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是时间的至爱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的未来一定与国家的未来联系在一起。三十多年来,我们的国家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我们还没有完全趟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那条河。未来,前面是否还有石头可摸?党和号召创新社会管理,我们如何能有一个健全的公民社会?未来是否有你的一份责任?
同学们,请你们关注,科技的发展会给社会的未来、你们的未来带来何种变化。你们是否准备好了如何面对未来波澜壮阔的能源、不可思议的生命科学?还有似乎无止境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或许,不久的未来,你们就可能得到物联网、云计算而致的享受,你们就可能尝试器官再生、个性化医疗的成功。这些技术可绝不是浮云,相反地,能够很好地运用它们、驾驭它们,你们或许真如“神马”,能驰骋在天际,遨游于云端。
(在20xx年的毕业晚会上,根叔又朗诵了一首自己创作的诗《未来》,最后一段传诵最广:“抖落着,纷纷雪花――寒梅早报,欢笑着,丰收果实――生息静待。忍耐着,烈烈酷暑――干实稷穗,滋润着,绵绵细雨――火热情怀。春夏秋冬――未来,原来是时间的至爱。”) ――李培根,华中科技大学,20xx年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毕业典礼,为XX届毕业生同学送行。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完成学业、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的同学们,表示最诚挚的祝贺和最美好的祝愿!
毕业典礼是同学们4年学业的最后一课。今天,对XX届毕业生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值得铭记终生的日子,也是载入山东师范大学发展史册的重要日子。
今天,坐在熟悉的体育场,我们禁不住会感叹似水流年、光阴荏苒。四年前,同学们满怀憧憬来到山东师范大学,我们就是在这里举行开学典礼,同学们就是从这里开启了大学生活。而且,我们还清楚地记的,同学们是在迎接60年校庆的喜庆氛围中走进校园的。
从那时起,同学们知道了山师是一所发轫于19xx年、新办于1950年、办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老校。
也正是从那时起,同学们成为山东师范大学的主人,共同开始了新甲子的新航程,共同经历、共同见证、共同收获了山师的新发展、新成就。
─── 我们无法忘记,XX年, 学校召开第七次党代会,制定实施发展规划,实现了良好开局;
─── 我们无法忘记,XX年, 学校成功进入首批山东省高等教育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行列。
─── 我们无法忘记,XX年, 全校师生深入学习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学校各项事业稳步推进;
─── 我们无法忘记,XX年,学校成功晋级省部共建高校,实现了学校继1981年被确定为省属重点高校、1994年被确定为山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XX年入选山东省首批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之后的又一个重大突破,开启了学校在更高平台上推进改革、加快发展的美好前景。
毕业典礼是完成学业的庆典,是全校师生、全体校友分享收获的盛会。四年来,学校与祖国同发展,同学们与母校共进步,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勤奋进取、热泪欢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绩:
今年,我校共有46名博士生、1873名硕士生、7563名本科生毕业。在今年的本科毕业生中,有1376人光荣加入中国党,1748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370人被评为省级优秀毕业生。在今年的博士、硕士毕业生中,有大批同学积极参加学术研究,发表了1750多篇科研论文,成为学校的重要科研力量,为学校科研工作作出了贡献;有300多人次荣获省级以上各类表彰奖励;有14名博士、114名硕士荣获国家研究生奖学金;目前有70多名硕士生考取博士研究生,已有60多名研究生考取国家机关和省市公务员选调生,有500多名研究生考取事业单位。在本届毕业生中,有大批同学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性科技、文化、学术、艺术、体育比赛或竞技性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这些成绩、荣誉、突破的背后,是XX届毕业生的奋进足迹,体现着XX届毕业生的青春追求,也蕴含着全校教职员工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学校,向所有为同学们的成长成才付出辛劳的师长、亲人、朋友和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
到目前为止,我已在山东师范大学学习工作40个年头。40年来,我亲历了山东师范大学的艰辛发展历程,也分享了一名大学教师、一位大学校长独有的喜悦。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可以享有传统的节假日,还会经历一年两个学期,享受到非同寻常的两份精彩:
─── 每年9月份,新学年开始,学校就会迎来全国各地的新生,享受到的是教育者“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欣喜;
─── 每年6月份,学校迎来毕业季。我们就深刻地感受到乐育良才、春华秋实的责任与欣慰。
毕业生是学校的成果,毕业生是学校的骄傲,毕业生也是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每年进入5月,我们就会看到一批又一批毕业生同学,身着学位服,与师长相携,与同学相拥,在办公楼前、学校广场、景观湖畔,在校园里每个值得记忆的地方拍照留念,欢呼雀跃。学位照体现收获,时装照折射青春,婚纱照象征美好……每当看到这些场景,我们就自然而然地怀念起自己大学毕业时的心境,就深切地感受到同学们对母校的无限眷恋,深切地感受到同学们对师长的深切情谊,深切地感受到同学们之间的纯真友谊,也深刻感受到同学们将要放飞理想的激情和对成就事业的渴望。
毕业典礼是同学们告别母校的出征典礼,更是面向未来、祝福未来的盛会。毕业令人感慨,未来让人向往,离别却让人感伤。除了为同学们的成长成才高兴,除了时时掠过心头的离愁别绪,我们也因学校发展条件不够完善、服务不够到位而惭愧和不安。尽管如此,同学们不仅给予学校最大的包容和谅解,而且还时刻关注着学校的发展与未来。最近一个时期,不少同学通过邮件书信等方式,向学校、向学院、向老师们提了一些中肯的建议,昨天还有位同学送给我一张明信片,表达了自己感恩母校、钟爱山师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学校美好明天的真挚祝福。
借此机会,我们想告诉同学们:凝心聚力,推进发展,把山东师范大学建设的更好更高更强,是每一位山师校友的殷切期待,也是每一位师大人不变的奋斗目标、坚守的工作主题、永恒的责任使命。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将以省部共建和名校建设两大契机为“双引擎”,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努力探讨办学转型,着力加强人才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更加注重开放办学,不断加强校友工作。学校将以改革发展的新成就作同学们的坚强后盾,学校将以不断提高的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办学信誉永远作广大校友引以为荣、为之自豪的精神家园!
