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学2023毕业典礼致辞(6篇)

大学2023毕业典礼致辞(6篇)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大学2023毕业典礼致辞

  以下是莫言演讲时的金句段子集锦:

  三年前我参观了哈佛大学的校园,写了一首诗,其中一首诗是这样写的:“又有人摸着哈佛的左脚照相,青铜被摸成黄金。后面还有数十人排队等候,是那样的耐心,哈佛满面愁容,似乎脚痛。”三百多年来,这里走出了很多精英,也走出来——我不敢说“很多”——庸才。而庸才,更喜欢宣称我来自哈佛,我是摸着哈佛的左脚毕业的。

  从哈佛这样的名校毕业,当然很光荣。但是从汕头大学这样暂时还不太出名的大学毕业,同样很光荣。因为,哈佛毕业的并不说明,他必然就能轰轰烈烈的有益于人类的业绩。而从汕头大学毕业的,假以时日,必有人能做出万众瞩目的,利国利民的丰功伟绩。

  一座大学之所以著名,当然要靠优秀的教师,教师队伍里一定要有被世人公认的大师,甚至是学校的建筑,校园的风景,都是大学著名的因素。但是一所大学之所以是著名大学的根本是因为这所大学培养出了杰出的人才。

  我想可能马云、比尔盖茨他们自己内心也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了不起。而只有那些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人才会狂妄地认为自己了不起。马云说创业之初他的团队只有18个人,这18个人都来自普通的家庭,不是富豪,也没有政治背景,甚至没有才华。但是马云对他的团队说,如果我们可以成功,那么全世界80%的年轻人都可以成功。马云和比尔盖茨的了不起,在于他们曾经没有什么了不起,更在于他们实际上已经了不起了,但他们还自认为没什么了不起。

  毕业才是真正的开始,所有的学习都是在为走向社会做准备,北方的民间有一句粗俗的比喻,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话很糙,但理不糙。你们是没有什么了不起呢,还是真正的了不起呢?都需要用在社会生活的广阔海洋里的拼搏创造实践来证明。

  如果所有的士兵都能成为将军,谁来冲锋陷阵?一将功成万骨枯,当了将军的士兵是极少数。构成一支的大多数是根本不当将军的士兵,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未必不是好士兵。

  大学尽管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但校园内的生活比起广阔复杂的社会还比较单纯,但年轻人就是要敢于挑战。像海燕一样,渴望着暴风雨的洗礼,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要惧怕,因为希望总是在困难中孕育,机遇也在困境中产生,社会是分阶层的,有将军也有士兵,有老板也有员工,有领导也有下属,过去是如此,现在是如此,我想未来也是如此。这就要求同学们在毕业之后要踏踏实实的从最普通的最琐碎的工作干起。

大学2023毕业典礼致辞

  亲爱的20xx届毕业生同学们、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们、家长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怀着十分高兴的心情参加同学们的毕业典礼,与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济大学已走过111载风雨春秋,一代代优秀的同济人从这里出发,“闯荡”世界。此刻,我们在这里欢送新一代同济人学成毕业,开启人生新的阶段,踏上新时代祖国建设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征程。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完成学业的20xx届全体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也借此机会,向兢兢业业传道、授业、解惑的各位老师们,向一直含辛茹苦的家长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同学们,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我们一起见证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在这个时代里,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中国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学们,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正在全面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一大批富有新时代特点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催生出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的甘霖为这个时代焕发了强大的生机活力,开启了无限的可能,也为即将离开校园的你们提供了比以往更多的选择、更大的机遇、更精彩的人生。

  同学们,你们生逢其时,是这个时代最幸运、也是最幸福的一代。未来是属于你们的,你们既是新时代的见证者,也是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中流砥柱。你们的每一份付出,展现的都是同济人的风采;你们的每一份成绩,定义的都是同济人的高度!在你们即将告别校园,踏上人生的新征程之际,我想再嘱托几句:

  志存高远 时刻心系国计民生

  学校校史馆前的石柱上刻着四个大字“同济天下”,这正是同济历代师生坚守的一个使命。

  120xx年来,踏踏实实服务国计民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是同济人的日常,也是这所百年老校的传承。民族危亡之际,一批批同济师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李国豪、项海帆等力主黄浦江上的大桥要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新时代,学校以专业智慧对接国家战略,用科研成果服务社会发展,在同济几乎所有专业都是面向社会需要设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着眼为人类谋福祉。港珠澳大桥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整体规划等多项重大工程、重大建设项目,都凝聚着同济人的智慧。胸怀志向,心怀祖国,这就是同济人!

