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以假房产证作抵押如何处罚

以假房产证作抵押如何处罚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处理假房产证抵押的方法是将该行为定性为涉嫌合同诈骗罪,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捏造事实或者隐瞒的方法,骗取大量公私财物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了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和处罚方式。诈骗罪的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根据《最高人民关

法律分析

处理假房产证抵押的方法是将该行为定性为涉嫌合同诈骗罪,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捏造事实或者隐瞒的方法,骗取大量公私财物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根据《最高人民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巨大的,构成诈骗罪。个人骗取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的,属于“巨额”;骗取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巨额”。第二,合同诈骗罪的四个要件是什么。本罪的客体是公私财产。客观方面本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

这里的合同应当理解为不包括简单的借款合同,因为利用借款合同进行诈骗相当于直接通过诈骗的手段使对方产生错误的认识然后处分财产,这完全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罪的诈骗行为表现为以下五种形式:(一)在合同中订立合同虚构单位或者以他人名义。(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物权凭证作担保的。这里所说的票据,主要是指可以作为担保文件的金融票据,如汇票、本票、支票等。所谓其他物权凭证,包括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以及能够证明动产、不动产的各种有效证件。(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采取先履行或者部分履行小额合同的方式,诱使对方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到对方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物后逃逸的。(五)以其他方式骗取对方财物的。本办法所称其他方式,是指在签订和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除上述四种方式外,以经济合同为手段和目的,以骗取货物、货款、预付款等为目的的一切手段,合同约定对方交付的定金和其他担保物。

只要行为人实施上述欺诈行为之一,即可构成本罪。第二百三十一条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二十一条至第二百三十条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条的规定处罚。其次,诈骗对方财产的数额必须很大。所谓数额巨大,根据法律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提起公诉:

(1)个人骗取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二)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本罪的主体可以由个人或者单位构成。实施本罪的个人是一般主体,实施本罪的单位是任何单位。本罪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具有非法占有对方财产的目的。

拓展延伸

合同诈骗罪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以欺诈、胁迫手段使对方当事人受其蒙蔽,导致对方当事人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合同诈骗罪需满足以下四个要件:

1. 欺诈:行为人利用虚构事实、隐瞒等手段,使对方当事人相信其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并与其订立或者履行合同。

2. 胁迫:行为人采取威胁、恐吓等手段,迫使对方当事人履行合同。

3. 损害结果:对方当事人因行为人的欺诈、胁迫,而受到财产、人身等方面的损害,包括直接经济损失、间接损失等。

4. 主观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对方当事人损失,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具有故意。

对于合同诈骗罪的刑罚,我国《刑法》规定,犯本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对方损失特别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合同诈骗罪是一种严重侵犯市场经济秩序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对犯罪分子应依法严惩。同时,行为人应充分认识到自己所犯之罪的危害性,积极退赃悔过,避免进一步造成损失。

结语

诈骗是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行为,其表现为捏造事实或隐瞒,骗取大量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根据《最高人民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个人骗取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也属于“数额较大”。诈骗罪的主体可以由个人或者单位构成,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具有非法占有对方财产的目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2019修正):第四章 房地产交易 第三节 房地产抵押 第四十九条 房地产抵押,应当凭土地使用权证书、房屋所有权证。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