毕业生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毕业生的发展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山东师范大学的校友遍布祖国各地、世界各方。他们大多在平凡、普通的岗位上拼搏奋斗、孜孜以求,脚踏实地地实现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其中有大批已成长为党政领导干部、优秀教学名师、著名专家学者、文化艺术体育精英、优秀企业家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今天拨冗参加我们毕业典礼的刘维民院士,是我校化学系80级校友,多年来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开放研究实验室,从事润滑材料及摩擦化学等研究工作,成果丰硕,卓有建树。刘院士是我国科技界的精英,是我校30万校友的杰出代表,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我提议,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刘院士表示祝贺和感谢!
同学们,不管阳光把树的影子拉得多长,这个影子与树的根永远连在一起。从大家成为山师的一员,大家就与山东师范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朝师大人,一生师大情。每位毕业生都是山师的缩影、山师的化身、山师的代表,每位毕业生都是山师校训、山师文化、山师精神的继承者、发扬者和传播者。同时,每位毕业生的发展,每位毕业生的成功,每位毕业生的安康,每位毕业生的幸福,都是学校永远的祝福,都是学校永远的牵挂!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的毕业典礼,标示着大家一段学习生涯的结束,也标志着一个新起点的开始。希望同学们坚守诚实守信的根本,坚持终身学习的志向,坚定团结合作的道路,勇担兼济天下的使命,勤勉努力,砥砺前行,让青春誓言绚丽绽放。
在同学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开启新的人生篇章之际。作为你们的师长和朋友,我代表学校诚挚地祝福你们!
祝愿大家心想事成、前程似锦,生活和美、一生平安!
谢谢大家!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举行20xx届学生毕业典礼。在此,我代表校、校行政,代表全校近8000名师生员工,向完成学业的20xx名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为同学们的成长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大学生涯是你们人生旅程中最为宝贵、最为美好的一段时光,是你们人生发展中最为重要、最为充实的一段岁月,是你们情感生活中最为真挚、最为丰富的一段经历。当年,你们满怀憧憬踏进了泰州学院,在这里你们收获知识,增长才干;在这里你们陶冶性情,砥砺品格;在这里你们互相帮助,收获友谊。你们追梦的努力与汗水,你们创新的智慧与探索,你们投入的爱心与奉献,都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收获了无数辉煌。刚才表彰的297名优秀毕业生,就是你们中奋力前行的代表。同学们,明天你们就要告别母校,奔向远方,明天你们就要踏上旅途,风雨兼程。临别之际,我作为校长只想围绕祝贺与祝愿说几句话,以表达全校师生对你们的不舍与期盼。
同学们,20xx届同学是泰州学院75届毕业生中最为特殊、最为光荣的一届。说你们特殊,是因为你们与学校共成长,与学校事业共辉煌,与泰州500万人民共圆大学梦,共同经历并见证学校办学层次从专科到本科的新跨越,这其中,当然也有你们辛勤劳动、一起奋斗的汗水;说你们特殊,是因为你们与学校共发展,与学校事业共腾飞,共同经历并见证学校办学条件的新变化,我们美丽的新校园投入使用,你们从春晖、迎春、泰兴校区共同汇聚到这里,不到一年的时间,泰湖岸边,鹭桥上下,已经留下了你们晨读的书声、漫步的倩影;说你们特殊,是因为你们与学校共前行,与学校事业共奋进,共同经历并见证学校办学内容的新转型,学校成功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和第一次教代会,成功开办了11个本科新专业,我们有了自己的省级品牌专业和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35工程持续推进,一批又一批教授博士汇聚这里,获得了一个又一个大学生创新大赛、创业大赛一等奖,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了98%。荣誉还有许多许多,成绩很难一一列举。而母校每一个成绩的取得都与同学们的汗水与奋斗息息相关,与你们的支持与参与密不可分。在此,我祝贺你们,祝贺你们躬逢泰州学院盛事,共襄学校发展盛举,共享学校成长快乐!学校感谢你们!