  120xx年来,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同济人始终秉承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办学传统,将学校发展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希望同学们,不管走到哪里,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时刻牢记“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的信念,这是同济人身上永恒的印记!

  持续学习 为青春奋斗积蓄新动能

  走出校园,同学们将要面临全新的环境,你要考虑每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会经历工作的压力、会体验人情冷暖……

  但我希望各位同学,不要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消磨了自己的锐气,不要让自己在平淡的生活中变得悄无声息。

  毕业,不是你学习阶段的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未来社会,已经没有绝对的、固化的知识,只有不懈地学习,才能追赶时代步伐。“吾身有涯,而知无涯”,应该持续学习,不断挑战,为青春奋斗输入源源不断的能量;希望大家牢记当年报考同济时的初心,“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

  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82岁高龄的汪品先院士,每天早上8点半进办公室,晚上11点回家。在今年五月“深海勇士”号西沙载人深潜航次中,作为年龄最大的“乘客”,汪院士3次下潜到南海1400米水深以下,每次下潜观测采样时间都在8小时以上。老先生耄耋之年尚且锲而不舍,我辈青年又怎敢不持之以恒。

  持续学习,会让你始终积极奋进,你将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价值;持续学习,会让你始终心怀梦想,你将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更多展示自己的舞台;持续学习,会让你始终胸怀洒落,你将心无畏惧,开拓创新,披荆斩棘,书写自己青春的华丽篇章。

  不忘修身 坚守同济人的品质

  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各种各样繁杂的信息,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很容易让人浮躁、焦虑。希望同学们能够静下心来,坚守一点理想主义,守护好内心的“自留地”,重视个人修养的提升,因为高尚的品德修养会让你在前行的道路上如虎添翼,也会让你的生活充满着阳光。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布袋教授”杨贵庆,自20xx年与黄岩古村落结缘以来,每两周一次往返上海与黄岩之间,他把对中国乡土文化和建筑的传承、坚守当作自己的生命,把乡村规划、文化再生的一系列研究与实践写在了黄岩乡村的土地上,用心血浇灌出“美丽乡村”之花。坚毅、勇敢、勤劳、奉献……,杨教授传承的不仅是民族的文化,更是同济人的品质。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人生长跑中,能够继续传承同济人踏实严谨的学风;能够始终追求人格和高尚品德,涵养虚怀若谷、从容自信的胸襟态度;能够在艰难困顿时保持定力,锻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坚毅品格;能够“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心存敬畏,手握戒尺”“防微杜渐、不弃微末”。

  做到了这些,我相信,若干年后,你将会更有智慧的看待世间万物;你将会用宽容的态度面对人情冷暖,从容直面各种挑战;最终你将会以无比坚定的信念健步在精彩的人生之路上……

  同学们,6月19日你们在学校微信上写下这样一段话:“不要悲伤,毕业总是伴随成长,不管在哪条路上,只要有光就能绽放,难免彷徨,可那又怎样,身后母校同济是最坚实的臂膀,请为了梦想,一直保持倔强。”

  写的真好!走出校园,累了,倦了,可以再回校园走走樱花大道、抚摸第五街的小白猫、听一听音乐广场的演奏、漫步“济海”湖畔、回味“吃在同济”味道,母校永远是你们的家。

  新时代,正是扬帆启航时。衷心希望同学们怀揣新的梦想,勇担时代责任,勇做新时代的建设者,用你们的知识、能力、思想和境界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引领未来,实现那份让母校和大家共同期待的精彩!

  谢谢大家!

大学2023毕业典礼致辞

  尊敬的院长,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这里举行20xx届新闻学院毕业典礼,首先要祝贺同学们顺利完成学业,获得学士学位或是硕士学位,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成长阶段!

