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尝试进行科技创新研究的青少年来说,实验场所的选择通常是必不可少的。那些进入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高中生,一般能够选择高校或科研院所的专业实验室参与研究。大部分中小学科技社团的成员,则能够依托所在学校的物理、化学、生物或科学实验室开展相关研究。而就绝大多数中小学生而言,家庭住所往往是其实施研究的实验场所。当然,这当中也不排除家长为孩子选择付费的民企专业实验室或是租赁住房作为专用实验场所。
当中小学生携自己的研究成果参与各级各类青少年科技竞赛时,竞赛组织机构一般会从选题类别对产出研究的实验室进行规范。专业性选题的研究通常要求在专业实验室完成,而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选题,则可以在学校学科实验室或家庭住所这样的实验场所完成。但无论是专业实验室、学校学科实验室或家庭住所,家长或老师都要引导孩子注意实验场所应用的合规性。
例如,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在参加区级科技竞赛时,提交的论文是“不同饵料对金鱼生长作用的实验研究”。在论文中,这名学生描述为了完成实验研究,妈妈特地为他租了某居民楼顶层的一居室作为实验场所。该学生选用人工合成饵料、植物性饵料和动物性饵料,分别投喂游弋于3缸中的小金鱼,以观察其生长变化。实验基本可行,
但在这名学生对每天投喂后剩余动物性饵料——红线虫的处理之描述上,却引起了评委的关注。原来该学生每天都要去购买新鲜的红线虫,投喂后剩余的红线虫则直接导入马桶冲走。这种处理方式让评委难以认可,因为携带病菌的红线虫很可能会随下水道进入楼下住户马桶,并可能爬出对居民健康构成威胁。因为选择居民住宅作为存在生物污染的实验场所,该学生的论文最终未能获奖,并被通知学校以后要避免此种导向。
一般来说,各级各类青少年科技竞赛的组织机构,基本上都会从科学、道德、法律等方面,对参赛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研究项目所涉及的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资源使用等做出限定。因此作为承载科技创新研究项目的实验场所,自然也要具有应用的合规性。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在选择科技创新研究的实验场所时,一定要注意其安全和环保的合规性,以避免对自身或社会可能造成的伤害。
中小学生家长应向孩子传播的是,无论是通过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进入高校或科研院所专业实验室参与研究,还是通过家庭付费进入民企专业实验室参与研究,都要首先熟悉实验室的安全手册,了解诸如出入制度、个人防护、行为准则、设备操作、药剂管理、消防安全、生物安全和应急处理等,这样才可能在后续实验研究中做到规范流程,保障安全。当然,专业实验室的功能要满足项目实验所需要求。另外,各级各类青少年科技竞赛的组织机构大都要求,参赛中小学生凡在专业实验室开展的科技创新研究,一定要有专业人士指导,并由实验室出具相关成果完成的证明。这些都是家长或老师在孩子进行参赛申报时,一定要予以告诫的。
中小学生家长还应向孩子传播的是,我国中小学基本上都配备有与科技课程相关的实验室,如中学理科实验室——诸如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和通用技术实验室,以及小学科学实验室或综合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都能够满足开放的要求,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创设条件。因此,中小学科技社团的成员,一般都能够依托所在学校的实验室开展科技创新研究。由于中小学实验室建筑规范,具有良好的通风换气、采光照明、防火防潮条件,以及配置了实验所需的综合电源、网络接口、给排水管道和排污排毒设施等,能够让孩子在安全和环保的环境中开展实验研究。当然,家长和老师也可鼓励孩子通过竞逐,争取到各级青少年科技场馆、科学中心和少年宫(家、站)内的类似实验室开展科技创新研究。
而对于选择在家庭住所或是租赁住房作为实验场所的孩子,中小学生家长一定要全方位关注。这是因为,家庭住所大都是在人员密集的社区,以此作为孩子科技创新研究的的实验场所,即使做的只是“小实验”,稍有不慎也都可能对自身安全或环境安全构成隐患。例如,在封闭阳台开展植物种植类实验,一定要注意通风换气,避免潮湿环境滋生病菌,对孩子或周围人员的健康形成威胁。
再如,在室内开展电子电工类研究,涉及电烙铁焊接或是热熔粘接,一定要在符合消防要求的工作台上进行,并避免自身烫伤或是因周围有易燃材料而引发火灾。第三,对于需要排污的化学类或生物类实验,更要极其谨慎,因为家庭没有用于实验有毒气体或是废水废液排放的专门系统,只能通过卫生间下水管道或厨房抽油烟机排放,一旦出现问题,很可能对全楼住户造成损害。
中小学生家长应提醒孩子,在参与各级各类科技竞赛申报时,一定要用文字简短描述自己科技创新研究实验场所选择及应用的合规性。因为这是评委判断参赛者是否自觉遵守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是否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依据。当然,从实质来看,这也是竞赛组织机构在考察孩子的社会责任感。你说对吗?
(禾青、欣欣、翟立原,20250927,反馈邮箱:zhliyuan@263.net)
五一七教育网
2025-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