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间接故意犯罪怎么认定

间接故意犯罪怎么认定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间接故意犯罪的认定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即行为人表述的心理态度,放任行为危害结果发生为间接故意犯罪。

一、故意犯罪的种类有什么

故意犯罪的种类有:

1、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希望这种结果构成犯罪;

2、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并允许这种结果构成犯罪。

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希望或者让这个结果发生,所以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二、构成故意犯罪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构成故意犯罪必须具备的条件有以下这些:(1)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抱着希望或放任的态度。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认为是故意犯罪。希望结果的发生和放任结果的发生,这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在《刑法》理论上,前者称直接故意犯罪,后者称间接故意犯罪。故意犯罪的心理状态,就是指犯罪人在整个犯罪过程中,各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它具有综合性、持续性、情境性、独特性和外露性的特点。

三、如何认定是犯罪

认定是否是犯罪应从四个方面来考虑:1、主体方面:行为人应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2、主观方面:行为人存在故意或过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犯罪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3、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刑事法律所禁止的行为。4、客体方面:行为人的行为侵犯了刑事法律所保护的社会法律关系。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