跨过滚滚浓烟,趟过滔滔洪水,只为人民群众的平安。他就是“抱火哥”由浩杞。
上了父亲的“套”,学表演的他穿上消防战斗服
20__年,27岁的由浩杞,本来有机会开始一段“艺术人生”。从小到大一直热爱表演艺术的他,大学报考了上海师范大学话剧表演专业,梦想自己有一天也可以成为一名导演或者演员。如今由浩杞的大学同学想必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学生时代那个话剧表演专业的“大男孩”与如今这个在烈火浓烟中身先士卒的硬汉联系在一起了。而这一切,全都源于由浩杞父亲的一次“激将法”。
由浩杞的父亲,是一名从消防员转业的交通,年轻时的参军经历使得父亲对有很深厚的感情。因此,他始终想让由浩杞体验一次军旅生涯。然而,由浩杞虽然对未来一片迷茫,但满脑子都是“导演梦”,对参军入伍完全不感兴趣。最后还是父亲拿话激他:“你先考,你考不上的。要是你能考上,你不去算你厉害。”年轻人到底心高气傲,由浩杞当即就决定去试试。谁想到,这一试,就试出了一个火场英雄。
父亲用爱给儿子下了一个温暖的“套”,一个火热的“套”,这里面,是一片新的人生。
20__年8月12日,由浩杞参军入伍。那天,正是天津港大爆炸的日子,110名消防员牺牲。由浩杞把这个消息瞒了下来,没有告诉妈妈。而老师同学们听到由浩杞要去做消防兵的时候,都觉得他疯了:大学毕业做点什么不好,为什么要放弃做光鲜亮丽的演员,而去做危险的消防员?关于这点,其实由浩杞自己一开始也不明白。
从一个自由散漫的地方大学生,到一个纪律严明的。刚开始进入消防,由浩杞并不适应。从每天不叠被子到被子要叠成豆腐块,从每天懒懒散散到每天要仔细打扫卫生,不干净就要继续重新扫,从把运动当成爱好到烈日下的1500米跑和高强度体能训练……改变的过程痛苦而漫长。
然而天下没有白下的功夫。经过一番严苛的训练,由浩杞黑了,瘦了,规矩了,结实了。在消防这支具有优良传统的的培养下,由浩杞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消防员。
而真真正正让他对这个职业,产生发自肺腑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来自于一次现场救人。
20__年,在辖区内某高速公路上发生一场车祸,被困住的司机血流不止,情绪紧张。凌晨三点,由浩杞和战友出动到现场,用工具和身体,把卡住被困者的车辆,像撬野兽的嘴一样撬开,救出了被困者。当把人救出送上救护车那一刻,由浩杞突然感受到:这一身战斗服,是职业,更是一份无形的责任。而这份责任也许可以让自己明白人生真正的意义。
“在你生命中,有没有过救人的机会?有的人恐怕一辈子不会有。我有。我和我的战友们,日日奋斗在救人一线。我想,人这一辈子,没有什么比拯救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自豪。消防,是我毕生的骄傲。”
警笛一响就要出发,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众所周知,消防员这份职业充满了危险性。“牺牲”、“险情”、“爆炸”这些词,似乎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很远。但对于消防队员来说,这些充满着危险的字眼,却是他们再普通不过的生活日常。很多消防员处理完火情之后,都会有这种心理:能活下来真是一种侥幸。而这样九死一生的经历,由浩杞自然也有过。
20__年3月1日23时47分,广东省某镇一个杂货店着火。囤积的烟花爆竹炸翻了一个燃烧的煤气罐。瓶口一直向下喷火,烈焰包裹瓶身,内部温度压力越来越高,随时可能爆炸!千钧一发间,由浩杞和指导员毫不犹豫冲进火场。靠近“”,举起压在煤气罐上燃烧的木梁,缓缓地把它扶正。屏住呼吸,小心翼翼,一步一步生怕一丁点撞击。烈火把由浩杞的手套和战斗服烧得滚滚发烫,但他死也没有松手。忍着疼、咬着牙,抬出、降温、关阀、熄灭。
谈及这次救火经历,由浩杞记忆犹新。“当时感觉我的心跳到嗓子眼,一直在狂跳,因为也是第一次遇到煤气罐着火。但是想想我们中队里还有很多比我更年轻的,加之作为中队长的我又是一名党员。想到这些,我就告诉自己,我必须得上,就算牺牲,也必须是我。”
事后由浩杞发现,自己整个手臂全是烫伤的水泡,他开玩笑说,这是一名合格消防员的勋章。
那次战斗后,中队小兄弟问起来,由队,当时你就不怕吗?
由浩杞说:怕啥?拯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咱消防员干的就是这个!他还打趣说,将来我老了给自己的孙子讲起这个故事,他肯定也会为我骄傲!