  在我看来,成长,比成才、比成功更为重要。任何人要成才,要成功,都离不开成长。成长,是一个增长学识的过程,是一个锻炼能力的过程,是一个陶冶情操的过程,是一个磨砺意志的过程,是一个养成品格的过程。只有经历了这样的成长过程,才会种下成才的基因,才会种下成功的希望。

  我相信,无论大学本科四年,还是研究生三年或两年,同学们在具有深厚底蕴的重大校园,在环境优美的xx校区,一定经历了内涵丰富的成长过程。

  正是在同学们风华正茂的成长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新闻学院的成长。从20xx年毕业典礼到20xxx、年毕业典礼这一年当中,我们学院有同学荣获“工业建筑和平面设计大赛”的“年度最佳学员”、“最佳平面调色师”和“年度最佳团队”三大奖项,被赞为“一颗即将闪耀的新星”。我们学院的辩论队勇夺“20xx时代杯卓越青年传媒学子辩论赛”季军。我们学院有研究生获得的络传播学会20xx新媒体传播学年会优秀(学生)论文奖。我们学院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走进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的大门。我们学院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到xx大学、xx大学、xx大学这样的中外名校深造。诸如此类的事例,既是我们同学的成长,也是我们学院的成长!成长,是我们同学和学院的共同主题!

  本科毕业,硕士毕业,仅仅是在大学校园中的成长暂告一个段落。更大的成长,更主要的成长,是在社会舞台上的成长,是在工作过程中的成长。在同学们即将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之际,我想送同学们两个祝福:

  首先,祝福同学们身体健康!“身体是的本钱”,“文明其,野蛮其体魄”。这是后青年人尤其应当记取和践行的名言。宅男、宅女,熬夜,吃方便食品,似乎很时尚,却有害健康,希望同学们在新的学习、工作中坚持锻炼,强身健体,康安吉祥!

  其次,祝福同学们有一个梦想!当今时代,是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遇,都有自己的选择,这是历史的进步。然而,无论如何,梦想总是不可缺少的。在这里,我说的梦想,决不是升官发财之类的欲望,而是光荣与梦想的有机结合,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气概,是“书生报国无长物,惟有手中笔如刀”的家国情怀。

  同学们,你们就要离校了,奔赴四面八方,走向各条战线,未来的人生还很长。衷心祝愿同学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踏实,活得精彩,有精气神,为国家的富强、为社会的文明、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奉献你们的聪明才智,为母校争光,把新闻学院的牌子擦得更亮!

  谢谢大家!

大学2023毕业典礼致辞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我是xx届机电系毕业生余德沙,目前就职于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溪洛渡水力发电厂。十分感谢学院给我重返母校的机会,参加今天的毕业典礼让我倍感荣幸。十年的.时间如白马过隙,再回母校,母校的一草一木,依稀间恍如昨日。见到当年的一位位启蒙老师,内心充满无限的感激和喜悦!见到在座的学弟学妹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我由衷地高兴!

  十年前,也是在这个地方,我背起行囊,离开母校,踏上事业的征途。当时的我和你们一样,抱着对未来的希翼,带着些许忧伤和几分茫然,匆匆地离开。十年后,请允许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和大家分享这十年间的生活、学习及点滴的感悟。

  一、踏实进取、自信做人

  不知在座的同学是否和十年前的我一样,抱着忐忑的心理走入了毕业季,即将带着对未来的茫然踏入社会。我想说,不管未来等待我们的是什么,我们首先应该告诉自己:要做一个自信的人、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可能会有人问:凭借我们现在的学历和能力,真的能够成为我们所期望的人吗?我想说的是:学校的学习为我们未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学校不是学习的终点,始终保持前进的动力与激情,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自信地面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一定会一步步实现我们的理想。

  还记得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当时的我在三峡电厂工作,和我一起进厂的有很多都是武大、华科等重点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有时总怕会被他人看不起。其实他人对你怎么看,在于自己怎么做,当你关注他人太多的时候,关注自己的时间就少了,机会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平等的。于是我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力求比别人多做一点、做好一点。设备巡检时,除了记录设备运行参数外,我会带上图纸和笔记,弄清楚每一个参数的意义,找到图纸上每一个对应的元件并了解其工作原理。跟随师傅处理设备缺陷时,除了积极主动协助工作,我会仔细观察和请教,弄清楚缺陷出现的原因和处理的方法,并及时做好记录以便日后总结。于是多做一点、多想一点、多记一点,就成了每天实实在在的进步,努力的我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同事的关注,我也对自己更加自信。

