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校园,明朗又丰满,深邃又烂漫,红枫与黄叶辉映,晨曦微露,秋风送爽,九月的校园迎来了书声琅琅。
当粉笔灰落满讲台,当教案写满字迹,您是否曾想过,在书页的翻动间,为教育初心寻一处诗意栖居?当课堂的铃声响起,当知识点传递心间,您是否期待,以书籍为媒,与同事、学生共赴一场思想的碰撞?
今秋,我校“杏坛领读人・书香润校园”教师读书领读主题活动正式启幕!这不仅是一场关于阅读的邀约,更是一次教育者的精神集结 —— 让优秀教师化身“领读灯塔”,带着精心甄选的好书,引领全校师生在文字中漫步,在思考中成长,让书香飘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最美读书人一
马民赫
任教初中语文,目前担任语文备课组组长。
以梦为马:守护稚嫩心灵中的点点星光
01
初中生正是梦想萌生、思维喷涌的年纪。他们的梦想,或许像小豆豆在巴学园里天马行空的想象,纯粹而充满生命力。作为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便是成为这片星光最初的守护者。课堂上那个大胆提问“月亮为什么不能是方的”的孩子,作文里描绘着要发明“会飞的房子”的学生,他们的奇思妙想,看似不着边际,却往往是梦想最初的雏形。此时,一句“这个想法真有趣,能具体说说吗?”远胜于“别胡思乱想”。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强调,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心中“那一点火星”,并小心地吹燃它。这“一点火星”,就是梦想的微光。只有我们以最大的善意和耐心去守护这些稚嫩甚至脆弱的梦想之马,才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勇敢追梦的种子,让他们相信,天马行空并非幻想,而是未来的可能。
不负韶华:躬耕自身,铸就担当梦想的基石
02
要让学生的梦想之马行稳致远,教师自身更需不断精进,不负这宝贵的教育韶华。教书育人绝非简单的知识搬运,它要求我们自身就是源头活水。广泛而深入的阅读,就是这活水不竭的源泉。重温《论语》,孔夫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诲时刻提醒我,教师的成长是终身课题。研读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学论集》,那些关于“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精辟论述,促使我不断反思教学方式,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更是引导我将书本与社会生活紧密连接。每一次深读《陶行知教育名篇》,都像一次精神的洗礼,提醒我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分数,而是培养“真善美的活人”。教师自身的学识厚度、教学智慧与人格魅力,是我们引导学生梦想之马前行的灯塔。唯有我们自身不断学习、不断锤炼,像老农躬耕于田野一般深耕于教育的沃土,才能不负这塑造心灵、影响未来的黄金年华,为学生提供坚实可靠的平台。
策马扬鞭:在语文天地中点亮梦想的旅程
03
语文课堂,是承载这份梦想与责任的主场。我们要做的,就是巧妙地将梦想的力量融入日常教学,策动梦想之马在文字的广阔天地中驰骋。经典文本本身,就是最好的“梦工厂”。当引领学生走进《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的探索精神就是追逐未知梦想的绝佳范例;诵读《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时,少年的家国情怀与担当意识自会被点燃。设计课堂活动,更要为梦想提供跑道。一次围绕“我的理想”的深度演讲,一次为家乡环保设计的“未来蓝图”写作,一次将课文改编成小剧的创造性实践,都是让孩子们将心中所想具象化、公开表达的机会。在这些活动中,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得以完美融合,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得到锻炼。每一次智慧的碰 撞,每一次成功的尝试,都是对他们梦想之马的一次有力鞭策,让梦想的旅程有了真实的起点和方向。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这不仅是对莘莘学子的殷切寄语,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当铭刻于心的职业誓言。用书籍武装头脑,以智慧引领方向,满怀热忱地守护每一颗童心孕育的梦想种子,并以自身不懈的耕耘,为他们策马扬鞭提供最丰美的草原。
当我们俯首甘为孺子牛,孜孜不倦地滋养那片梦想生长的土壤时,便是对“教师”二字最庄严的诠释。在引领少年们奔赴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我们的生命也因此获得了最崇高的价值与回响。
撰稿:马民赫
统筹:董广帅
审核:魏德贵
编辑:史周群
五一七教育网
202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