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红斑猎蝽_红双斑猎蝽_双斑粗股猎蝽百科图片_饲养繁殖_雌雄鉴别

红斑猎蝽_红双斑猎蝽_双斑粗股猎蝽百科图片_饲养繁殖_雌雄鉴别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红斑猎蝽:别名红双斑猎蝽_双斑粗股猎蝽,为半翅目、猎蝽科、双斑猎蝽属动物,原产于非洲也门、刚果、坦桑尼亚等地。野生于灌丛干燥阴凉处,好集群而居。捕食时会表现出在尚未发动进攻之时掩藏自己行踪的行为。曾观察到一头雌性猎蝽成虫在接近蟋蟀时,挥动触角与蟋蟀的触角碰撞,此时猎蝽立刻压低身体,原本挥动中的触角静息下来。当蟋蟀的触角再次触碰猎蝽的触角和身体时,猎蝽一动不动,致使家蟋蟀没有发现捕食者从而懈怠(蟋蟀感知外界主要依靠触觉),当蟋蟀开始缓慢移动时,猎蝽马上扑了上去,捕食了对方。

大型捕食性昆虫,与在阿根廷叮咬过达尔文的锥蝽同属于猎蝽科。在欧美国家常被作为宠物或实验动物饲养。人工饲养条件下喜食家蟋蟀、黄粉虫、玉米螟等。与白斑猎蝽形态基本类似,但体型略小,翅膀上的圆斑和股节上的环状斑纹为红色。

科目分类:蝽虫 ;生存环境:灌丛 ;颜色分类:黑色_红色 ;居住环境:树栖 ;最大体型:5cm ;性情分类:凶猛 ;寿命年限:3年 ;适宜温度:28℃±4℃ ;食物饲料:昆虫

红斑猎蝽形态特征:

体长4-5cm。成虫身体表面为黑色,腿节有金属光泽,通常带有环状斑纹。与半翅目某些“臭名昭著”的种类一样,受惊时也会分泌臭味,不过幸运的是这种异味较弱,大部分玩家都能够接受。双斑猎蝽有一定的群居性,在原产地和人工环境下都能聚集在一起共同生活,甚至会合作狩猎(其实称为抢食更合适)。

红斑猎蝽生活习性:

若虫孵化1d后就具备捕食能力,各龄期虫体都有捕食体型远大于自己的目标的能力,雄虫和雌虫、成虫和若虫、不同种类之间在捕食行为模式上没有显著差异。建议不要徒手捕抓白斑猎蝽,因为它不但会喷出毒液,其锋利的口器还可能刺穿皮肤,够疼好几天的。

红斑猎蝽饲养方法:

饲养非常容易,准备一个30-40cm的塑料容器,底下铺5cm沙子、蛭石或椰土,再放几块树皮提供攀爬和隐蔽场所,可以饲养8-10头。饲养温度28-32℃,湿度可以干燥一些,容器要打孔保证空气流动。食物可以投喂蟑螂、面包虫或其他活体昆虫,大多时候不需要喝水,但可以偶尔喷一些水以供饮用。

红斑猎蝽雌雄分辨:

各龄期若虫各足股节均有与成虫类似的环状斑纹,颜色因种类而异,白斑猎蝽为桔黄色,红斑猎蝽为橙红色,若虫的复眼并不明亮,成虫的复眼明亮;若虫刚蜕皮后全身除复眼和单眼为黑色翅、股节的环斑为黄色或橘红色外通体均为鲜红色,触角、翅芽、跗节的颜色比其他部位浅很多;五龄若虫刚结束最后一次蜕皮时,前胸背板末端和小短片上的刺状突起为橙黄色,前翅为浅灰色,逐渐变为黑色。三种猎蝽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可自由交配产生颜色与亲本不同的可育后代。

红斑猎蝽繁殖方式:

末龄若虫羽化2-3d后开始捕食,此时成虫已经具备交配能力。待到摄取足够的能量后,雄性成虫开始尾随雌性成虫,然后接近雌虫身侧,爬到雌虫背部,开始进行交配,在此过程中,雄性会间隔性地用喙管末端与胸部特别部位摩擦,发出细微声响,做出求偶行为。雄性将生殖器伸出腹腔,伸入雌性腹部末端,交配时长1-2小时。从未观察到双斑猎蝽雌雄个体间出现像螳螂目昆虫那样雌雄相残或“弑夫”现象。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