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欢度国庆节手抄报内容-国庆节手抄报文字内容

欢度国庆节手抄报内容-国庆节手抄报文字内容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欢度国庆节手抄报内容-国庆节手抄报文字内容

篇一

中国国庆节的来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典礼,即开国盛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最早提出国庆日的,是时任政协委员、民进首席代表马叙伦先生。1949年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许广平委员发言:“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林伯渠委员也发言附议,要求讨论决定。当天会议通过《请明定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旧国庆日》的建议案,送请采择施行。

1949年12月2日,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委员会兹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这就是把“10月1日”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日”,即“国庆日”的来历。从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为了中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

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旗面为红色,长宽比例为3:2。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四颗小星环拱在一颗大星的右面,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

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英语:National Emblem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的象征和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谷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国歌

中国国歌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1年,《巩金瓯》被清定为国歌,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官方法定国歌。其后在20世纪前叶中,中国出现了许多官方或非官方的国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其正式定为国歌,2004年3月写入。

篇二

关于国庆节的古诗:

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篇三

关于国庆节的诗歌:

我亲爱的祖国

龙腾马啸,与时俱进。

月白风清,共酒开怀。

鸡鸣凤舞,同乐共欢。

对酒当歌歌盛世,

无情沉醉醉当今。

面壁图腾腾英华,

视网为家家温馨。

迎风起舞舞今生,

执手相叹叹当今。

吟诗作乐乐太平,

抚琴独唱唱太平。

仰天长叹叹乡愁,

举杯邀月月如钩。

华夏河山遍红旗,

中原内外皆兄弟。

南辗北转实不易,

念往昔,

岁月峥嵘应有忆。

洪魔肆虐似无敌,

众志成城经有计,

军民共筑卫国堤。

庆国庆,

看世界沧海桑田,

庆中华成立四九年。

中华美德源流长,

英雄辈出焕荣光。

国庆

举国上下庆国庆,

遥想当年战鼓惊。

全国人民齐祝兴,

皆出儿女爱国心。

喜迎国庆

金秋十月好心境,

举国欢腾迎国庆。

四十九年风雨径,

共祝未来更光明。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