同学们,昨天,你们与母校荣辱与共、共创辉煌;明天,母校与你们心心相印、共同成长;告别时刻,作为校长,我有三点祝愿送给大家:
一是祝愿同学们做一个勤于读书、善于学习的人。在文章视屏化、知识碎片化的时代,许多人成了“低头族”、“拇指族”, 不翻书、不看书。但一本好书,就是一位良师益友。读好书,可以让我们增广见闻、怡情悦性、通达人生,可以让我们在浮躁的社会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好读书,可以让我们保持进步、增强能力、不断进取,可以让我们在知识的更新中获得同步的提升。所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毕业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进入社会大课堂学习的开始,同学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做一个勤于读书、善于学习的人,要读好书,要好读书。在人生的进击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是祝愿同学们做一个敢于追梦、善于创新的人。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所谓“任重而道远。”从历史发展的洪流而言,同学们肩负着实现伟大“”的历史重托,当然要志存高远,意志坚定;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只有敢想、敢做、敢拼,朝着自己的梦想进发,才可能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马云曾经说过,“人不能失去梦想1分钟。没有梦想比贫穷更可怕,因为这代表着对未来没有希望。”同学们,只要心足够大,没有哪片天空能制约你们的成长。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在推进“互联网+”、“工业4.0”、“中国制造20xx”行动计划的今天,你们要敢为天下先,敢立宏伟志,只要敢于追梦,你们当中一定会涌现出杰出的企业家、教育家、文学家、科学家……;只要善于创新,你们一定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只要大胆探索、敢于坚持、执著追求,善于创新,你们一定能做出开创性的成果。
三是祝愿同学们做一个内心坚定、乐享幸福的人。同学们,人生的幸福,首先不在于物质的繁华,物欲的满足,而在于内心的丰盈,情感的充实。在这物质化、商业化的时代,我祝愿同学们有钱不任性、理性控冲动、平和待万物、宽容看他人,远离急功近利,抵制世俗诱惑,戒除浮躁情绪,涵养宽广胸襟,做一个内心坚定、乐享幸福的人。
同学们,夏日已至,此刻的校园,清风宜人,杨柳依依。面对着两千多张青春面孔,我想起了“灞桥折柳”、“阳关三叠”,想起了“长亭短亭”、“晓风残月”,还有现代诗人徐志摩笔下那个“轻轻的我”“再别康桥”,这所有古人今人赠别的诗句、送别的话语、离别的抒怀都不能完全的表达母校对你们的期待,老师对你们的关心、师弟师妹对你们的崇敬,还有你们对母校的深情,“挥手自兹去,儿女共沾巾”。“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同学们,你们头顶的天很高,前方的路很长,母校永远是你们心灵的港湾、力量的源泉、情感的守望、思念的故乡。愿你们事业顺畅、不断进步!愿你们家庭和谐、爱情幸福!愿你们生活美满,一生平安!母校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我是xx届机电系毕业生余德沙,目前就职于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溪洛渡水力发电厂。十分感谢学院给我重返母校的机会,参加今天的毕业典礼让我倍感荣幸。十年的.时间如白马过隙,再回母校,母校的一草一木,依稀间恍如昨日。见到当年的一位位启蒙老师,内心充满无限的感激和喜悦!见到在座的学弟学妹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我由衷地高兴!
