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有家长问
未来可以不用中考上高中吗?
真的有地方开始试行了!
近日,成都市教育局正式发布《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小-初-高贯通式培养改革试点的通知》,宣布自2025年起,探索开展“小-初-高”12年贯通式培养改革试点。
为什么要试行贯通办学?
成都教育局官网介绍,这是为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和2025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关于 “推进幼小衔接、九年一贯制、十二年一贯制和高完中等贯通办学”精神,推动育人方式改革, 缓解教育焦虑。
成都教育局表示,成都市作为全国12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之一,在满足“有学上”“好上学”到“上好学”的优质均衡基础上,聚焦 从“育分”向“育人”转变,探索育人方式改革, 应对人口排浪式渡峰后的教育新挑战。
当然,成都贯通培养还有一个背景——成都教育局表示, 贯通式培养是有序推进中考改革的尝试。在2025年全市有3.26万名指标到校生不参加中考升学的基础上,成都市进一步探索中考改革,立足育人全链视角,贯通中小学育人实践;突破各学段视野局限,探索学段联动新方式。
从叙述上看,成都的定向生原本不参加中考升学。
什么叫贯通培养?
贯通式培养试点 不是学制改革,不调整现行学制,是在国家规定学制、课程和教材基础上, 探索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一贯制或初高中六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学段壁垒,实现课程体系、素养培育、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和贯通培养。
怎么贯通?
01 并非全面取消中考
据介绍,贯通培养试点不是学制改革,不调整现行“六三三”学制。中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结业考试和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据,在现阶段依然存在。 “不用中考”特指进入“贯通培养实验班”的学生,可以免去中考竞争,直接升入对口的高中阶段继续学习。
用大白话说,中考还是要考,但是,是作为毕业考,决定能不能拿到初中毕业证书,不作为升学考。
02 两种贯通模式
1. 小初高小初高12年贯通式培养:学生从小学一年级或初中一年级起,可直接就读至高三。
2. 初高中6年贯通式培养:学生从初中一年级起,可直接就读至高三。
03 不选拔、不掐尖
明确强调,贯通培养面向全体学生, 不搞选拔掐尖。入学方式为自愿报名, 若报名人数超过计划招生数,将采用电脑随机录取(即摇号)的方式确定名额,学校不得通过考试遴选生源。
推行三项贯通
???
1
学段贯通
面向参与贯通式培养的全体学生,不搞选拔掐尖,自愿参与的学生可从小学一年级起直接读到高三,或从初中一年级直接读到高三,提升教育体系的整体性、促进核心素养持续发展、解决学段间知识断层和学习方式转变及适应问题,有效减轻学生升学压力。
2
课程贯通
试点班级在国家规定学制、课程和教材基础上,统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构建具有整体性、衔接性、整合性、选择性、独特性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纵向整合、层层递进,横向打破学科壁垒、跨学科融合。
3
素养贯通
贯通培养试点班级创新育人方式,小学阶段重点培养“学习能力、情感能力和实践能力”三种关键能力,中学阶段重点培养“人文素养、创新素养和人格素养”三种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能力素养逐级进阶。
推动三项改革
???
为实现改革目标,成都市教育局表示,还将同步推动三项改革,包括:
1
育人方式改革
构建与实施贯通式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形成人才成长的多路径发展图谱,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发展个性兴趣。
2
教学方式改革
采用项目式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
评价方式改革
建立贯通式学生多元评价体系,除学业成绩外,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身心健康等综合素养提升。
首批8所学校试点
成都市目前遴选了8所学校开展十二年一贯制和六年一贯制先行试点,学校在小一或初一年级确定2个班(每班不超过45人)为贯通培养班,学生就读期间单独组班进行贯通培养。
贯通培养班学生人数只减不增,学生中途可自愿申请退出,但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学生退出。学生退出贯通培养班后,回到同年级其他班级就读。
成都教育局表示,下一步,成都市教育局将认真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精神,不断总结改革试点成效,逐年扩大试点范围,探索构建“小-初-高”长链条贯通培养体系,有效缓解群众教育焦虑,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写在最后
有家长会问:不用中考直升普高会成为趋势吗?
事实上,成都并非第一个试行不用中考直升普高。2022年,北京试点普高登记入学,即无需中考成绩就能升入五所公办普高。
日前,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其中指出,开展综合高中建设试点,探索登记入学、均衡派位、划片招生等多元化录取改革,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
有人说,以后高中随便上。
问题是,“以后”是什么时候?
从目前看,高中入学高峰期是2032年,预计2035年高中入学人数会逐步下降;
其次,优质高中应该还是要有门槛,普通高中直升的几率会大点,但是,以现在试行“不用中考,直升高中”的地区看,试行的高中都是排名靠后的普高,父母们甘心吗?
有人说,孩子的负担有相当一部分是父母期望值造成的。多年前,大家认为,只要提高高考录取率,孩子的学习负担就会减轻,现在高考录取率已经到了90%,但是,孩子也不见得轻松,因为父母的期望已经从上大学提高到上985、211大学;以前抱怨中考普高录取率低,但是,普高率逐步提高了,孩子负担“涛声依旧”,因为父母的期望已经从上普高提高到上优质普高。
事实上,厦门也有类似制度,即部分完中有保送高中名额。
或许,缓解大家焦虑的关键是: 大家都能认识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教育”的教育真谛。
对此,你怎么看?
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吧!
五一七教育网
202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