  所以,同学们,学校教给我们丰富的专业知识,帮助我们获得就业的机会,走上工作岗位后,要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这会使我们的能力得以提升,催生更强大的自信心,激励我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二、精诚团结、融入文化

  个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和积极和谐的氛围。我很幸运,在校学习期间有一个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工作期间有一个团结协助,合作共进的工作氛围,我珍视这一切,并热爱、关心我所在的单位和集体。

  打造和谐、融洽并富有竞争力的团队是每个公司都很重视的一点,为此,每个公司都会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从而约束、影响员工的行为,使员工的职业观、价值观与公司的目标相契合。对于员工而言,认同团队合作机制、积极融入集体是融于企业文化的基础。在这里我想举一个反面的例子,在三峡电厂工作时,有一位和我一起入厂的同事(不是我们学校的),他认为自己的学历和岗位不如其他同事,总是表现得与其他人格格不入,认为周围人的话语都是针对他,公司的规定和纪律都是故意为难他,入厂很长一段时间了,他也没有几个好朋友,难以融入集体。后来他主动提出辞职,辞职后又就职了两个水电厂。不久之前他与我联系,依旧是抱怨所在电厂的待遇不公平、管理有问题。其实,真正有问题的是他自己,他始终没有主动去融入到自身所在的集体,不主动去了解和认同企业文化,所以感到处处受阻。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如何才能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呢?我认为除了树立自信,还应该具有责任心和同理心,责任心体现在积极主动承担和履行工作职责,同理心体现在对他人的关爱、理解和包容。没有集体会拒绝一个自信、负责、有同理心的好同事。

  三、热爱生活、培养爱好

  生活中总有逆境和空虚无聊的时候,而广泛爱好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充实自我,使身心都保持良好的状态。

  在三峡电厂工作五年后,我跟随公司开发金沙江水电的步伐来到了现在所就职的溪洛渡水力发电厂,这里距离大城市较远,采取的是集中休假模式,会有较长一段时间连续在工区生活和工作。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公司和电厂不仅在工区配置了各类体育场馆和设施,还组织发展各种协会,举办各类活动、比赛。借助工区丰富的资源,我和很多同事都培养起了自己的业余爱好,现在我比较喜欢网球、游泳、摄影,每天的生活充实、快乐。其实,无论在学校还是在企业,培养业余爱好的平台都是宽广的,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你能否主动去发现和体验生活的美,能否一直热爱并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广泛的兴趣爱好不仅能使我们保持身心健康,也有助于我们融入企业文化生活,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同事,一同体验和感受生活的美好。

  四、勤于钻研、开拓创新

  古人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毕业绝不是学习的终点,工作中用到的知识,并不都是从学校里学来的,更多是靠工作中的不断钻研和总结。当今社会,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闭门造车只会让我们职业道路越走越窄。所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当具有钻研精神,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除自身的钻研和主动学习外,企业培训也是绝对不能忽视的提升自我的良好机会。很多单位都十分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培养,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我所在的单位就是这样,每年都组织针对性强、覆盖全员的各类培训,帮助员工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能力,推动员工在职业技术通道或管理道路上不断登上新台阶。

  在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企业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技术密集型企业也越来越看重员工的专业技术创新和职务发明创造能力,如果员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必将掉队。要做到开拓创新,首先要从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思考者,善于吸收新知识,勤于思考和应用,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只要肯坚持,你会从中得到巨大的成就感,开拓创新的精神会成为你职业道路上无限的动力和财富。

  各位同学,希望我的经历和感悟能够对你们面对日后的抉择和挑战有所帮助。请相信,不论你是即将离开,准备踏上新的征程,还是将继续深造,不断生根发芽,前路都一定是充满美好和希望的,因为你们拥有青春,拥有奋斗的光景和无限的可能,也许会风雨兼程,也许会有失败和遗憾,但你走过的每一步都是成长,都是向理想迈进的坚实一步。

  再次感谢学院给我这次与学弟、学妹们交流的机会,我也由衷地希望我们的学院再创辉煌,培育出更多国家和行业的优秀人才。衷心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祝愿各位同学事业有成,快乐生活,早日成为国家和行业的栋梁之材!