十年前,也是在这个地方,我背起行囊,离开母校,踏上事业的征途。当时的我和你们一样,抱着对未来的希翼,带着些许忧伤和几分茫然,匆匆地离开。十年后,请允许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和大家分享这十年间的生活、学习及点滴的感悟。
一、踏实进取、自信做人
不知在座的同学是否和十年前的我一样,抱着忐忑的心理走入了毕业季,即将带着对未来的茫然踏入社会。我想说,不管未来等待我们的是什么,我们首先应该告诉自己:要做一个自信的人、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可能会有人问:凭借我们现在的学历和能力,真的能够成为我们所期望的人吗?我想说的是:学校的学习为我们未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学校不是学习的终点,始终保持前进的动力与激情,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自信地面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一定会一步步实现我们的理想。
还记得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当时的我在三峡电厂工作,和我一起进厂的有很多都是武大、华科等重点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有时总怕会被他人看不起。其实他人对你怎么看,在于自己怎么做,当你关注他人太多的时候,关注自己的时间就少了,机会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平等的。于是我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力求比别人多做一点、做好一点。设备巡检时,除了记录设备运行参数外,我会带上图纸和笔记,弄清楚每一个参数的意义,找到图纸上每一个对应的元件并了解其工作原理。跟随师傅处理设备缺陷时,除了积极主动协助工作,我会仔细观察和请教,弄清楚缺陷出现的原因和处理的方法,并及时做好记录以便日后总结。于是多做一点、多想一点、多记一点,就成了每天实实在在的进步,努力的我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同事的关注,我也对自己更加自信。
所以,同学们,学校教给我们丰富的专业知识,帮助我们获得就业的机会,走上工作岗位后,要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这会使我们的能力得以提升,催生更强大的自信心,激励我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二、精诚团结、融入文化
个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和积极和谐的氛围。我很幸运,在校学习期间有一个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工作期间有一个团结协助,合作共进的工作氛围,我珍视这一切,并热爱、关心我所在的单位和集体。
打造和谐、融洽并富有竞争力的团队是每个公司都很重视的一点,为此,每个公司都会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从而约束、影响员工的行为,使员工的职业观、价值观与公司的目标相契合。对于员工而言,认同团队合作机制、积极融入集体是融于企业文化的基础。在这里我想举一个反面的例子,在三峡电厂工作时,有一位和我一起入厂的同事(不是我们学校的),他认为自己的学历和岗位不如其他同事,总是表现得与其他人格格不入,认为周围人的话语都是针对他,公司的规定和纪律都是故意为难他,入厂很长一段时间了,他也没有几个好朋友,难以融入集体。后来他主动提出辞职,辞职后又就职了两个水电厂。不久之前他与我联系,依旧是抱怨所在电厂的待遇不公平、管理有问题。其实,真正有问题的是他自己,他始终没有主动去融入到自身所在的集体,不主动去了解和认同企业文化,所以感到处处受阻。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如何才能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呢?我认为除了树立自信,还应该具有责任心和同理心,责任心体现在积极主动承担和履行工作职责,同理心体现在对他人的关爱、理解和包容。没有集体会拒绝一个自信、负责、有同理心的好同事。
三、热爱生活、培养爱好
生活中总有逆境和空虚无聊的时候,而广泛爱好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充实自我,使身心都保持良好的状态。
在三峡电厂工作五年后,我跟随公司开发金沙江水电的步伐来到了现在所就职的溪洛渡水力发电厂,这里距离大城市较远,采取的是集中休假模式,会有较长一段时间连续在工区生活和工作。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公司和电厂不仅在工区配置了各类体育场馆和设施,还组织发展各种协会,举办各类活动、比赛。借助工区丰富的资源,我和很多同事都培养起了自己的业余爱好,现在我比较喜欢网球、游泳、摄影,每天的生活充实、快乐。其实,无论在学校还是在企业,培养业余爱好的平台都是宽广的,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你能否主动去发现和体验生活的美,能否一直热爱并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广泛的兴趣爱好不仅能使我们保持身心健康,也有助于我们融入企业文化生活,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同事,一同体验和感受生活的美好。
四、勤于钻研、开拓创新
古人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毕业绝不是学习的终点,工作中用到的知识,并不都是从学校里学来的,更多是靠工作中的不断钻研和总结。当今社会,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闭门造车只会让我们职业道路越走越窄。所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当具有钻研精神,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除自身的钻研和主动学习外,企业培训也是绝对不能忽视的提升自我的良好机会。很多单位都十分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培养,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我所在的单位就是这样,每年都组织针对性强、覆盖全员的各类培训,帮助员工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能力,推动员工在职业技术通道或管理道路上不断登上新台阶。
在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企业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技术密集型企业也越来越看重员工的专业技术创新和职务发明创造能力,如果员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必将掉队。要做到开拓创新,首先要从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思考者,善于吸收新知识,勤于思考和应用,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只要肯坚持,你会从中得到巨大的成就感,开拓创新的精神会成为你职业道路上无限的动力和财富。
各位同学,希望我的经历和感悟能够对你们面对日后的抉择和挑战有所帮助。请相信,不论你是即将离开,准备踏上新的征程,还是将继续深造,不断生根发芽,前路都一定是充满美好和希望的,因为你们拥有青春,拥有奋斗的光景和无限的可能,也许会风雨兼程,也许会有失败和遗憾,但你走过的每一步都是成长,都是向理想迈进的坚实一步。
再次感谢学院给我这次与学弟、学妹们交流的机会,我也由衷地希望我们的学院再创辉煌,培育出更多国家和行业的优秀人才。衷心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祝愿各位同学事业有成,快乐生活,早日成为国家和行业的栋梁之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