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血虫_红虫_摇蚊_羽摇蚊百科图片_饲养繁殖_雌雄鉴别

血虫_红虫_摇蚊_羽摇蚊百科图片_饲养繁殖_雌雄鉴别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血虫:别名红虫_摇蚊_羽摇蚊,为双翅目、摇蚊科、摇蚊属动物,原产于世界各地各类淡水水体均有广泛分布,从热带沼泽到极地,均可见。摇蚊科物种众多,数量庞大,生物量常占水域底栖动物总量的50-90%,是水体中重要的食物链中的一环。不同种类对水域生境要求不同,是水体环境和污染状况监测的优良指示生物,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40-60%,脂肪占2-8%,是多种经济水生动物如鱼、虾、蟹、鳖、龟等的优良天然饵料。在水产养殖中,有大小适宜、适口性好、营养全面、不会污染水体等优点。

成虫形态与吸血的蚊子似,不同于触角上密生羽状细毛。它口针退化,并不会吸血。它的幼虫拥有血红素,就是大名鼎鼎的红虫,营养价值很高,是鱼类优良的天然饵料。此外,它在淡水生态平衡、进化水质、饲养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很好的天然生物资源。

科目分类:蚊蝇 ;生存环境:湿地 ;颜色分类:褐色_红色 ;居住环境:两栖 ;最大体型:0.6cm ;性情分类:温和 ;寿命年限:1年 ;适宜温度:26℃±4℃ ;食物饲料:有机物

血虫形态特征:

成虫体形与普通蚊子相似,体色灰褐,腹部有鲜明的横斑。淡水底栖动物,数量众多,幼虫产量极高,数量可达每平方米5万只。它体不具鳞片。头部相对较小,复眼发达,小眼面之间可生有小毛。无单眼。触角柄节退化几不可见,梗节发达,球状。口器退化,上唇及下唇均成简单的肉质叶。翅狭长,透明一色,无鳞片,但翅面及翅缘可有毛。足细长,前足常长于中足和后足,并常举起摆动。跗节5节。

血虫生活习性:

夜间有强向光性,灯下常见。幼虫栖居生境多样,包括底质为淤泥而含氧极少的污水浅坑,各类池沼湖泊、含氧量较高的河流和山溪、以及一些颇为极端的环境,如盐湖、温泉、浅海沿岸等,均可生活。蛹期短,蛹可自由游泳,或栖于水底的巢筒中,只在羽化前浮出水面。羽化过程极短,在水面进行,一般只有数十秒钟至数分钟。

血虫饲养方法:

北方通常一年发生2代。幼虫4龄,全部在水中度过,在水底的泥砂中生活,以唾腺分泌物粘附淤泥或砂粒等,建软薄的管状巢筒,栖居其中,头部伸出取食,食物包括沉积物中的有机物碎屑、藻类、细菌、水生动植物残体等。没有鱼类天敌的水体中,可以大量繁殖。因摄食量大,在加速水体物矿化物质循环、消除有机物污染、净化水质方面,效果十分显著,且不会对养殖对象产生危害。成虫几不取食,或摄食少量含有糖分的液体。

血虫雌雄分辨:

鞭节丝状,雌雄二型,雌触角短,鞭节5-8节,无轮毛。雄触角鞭节长,1-15节,多数在10节以上,各节具若干轮状排列的长毛。腹部狭长,雄虫第9腹节背板端部常向后伸出成一肛尖,第10腹节具一对分为2节的尾器。

血虫繁殖方式:

卵生。有时数量之大,看上去似黑烟。羽化后常有婚飞习性,雄成虫成大群在清晨或黄昏群飞,雌虫被吸引入群后即行交尾,常在数秒钟内完成。雌虫一生一般只产一次卵,直接产于水面,或将胶质卵带粘附水生植物上。卵期很短,幼虫期占据整个生活史的大部分时间,由2周至4年不等,一般为4-5月。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