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宋濂做了什么官

宋濂做了什么官

宋濂做了什么官相关问答
  • 宋廉的介绍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县)。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
  • 宋濂为什么能够成为名人?

    宋濂早年担任过几个重要的职位,并在政治上表现出色,在1086年他被任命为开封府尹,是当时北宋最高的地方。他在任期间,以严厉的措施打击贪污和治安问题,被誉为“治理开封的明君”。此外,宋濂还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曾经编纂过《太平广记》和《太平御览》,是当时最权威的百科全书之一,对中国...
  • 宋濂是几品官

    三品。根据查询史书《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宋濂》信息简介显示,在该史书中,记载宋濂官至三品,宋濂曾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宋濂》是关于宋濂的传记,主要记载了其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 宋濂当什么官

    答:曾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学。明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 宋濂(1310年-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又号玄真子,中国浙江省浦江县人。明初大臣、文学家、史学家。方孝孺之师,曾任翰林,修《元史》。后因故被明太祖谪死蜀地。
  • 宋濂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太祖建立明朝后,授予宋濂官职,最初是让他教授太子知识。后来宋濂成为了修订《元史》的主要,并且主导了明朝礼制的确立,官做到了知制诰、翰林学士承旨。在宋濂为官期间,宋濂格尽职守,谦恭谨慎,不参与官场斗争。宋濂阅读过大量的佛教书籍,在天道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认为讲求“吾身之心”,就要...
  • 宋濂人物生平

    朱元璋登基后,宋濂担任江南儒学提举,与刘基、章溢、叶琛并列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在任期间,他曾主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然而,洪武十年因年老辞职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全家被流放至茂州。不幸的是,1381年5月20日(6月12日),他在赴茂州途中病逝于夔...
  • 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宋濂生平简介 曾与胡惟庸案有关

    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以年老辞官还乡。与胡惟庸案的关系:牵连入狱:洪武十三年,宋濂的长孙宋慎被牵扯进胡惟庸案中,导致宋濂一家遭祸。宋慎与宋濂的次子宋璲都因此案被处死。幸免于难:朱元璋本想处死宋濂,但经马皇后及太子朱标力保,才得免一死,被徙至四川...
  • 宋濂的生平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曾受业于浙东大儒吴 莱、柳贯、黄潽。元末隐居于乡里,一度信奉道教。至正二十年(1360)为朱元璋所征 召,明开国后为《元史》总裁,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明初朝廷“一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
  • 浙东四先生——宋濂

    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宋濂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二、文学成就 宋濂的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为...
  • 宋濂为人为官的特点

    明太祖建立明朝后,宋濂得到了官职,最初负责教授太子文化知识。后来,他成为了修订《元史》的主要,并主导了明朝礼制的确立,官职达到了知制诰、翰林学士承旨。在为官期间,宋濂尽职尽责,为人谦逊谨慎,从不卷入官场争斗。宋濂涉猎广泛,尤其对佛教经典和天道有独到见解,他认为,“吾身之心”需要“识...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