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始业启航 |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2025级研究生新生始业教育:能动新征程,始业启华章

始业启航 |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2025级研究生新生始业教育:能动新征程,始业启华章

五一七教育网 2025-09-28
导读研究生新生始业教育作为衔接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奠基课”,既是筑牢科研根基、塑造学术品格的关键起点,更是帮助新生快速完成身份转变、融入科研生态的核心环节,对其整个研究生生涯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导向性意义。自9月7日起,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紧扣 “逐梦科研新征程 砥砺奋进谱华章”主题,正式启动2025级研究生始 业教育系列活动,通过系统化设计、分模块推进,构建起“思想引领—学业赋能—安全护航—朋辈助力”的立体化培育体系。系列活动以“适配新生成长节奏、贴合能源专业特色”为原则,既着力帮助新生快

研究生新生始业教育作为衔接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奠基课”,既是筑牢科研根基、塑造学术品格的关键起点,更是帮助新生快速完成身份转变、融入科研生态的核心环节,对其整个研究生生涯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导向性意义。

自9月7日起,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紧扣 “逐梦科研新征程 砥砺奋进谱华章”主题,正式启动2025级研究生始 业教育系列活动,通过系统化设计、分模块推进,构建起“思想引领—学业赋能—安全护航—朋辈助力”的立体化培育体系。系列活动以“适配新生成长节奏、贴合能源专业特色”为原则,既着力帮助新生快速适应科研生活、提升学术创新能力,更注重引导其树立“深耕能源领域、服务国家战略”的职业志向,为最终培养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高层次能源领域人才夯实起步基础。

01 上好“思想引领第一课”

9月7日上午,学院2025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暨始业教育启动仪式新北区开物楼小礼堂举行。学院彭海、院长杨宏旻、副吴希媛、副院长赵传文、副院长马妍姣、院长助理吴昊以及研究生秘书王守芳、研究生辅导员盛雄共同出席,为新生开启研途新篇章。

启动仪式上, 彭海《树立科技报国理想,深耕能源动力领域——助力能源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为题,为新生带来“理想信念教育第一课”。他强调,研究生阶段不仅是学术能力跃升的关键期,更是将 “科技报国” 理想从认知转化为行动的 “攻坚期”希望新生扎根能源领域,以所学服务国家需求。

杨宏旻院长在致辞中则对 新生提三点期望:一是 突破固化思维,在思想上 敢闯敢试;二是打破瓶颈制约,在科研中攻坚克难;三是破解关键难题,在实践中创新突破。他结合校史与专业发展,鼓励新生秉持艰苦奋斗精神,常怀感恩之心,在学术道路上稳步前行。

9月12日,学院创新开展“头雁领航启新程 群雁齐飞担使命”主题交流活动——组织2023级、2024级研究生党员深入仙林湖研究生公寓,与2025级新生“零距离”对话。党员学长们结合自身经历,围绕党的理论知识、入党流程、科研竞赛、时间管理、校园生活等新生关切的话题分享经验,并精心制作 《中国党发展党员流程图》《致2025级研究生新同学的一封信》,逐宿舍送到新生手中,帮助大家 “扣好研途第一粒扣子”。“从递交 入党申请书到成为一名党员,是思想与实践的双重锤炼。”党员们结合自己的入党故事,鼓励新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能源报国志向;面对“如何平衡科研与学生工作”“怎样高效参与科研项目”“如何高质量阅读文献”等具体问题,他们耐心解答并推荐学习资源与工具,现场互动热烈、氛围轻松。

02 筑牢“学术诚信防火墙”

为引导新生树立 “实验数据求真、文献引用求信、学术信仰求诚”的学术精神,提升科学道德素养与学风自律意识,学院特别邀请行业专家与优秀教师代表,为新生带来科研与职业发展专题讲座。讲座嘉宾包括学院2014届硕士毕业生、南京东创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詹艳平高级工程师,以及优秀教师代表 卢平教授、沈天绪副教授

其中, 詹艳平总经理从行业视角出发,详细解读 能源领域发展趋势、企业对人才的核心需求及实践能力培养路径,为新生梳理职业发展方向;同时分享绿色建筑与节能关键技术,鼓励大家沉心科研、兼顾实践,既锤炼创新能力,也积累实战经验。

卢平教授《工科研究生学术素养及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题,聚焦学术素养的核心价值,系统讲解科研思维培养、学术问题凝练、科研工具高效使用等实用内容。他勉励新生:“研究生阶段的目标不仅是提升学识与能力,更要在思想凝练、知识获取方法、研究思路上实现突破,树立事业初心,成长为能担当、有作为的工科人才。”

沈天绪副教授则围绕 《燃烧中碳捕集技术——化学链燃烧》主题,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分享 “坚持”的重要性 。他针对新生科研初期的困惑,主动“设题解答”:从“如何高效阅读文献”“怎样与导师有效沟通”,到 “如何规划学习科研时间”“如何向课题组学长寻求帮助”,每一个问题都直击新生疑惑,赢得现场阵阵掌声,为新生扫清科研入门的“迷雾”。

03 画好“学业规划路线图”

为帮助新生深入理解学校人才培养体系、顺利完成 “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身份转变,9月7日下午,学院在开物楼 小礼堂举办2025级研究生培养方案解读会,各学位点负责人“分专业、精准化”解读,为新生画清学业“路线图”。

