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消息在蒙城人的朋友圈刷屏:蒙城中学党总支副、校长于自国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校长”、“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每一个词都如此刺眼,组合在一起,更让人心情沉重。
这不仅是蒙城中学的“地震”,更是对整个教育界的一次叩问。
一、校长,本应是教育的守夜人
校长是什么?是学校的灵魂,是师生的榜样,是教育理想的守护者。
家长们把孩子送进学校,托付的不仅是孩子的学业,更是他们的成长与未来。我们相信,在校园这片净土上,孩子能学到知识,更能学会做人。
然而,当一所学校的领航者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我们该如何向那些仰望他的孩子们解释?当教育的守夜人自己越过了红线,我们该如何重建对教育的信任?
二、主动投案的背后,是反腐雷霆之势
值得关注的是,于校长是“主动投案”。这背后,折射的是当下反斗争的高压态势——“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正在显现。
蒙城县纪委监委的及时通报,也让我们看到了监督的力度与透明度。问题不会因为发生在教育领域而被遮掩,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但我们依然要追问:一名中学校长的“严重违纪违法”,可能涉及哪些方面?基建工程?招生招师?教辅材料?职称评定?这些与学生利益、教师权益息息相关的领域,若被权力染指,伤害的是教育公平这一最基本的底线。
三、教育的底线,不容任何人践踏
学校不是孤岛,教育的危害远超普通。它直接毒化育人环境,扭曲价值观念。当孩子们听说他们尊敬的校长因违法乱纪而落马,他们心中对规则、对法律的敬畏将置于何地?
我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失德,会毁掉一个班级;校长失范,则可能带坏一整所学校。
这起事件,是警示,更是契机。它提醒我们:
- 监督必须无死角:学校的“一把手”权力巨大,更需要强有力的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 师德建设非空话:从教师到校长,所有人的品行都应放在放大镜下审视,师德师风必须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 孩子的未来伤不起:任何侵蚀教育公平、伤害学生利益的行为,都是社会良心不能容忍的。
四、拭目以待,让正义回归校园
目前,调查刚刚开始,我们不应预判结果。相信纪委会给公众一个公正的交代。
我们期待,通过这次事件,蒙城中学乃至所有学校都能来一次彻底的“体检”,清除痼疾,让校园真正回归净土。
我们也期待,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以此为镜,时刻铭记:你们守护的,是孩子的未来,是社会的希望。这片园地,容不得半点污秽。
五一七教育网
202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