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一篇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第3种观点: 律师分析: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 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 扩大精准有效投资。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工程建设,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 公共卫生、物资储备、 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打造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聚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 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和工业设计、金融服务、 医养健康、影视动漫等现代服务业,深化与日韩地方经济合作。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落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大力发展补充养老保险,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探索新业态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保障方式。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大力提高特殊群体的保障水平,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社会福利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加快建设健康山东。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健全健康融入所有的机制,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打造医养结合示范省。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面建成专业化、现代化的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青岛、菏泽分中心。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实施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开展新一轮医疗能力“攀登计划”,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和管理考核,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档升级。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建设,高水平建设康复大学。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打造“齐鲁中医”品牌。提升健康教育、健康服务、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风尚。全面推进体育强省建设,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第25届省运会、第11届省残运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十四条 城市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报审批。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城市以及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审查同意后,报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报省、自治区审批。第十五条 县组织编制县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组织编制,报上一级审批。
第1种观点: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包括发展环境、主要目标、指导方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
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经济发展目标:1、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2、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3、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4、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5、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6、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目标:1、要实现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2、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三章 主要目标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如下。第一节 2035年远景目标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基本形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1%,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全体人民迈出坚实步伐。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国防和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十三届全国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十四条 城市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报审批。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城市以及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审查同意后,报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报省、自治区审批。第十五条 县组织编制县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组织编制,报上一级审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