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不仅形成价值,还要生产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体系中,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价值增殖过程首先是价值形成过程,即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旧价值和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劳动者所创造的新价值仅足够补偿劳动力的价值。然而,价值增殖过程还包含剩余价值的生产,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独特特征。
工人的劳动时间被划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用于补偿劳动力的价值。而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即形成剩余价值。只要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必要劳动时间,资本家就能获取剩余价值。
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在于,通过延长劳动时间,使工人的劳动不仅创造价值,还要生产出超出劳动力价值的剩余价值,这是价值增殖过程的核心。
在这个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越长,资本家所获得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实现资本的积累和增值。这种价值增殖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动力,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扩张和发展。
然而,这种价值增殖过程也导致了社会财富的不平等分配,劳动者的生活条件往往得不到改善。因此,如何平衡价值增殖过程与社会福利的提升,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