大学2023毕业典礼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校董、校领导、各位嘉宾、家长们、同学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大家莅临汕大,一同分享毕业同学们这快乐的一刻。上星期听到校领导介绍汕头大学十年改革的种种成果和未来五年的计划,实在令人兴奋。我谨代表校董会同仁向汕头大学每一位老师和工作人员,对你们至诚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前进——不畏艰辛、不畏阻力的决心表示尊敬和感谢。我对汕头大学的未来是充满信心。

  我从来都不太明白,为什么大家常常说以前总比今日好。是因为往日和现实有很巨大的差异令人无奈,难以适应?还是我们能在昔日痛苦和难过的回忆中,总能找到点滴温馨,转化为今天新的动力?

  我1928年在潮安出生,如果你认为今天的汕头还不算很先进,那么八十四年前潮安县的景象就更加可想而知。在家乡这十二年,我有太多甜酸苦辣的回忆。

  还记得我六岁那年的夏天,晚饭后一家人陪伴祖母在家里的小院子纳凉聊天,叔叔告诉我们城中的老板如何富有,人们估计他有二十万枚龙银(以古董价计算,今天约值人民币三亿元)的总资产,祖母低沉地自说:"不知我们哪一代的子孙,才可能像别人那样。"一个老百姓期求安逸的平常盼望。

  我心爱的祖母早已离逝,长埋在她最爱那韩江岸旁,七十八年过去,我也曾在扫墓时倚在祖母的墓手,低声地向她说:"我们已经做到了。"

  如果你认为一个失去求学机会,没有任何资源,穷得只剩下希望的小伙子对"命运"巨碾从未惧怕,那我要告诉你事实并非如此。对贫穷的人,忧虑是一个体验至深的折磨。

  也许你们都听过我如何挣扎求存,奋抗命运变幻无常的故事,但你们可能不知道,我在你们同龄的时候,多次拒绝放弃理想以换取"无发展空间"的眼前安逸,我一直深信,如果世界上有任何"成功秘方",其中最关键的元素必定是你对成功的欲望远远大于对失败的恐惧。这心态像是刀锋——锐化你对什么是"可能的"触觉和激发你的梦想:这心态像是预警系统,令你对自满情绪和停滞时刻警惕,令你审慎律己、敢爱、敢说实话、敢当万绿丛中那点红。

  当你在我的年龄,你不会想带着后悔和遗憾地感慨,曾经是开朗、热情、自信的你,却选择无梦和无理想地过了一辈子,你曾经是正直无畏,真诚和至诚,烙印在你那颗赤子心上,但面对生活冷酷的考验,你选择放弃原则和目标,在道德路上迷失了你的灵魂、你的谦卑和爱贡献的心。

  各位亲爱的同学,人生命运必然是你一生作出选择的总结,懂得如何选择和承担后果是谱写自己命运的入门法。

  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办公室门上挂着这句话:"不是所有可以算的东西都是重要的,也不是所有重要的东西都可以被计算。"

  那你问我当年订立的目标是什么;我的答案你们早就知道:"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希望你们与命运也许下承诺,凭仗智慧和勇气,实现你的梦想及贡献我们心爱的祖国大地、和我们彼此共存的世界。我再次向你们表达衷心的祝贺,今天你以汕大为荣,明天汕大将以你为荣。

大学2023毕业典礼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

  大家好!几年前,同学们从四面八方汇聚于天大;今天以后,大家可以自豪地说:“我毕业于天津大学”。此时此刻,我提议,请伸出你的双手,为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为一直奋斗着的自己——鼓掌!

