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铃虫金小蜂:别名金小蜂_黑青小蜂,为膜翅目、金小蜂科、Dibrachys属动物,原产于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北部,中国、俄罗斯、朝鲜、英国、美国、加拿大、捷克。雌蜂找到红铃虫结的茧后,先用触角试探,再将产卵管穿过虫茧,刺入红铃虫幼虫体内,将卵逐粒产于寄主体上。生存温度8-35℃,适温20-26℃,湿度70%左右。卵和幼虫在温度8℃以上开始发育,蛹在温度14℃以上开始羽化。成虫在适宜的气温下非常活跃,喜爬行,少飞翔,有趋光性。但一经产卵后,趋光性就逐渐消失。
重要的寄生性天敌益虫,幼虫寄生于红铃虫、棉小造桥虫、鼎点金刚钻等害虫的幼虫体内。大多数情况下,刺死红铃虫,并吸取一部分营养物,而没有产卵进去。所以它直接杀死害虫的数量,实际上超过寄生繁殖杀死的数量。
科目分类:蜂类 ;生存环境:农田 ;颜色分类:黑色_黄色 ;居住环境:树栖 ;最大体型:0.3cm ;性情分类:温和 ;寿命年限:0.5年 ;适宜温度:24℃±5℃ ;食物饲料:昆虫
红铃虫金小蜂形态特征:
雌蜂体长约0.25cm,雄蜂约0.18cm。雌蜂全体青黑色,有金属光泽,头横阔,宽度约为长度的2倍。头上有细刻纹,后头有细脊。单眼3个,排列成三角形。触角13节,柄节黄褐包,自柄节末端渐呈黑褐色,胸部背板及侧板上有细刻纹。小盾片略呈球面隆起。翅面多细毛,亚缘脉的长度为前缘脉的2倍,后缘脉的长度为前缘脉长度的1/2。腹部纺锤形,可见7节。
红铃虫金小蜂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11-12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越冬红铃虫的茧内越冬。越冬幼虫于3月间化蛹,4月初羽化为成虫,10月下旬以幼虫或蛹越冬。寄主主要包括鳞翅目、鞘翅目,所以它是鳞翅目或鞘翅目的次寄主,但有时为鳞翅目幼虫的初寄主,有时也能以寄蝇为其寄主。
红铃虫金小蜂饲养方法:
初化蛹时乳白色,而后随着蛹的发育,颜色由淡黄色变为鲜黄到棕褐色,直到羽化前变为灰黑色,但翅和足仍为透明的淡黄色,而且有金属光泽。成虫寿命与气温关系密切,35℃,平均3天,30℃,平均10天,26℃为12天,15℃为17天,12℃为37天。温度降至5℃左右,则成虫处于休眠状态,寿命可达2-3个月。在自然温度下,雌蜂的寿命长3-17天。喂蜜糖水或有寄主,其寿命均会显著延长。
红铃虫金小蜂雌雄分辨:
雄蜂与雌蜂相似。头、胸部全绿色,腹部有青黑色,亦有金属光泽。腹部第1、2节之间有1个梯形半透明浅黄色的斑纹。幼虫体长1.32-2.52mm,一般为2.30毫米;形状似蛆,初孵化的幼虫为白色,半透明,以后变为浅灰色,略带红色,化蛹时,由红褐色变为乳白色。
红铃虫金小蜂繁殖方式:
成虫羽化集中在每天上午8-10时。初羽化的成虫,在红铃虫茧内约停留1-2小时后,将茧咬一个小圆孔。然后腮出。成虫爬出后可立即进行交配,当日或次日产卵。未经交尾的雌蜂可行孤雌生殖,但后代都是雄蜂。卵长卵形,乳白色,卵壳表面密布圆形的颗粒状小突起。雌蜂一般每次产卵3-5粒,连产2-3次。每个茧内一般产卵10粒,最多可达30粒。每头雌蜂可寄生红铃虫5-10头。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