会上, 赵传文副院长全面 介绍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让该专业新生清晰 “学什么、怎么学、如何毕业”张居兵老师重点讲解能 源动力专业(含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培养方向)的特色培养模式,详解联合培养的优势与流程; 解晓健老师则从人工环境工程 专业出发,围绕导师选择、培养计划制定、课程学习安排、开题报告准备等“关键节点”,给出具体指导。

此次解读会不仅让新生全面掌握学校最新教育教学,更提供了“量身定制”的学业指导,为他们科学规划研究生生活、明确发展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

04 夯实“成长成才双基石”

9月11日下午,学院在仙林湖研究生公寓面向全体2025级研究生新生,副吴希媛主讲 奖助体系解读与校规校纪教育专题讲座,带领新生系统学习《研究生手册》,为新生“答疑惑、划重点”

吴希媛副先系统解读研究生奖助体系,详细说明各类奖助学金的申请条件、评审标准与流程,鼓励新生以 “追求卓越”的态度积极进取,在学术道路上勇攀高峰;随后介 绍“三助一辅”岗位设置,为新生提供实践与增收的方向;同时讲解学院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细则,引导新生以测评指标为导向,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最后,吴希媛重点强调校规校纪的重要性,从学术规范到日常管理,提醒新生知敬畏、守规矩”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为研究生阶段的成长筑牢“纪律防线”。

05 搭建 “科研登高脚手架”

为传承科学家精神、提升新生学术素养与科研创新能力,学院副院长马妍姣教授为新生开展 “研究生科创能力提升及国际学术交流宣讲会”,为新生搭建科研“登高阶梯”。

马妍姣副院长指出, 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课题”她结合自身在德国的留学经历,生动讲解当前科研、资助项目及国际交流计划,让新生清晰了解“可依托的平台、可争取的机会”;同时着重强调跨学科合作的价值,鼓励新生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科研合作项目,在交流中拓宽视野、提升能力,成长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高层次能源人才。

06 织密“安全防护保障网”

安全是1,学业、事业、生活都是后面的0”——为落实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学院分别开展实验室安全与日常安全专题教育,为新生织密“安全防护网”。

院长助理吴昊老师实验室安全为核心,结合真实案例的图文与视频资料,全面讲解实验室安全检查流程、危险化学品储存规范、实验操作安全要点,要求新生 “把安全刻在心里、落在行动上”,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共同维 护安全、整洁、有序的科研环境。

辅导员 盛雄老师则以 《守护青春路 安全伴我行》为题,从新生日常场景出发,覆盖交通安全、人身财产安全、宿舍安全、心理安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等维度,用 “案例+提示”的方式传授安全防护技巧。讲座结尾,她以“安全是1”的比喻总结,督促新生将安全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研途筑牢“安全根基”。

07 传递“成长经验接力棒”

“如何拿国奖?”“文献检索怎么高效?”——为解答新生科研生活的“实操困惑”,学院邀请 彭宇龙、孔澎杰、杨鑫航等优秀学长担任主讲嘉宾,开展朋辈经验分享沙龙,传递 “接地气” 的成长经验。

学生党总支副 彭宇龙同学聚焦“公众表达与演说能力”分享,内容分“宣讲六艺”主线与“N项技巧”积累两部分。他强调宣讲需精准,“讲准”选小切口、拆宏观,“讲实”锚定问题,“讲透”重逻辑,“讲活”增吸引力,“讲深”引共鸣,“讲绝”塑独特形象。此外,他还分享学生干部需提升六项能力:决策激励并重的领导力、善合作协调的团队协作力、理念方法双新的创新力、学知识总结经验的学习力、会书面表达与演讲的沟通力、控情绪管目标的自我管理力。他的分享让新生明晰能力要点与表达技巧,助力融入校园、参与学生服务。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孔澎杰同学结合自身经历,提出“四维行动指南”一是主动沟通,定期向导师汇报进展,将国奖目标拆解为学期小任务;二是夯实基础,确保课程无挂科、争高分,为申报奖项筑牢根基;三是科研入门,通过 “‘缠’导师、‘泡’文献、‘混’课题组” 三步走,熟练使用 Zotero 等文献管理工具;四是积累成果,研一结束前完成小论文初稿,积极参与“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节能减排竞赛”“挑战杯竞赛”,尝试专利申报与学术会议报告。“国奖不仅是奖金,更是对努力的认可,追逐目标的过程本身就是成长。”他的分享让新生备受鼓舞。

院研究生会联络部杨鑫航同学则聚焦“文献检索” 这一科研核心技能,指出其“占科研时间50%以上”的重要性。他分场景分享技巧:延续课题组研究可研读同组毕业论文,探索新领域可追踪相关学者成果,通用检索优先用“关键词 + 数据库”(中文选知网、万方,外文选 Web of Science),并推荐 Sci-Hub 获取全文;同时建议通过文献引言找创新点,关注课题组自媒体跟踪前沿动态,为新生提供 “拿来即用” 的方法。

燃动能源研途 逐梦科研新章

此次 2025 级研究生始业教育,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始终践行“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育人理念,紧扣研究生培养规律,立足工科专业特色,突出科研核心导向——通过“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互补、全面教育与重点教育兼顾、主题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方式,实现新生教育“有计划、分层次、全覆盖”

未来,学院将继续锚定“复合型高素质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始业教育体系建设:以理想信念为根基,以学术道德与科研素养为核心,常态化开展育人活动,助力新生在南师科研沃土上“开好头、起好步”,以青春之力深耕能源领域,为能源强国建设贡献南师力量!

1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