不过话说回来,怎么会不怕呢?既不是钢铁英雄刀不入,更何况家里还有年迈的父母。但是当时那种场景,容不得由浩杞考虑其他。险情当前,由浩杞的身份不再是“一个普通人”或者“一个儿子”。他是一个消防员,是一个中队长,更是一个党员干部。从面对党籍,举起右手宣誓那一刻,不管自己是80、90还是00后,是党员就得第一个上!
救火的照片被传上网络后,很多人亲切的称呼他为“抱火哥”,由浩杞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英雄。“抱火哥”这个称呼由浩杞很喜欢,然而“英雄”两个字,自己是担待不起的。消防员这个岗位虽然既特殊又平凡,平时在营区里,大家一起打篮球、下下棋、看电影,或者一起去锻炼跑跑步,跟普通男孩没什么两样。非要说有什么不一样,大概就是一旦警铃响起,他们就会瞬间完成角色转换,作为一名战士去维护人民的安全,这时生死便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了。
如果你问消防员,何为信仰?何为忠诚?何为使命?何为初心?
他们用逆行的背影告诉你,生命的长度无法把握,但生命的厚度掌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
他们也用自己的“逆行而上”,保卫了万家灯火!
心怀家国,只能对父母说声“对不起”
做消防员四年了,由浩杞只回了一次家,胸前多了勋章,而妈妈多了白发。妈妈问起由浩杞身上的伤是怎么弄的,怕妈妈担心,由浩杞始终不说。但看到儿子伤痕斑斑的手,就算想也能想象到儿子经历过怎样生死一线的危险。母亲的泪水止不住往下淌:“爸妈不让你做英雄,只希望你能平平安安地回来!”
舍小家,为大家。平安回家,是每一名消防员家人日日夜夜的期盼。就连网友的祝福,都是希望消防员每次出警能平平安安回来。确实,给消防员最好的祝福就是平安。而消防员的期盼,则是人民群众都能平安回家。
由浩杞说:“每名消防员家属都是特别担心自己的亲人,但是有时候想想,没有办法,总有人要去干这行,总有人灭这个火,做这件事情。首先是常年不在家,无法陪伴父母左右;其次,消防员经常赴汤蹈火、出生入死,惹得父母时刻惦记着,对父母有亏欠,只能跟他们说声对不起了。”
父亲由焕臣作为一个消防“老班长”,转业多年之后仍然心系消防。每当路过消防队,看到消防队红色的大门,或者看到消防车带着警笛出发的时候,由焕臣的心情还跟以前在消防队的时候一样激动。“感觉警笛一响人民就需要我,我的责任感、使命感就出来了,那种血性劲就出来了。”
如今,唯一的儿子接过了他的信仰,披上了这身战服。接过了荣誉的同时,也接过了这份生命的危险。
但是由浩杞由衷感谢父亲,父亲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与责任感,对他而言是一种光,点亮他的同时,也将忠诚与责任传递给他。
“我不后悔当消防员,这是我这辈子做得最明智的决定,每个消防员都应该是自豪的。”由浩杞如是说。
传递信仰,不忘初心。我骄傲,我是逆行者!
由浩杞选择成为一员逆行者,选择成为那道守护人民身前的伟大身影。作为一名入警大学生干部,他利用自己大学的专业特长,把艺术带进警营,用镜头捕捉最美的逆行,用情怀刻画军人的样子。由浩杞根据普通消防战士的真实生活改编,自编自导的微电影《独子的逆行》,就曾在网上掀起一波不小的反响。
微电影《独子的逆行》反映了由浩杞入伍前8个月在基层的日常生活和灭火救援的真实经历,片中的消防官兵与家属等角色均由真实的消防员和家属参演。“身处其中的骄傲与光荣,每一名消防员都深有体会。军人写自己的故事,一定更真实和感人。”
影片取名“独子的逆行”,由浩杞有他自己的考虑。“现在的兵基本都是90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作为父母,他们能把唯一的孩子送到最高危的岗位,是最大的无私。这便是《独子的逆行》剧本的灵感来源。”而“逆行”则是一语双关,一方面是儿子毅然决然参军入伍的选择;一方面也是消防员面对危险无惧无畏、逆火而行的身影。
此前,《独子的逆行》还曾获20__年北京国际微电影“微博FANS选择最佳影片”、“十佳公益微电影奖”,入围“百部网络微电影”,受到中宣部大力表彰。
除了微电影获奖,由浩杞还积极参加朗诵大赛、担任事迹报告会主持人。希望在舞台上能让全国观众更多人了解消防官兵的真实日常生活,训练战斗这些日常点点滴滴。让消防贴近百姓,也让百姓了解消防。百姓对消防多点关注,平时的日子里就会多一份平安,消防员也就少了一份牺牲。
在参加全国“时代新人说——我与祖国共成长”演讲大赛之“建党初心”主题赛时,由浩杞将自己的入伍经历以及经历过的消防战斗,以及在消防工作中牺牲的一些战友的事迹串联在一起,完成了一篇主题为《初心的热度》的演讲。传达消防员为了人民赴汤蹈火,竭诚为民,不惧生死的奉献精神。打开消防队伍宣传的一扇“天窗”,让“中国消防”四个字,响彻舞台,也彰显了90后军人的力量和追求。
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当气贯日月,死生安足论。我们的逆行者,当他们踏上这条道路的时候,就选择了与挑战并行,与危险同路。他们都是英雄,他们都该被铭记,正是有这些英雄无悔的逆行,才有中国骄傲的前行!