  在去年的本科毕业典礼上,我介绍了张璐校友。今天,张璐来到了典礼现场,与大家分享了她求学创业的奋斗历程。从她的发言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天大人这种不懈奋斗的精神。过去几年,从新校区的规划建设,到落成启用;从 120 周年校庆,到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从获评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到医学部、智能与计算学部的相继成立,这些都离不开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的共同奋斗。从卫津路校区到北洋园校区,“615”见证了新老校区师生们呕心沥血的付出和孜孜不倦的态度;被同学们美誉的“帝国图书馆”,见证了你们的成长;在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挑战杯等赛场上的摘金夺银,见证了你们的实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天大校园里,留下了你们奋斗的足迹。在此,我由衷地感谢你们为学校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奋斗是促进时代前进的动力,奋斗是通往幸福的阶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再过几天,你们就要离开美丽的天大校园,同学们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走向工作岗位,请带上“奋斗”继续前行,做新时代幸福的奋斗者。

  做新时代幸福的奋斗者,要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踏实态度。回首本科阶段的求学之路,我想你们更明白奋斗的意义。精仪学院 20xx 级工程科学实验班,42 名同学中有 38 人取得了包括宾大、约翰霍普金斯、清华等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研究生录取资格,并在多项国内外竞赛中斩获佳绩。更让我骄傲的是,这个学霸班级不仅成绩优异,而且团结奋进,积极向上,获得了“天津大学好班风”标兵奖等多项集体荣誉。20xx 级经管学部财务管理专业,一个宿舍的六名同学全部获得保研资格,而四年前的她们横跨工科、理科和管理学六个不同专业,在本科阶段不仅完成了专业的转换,也为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了天大学子会学习、懂生活的奋斗故事,我由衷地为你们点赞!作为校长、作为你们的学长,我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一步一个脚印,用实际行动继续奋斗出属于你们的精彩人生!

  做新时代幸福的奋斗者,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韧毅力。同学们,一帆风顺,显示不出水手的坚强。恰恰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奋斗才能凸显其意义。即将直博的化工学院李帅同学,在本科期间其研究成果就发表于 SCI 一区期刊。他说,做科研不仅是对庞大知识量的需求,更是对一个人心智的磨练,在科研的世界里,要学会耐心等待,学会平静地接受失败,学会负重前行。同学们可能都骑过共享单车,它所使用的实心轮胎的主要原料,是 88 级化工系催化专业校友梁红文率领团队自主研发的。为了冲破西方国家的重重技术封锁,他艰苦奋斗并暗下决心,就是再苦再累,也要把技术难关攻下来。在巴陵石化工作的 26 个年头里,他最大的感悟是,科技创新不可能“吹糠见米”,成千上万次实验,毫无结果也是常事,只有屡败屡战,才会看到希望,梁红文校友正是在屡败屡战的奋斗中获得了最终的成功。同学们,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即便山高路陡、滩险水长,只要不懈奋斗,靠攻坚克难,靠坚韧的毅力,一定能够驶向成功的彼岸!

  做新时代幸福的奋斗者,要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家国情怀。奋斗二字,标注着美好梦想的实现路径,更重要的是,你为谁奋斗,伟大的力量就从那里来。我们的老校长茅以升,从小就珍藏着祖父送给他的墨宝——“奋斗”二字,他把奋斗看成是自己进步的秘诀。茅以升少年时代就立志为祖国建造新型大桥。为了实现梦想,大学期间,他学习极为勤奋,仅整理的笔记就多达 200 余本,近千万字。依靠争分夺秒的奋斗,茅以升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成为卡内基理工学院(现为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第一位工科博士。抗战前期,他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为了阻止侵略者入侵,在大桥通车仅 天,老校长亲手炸掉自己修建的大桥,并写下“不复原桥不丈夫”的爱国豪情。今天的钱塘江大桥历经了建桥、炸桥、复建的曲折历史,不仅见证了老校长的不懈奋斗之路,更凝结了他的拳拳报国之心。正如老校长所说,“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同学们,希望你们以茅以升老校长为榜样,涵养家国情怀,用勇往直前的奋斗,为祖国建设贡献你们的智慧,贡献你们的力量!

  同学们,新时代是铸就你们精彩人生的芳华时代。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正是因为懂得奋斗的含义,才不会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会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阔步向前,奋斗,时不我待!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你们一定能够在奋斗中体验幸福的真谛,丰富幸福的,提升幸福的层次。在奋斗的道路上,你们必将成为新时代里最幸福的人,创造出最美好的明天!

  最后,祝全体毕业生万里鹏程!

  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