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责任赔偿后的应对措施

责任赔偿后的应对措施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第1种观点: 法律分析:在执行补救措施时,可能会对他人或财物造成损害,因此承担的赔偿责任也应由补救措施执行者承担。补救措施执行者需明确补救措施的性质和范围,在执行时遵守法律规定,控制好补救措施的风险,降低损失的可能性。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六百二十一条:行使救助权利,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2.《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五条:采取合理措施为防止可能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在处理因补救措施导致的赔偿责任时,相关执行者应当根据事实情况进行分析,合理评估赔偿金额,协商一致,采取适当的财产和非财产赔偿方式,以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

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如下:1、采取补救措施的含义。采取补救措施作为一种的违约责任形式,是指矫正合同不适当履行(质量不合格)、使履行缺陷得以消除的具体措施。这种责任形式,与继续履行(解决不履行问题)和赔偿损失具有互补性;2、赔偿损失的概念与确定方式。赔偿损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上也称违约损害赔偿,是指违约方以支付金钱的方式弥补受害方因违约行为所减少的财产或者所丧失的利益的责任形式。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这里的赔偿责任应该是指民事赔偿责任。民事赔偿责任是行为人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这种法律后果是由国家法律规定并以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规定民事责任的目的,就是对已经造成的权利损害和财产损失给予恢复和补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六条 民事主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当事人约定,履行民事义务,承担民事责任。第一百八十三条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