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余元君,生于洞庭湖畔,感受着水旱灾害无情,从小就立志为家乡做些贡献。进入湖南省水利系统25年,走遍洞庭湖每一条水系、每一处堤防,全心守护这一江碧水,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献给所钟爱的事业。8月9日,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余元君的先进事迹,正式追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_时刻即日起推出“时代楷模余元君”系列报道,细数他在平凡岗位和工作中的不平凡事迹。他严谨务实、勇于创新,科学统筹生态保护与治理开发,始终保持创业激情和奋进状态。
一、严以律己,清白做人
对待上门送卡送礼品,请求在水利工程项目上通融一下的承包商,余元君向来都是嗤之以鼻。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进入水利系统25年来,余元君经手的项目有上千个,项目资金达到数百亿元,但他始终保持着高度清醒,没有动用手中的职权为家人和朋友行任何“方便”,为支持余元君上学而辍学的兄弟姐妹,至今仍在农村务农,或在外省工厂务工。
二、宽以待人,热心公益
对待上门求教施工技术难题的施工人员,余元君却是不厌其烦地详细讲解,甚至将自己辛苦收集整理的珍贵资料无偿相授。余元君干净做事的风格,一度让家人认为他变得决绝无情。但听说家里晚辈上学费用有困难,余元君二话不说,帮忙资助学费、生活费。家乡要修一条水泥路,余元君也立马从工资卡中取出2万元钱,当了解到修路资金缺口比较大后,他再次取出3万元现金,交给村干部。到底什么是亲情,什么是乡情,余元君分得一清二楚。
三、后继有人,星火相传。
余元君的事迹让人感动,他走后,更多的人开始了解这个平凡之人的非凡之处。全国水利系统干部职工掀起向他学习的高潮。余元君的儿子将许久未回家的爸爸视为偶像,立志将来成为爸爸那样的科技工作者。他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获得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已经从临时工成长为优秀的项目管理员,他的儿子也取名为余梦泽,以洞庭湖为名,意为传承好守护洞庭湖一江碧水的精神。
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作为疫情的主战场,医院收治病人超过800例,张宁宇带领全院600名医护人员,奋战了30多天。没有节假日,不分白天黑夜,每天往往凌晨2时刚躺下,4时就得爬起来,接无数个电话,协调、处理各种突发事件。“雷厉风行”,是同事们对他的评价。张定宇微笑着为自己打圆场:“全院都晓得我性子急、嗓门大。性子急,是因为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是一个渐冻症患者,双腿已经开始萎缩,全身慢慢都会失去知觉。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我身为党员、医务工作者,非常时期、危急时刻,必须坚决顶上去。就在他日夜扑在一线,为重症患者抢出生命通道时,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却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接受隔离治疗。可是分身乏术的张定宇,却顾不上去看一眼妻子。除夕夜,张定宇从接到市卫健委的电话后,脚不着地忙碌起来,先后接待了4支医疗队500多名医护人员。安顿完已是凌晨。大年初一早,张定宇就开始为进驻医疗队调整空间布局。他坚定地说:“身为党员、医务工作者,非常时期、危急时刻,必须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坚决顶上去!”
我的生命进入倒计时,只能拼了命去争分夺秒。全院没有一个人知道,他一瘸一拐的脚步,缘于渐冻症的折磨。这是一种罕见的绝症,无药可治。说起自己的病情,张定宇微笑着说:“这个病的名字真的很形象,上下楼梯的时候,腿真的跟冻住了一样。”张定宇从来不说,是因为不想影响同事。可是回忆与病毒争分夺秒的29天中,内心最艰难的时刻,眼前这位硬汉,忽然湿了眼眶。“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
我愿用渐冻的生命,与千千万万白衣卫士一起,托起信心与希望。在灾情关头,张定宇总是冲锋在前,四川汶川地震抢救伤员;随中国医疗队出征,援助阿尔及利亚;在巴基斯坦蒂默加拉医院接生……这样一位施恩于人的白衣卫士,却总把“感恩”二字挂在嘴边,“我非常感激我们的同事,我们的护理队伍、我们的医生队伍、我们的检验队伍、我们的后勤队伍,我非常感激他们。”他认为,自己仅仅是带领指挥大家,在给大家提供一些服务而已。虽然他说自己没有他们做的更多。眼下,他还在生命极限状态下,与白衣卫士们一起,继续托起无数人的生命与健康。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为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张定宇就是中国的脊梁。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张定宇致敬,向张定宇学习。大疫当前,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像张定宇那样,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为打赢战“疫”防控阻击战贡献一份力量。
张定宇,人民的好院长,武汉人民感谢你,党和祖国感谢你。祝愿你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