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导致部分地区小学招生难,这一现象在2025年愈发显著,其背后是人口结构变化与教育资源分布的双重影响。
从人口数据来看,2025年全国出生人口956万,较上年进一步下滑,而日本上半年新生儿数量更创1969年以来新低,全球低生育率趋势加剧。国内具体到地区层面,广州虽辟谣“老牌名校招不满”传闻,但明确指出在校生人数将在2026年达峰,暗示招生压力即将从“入学难”转向“生源不足”。这种转折与出生率直接相关——当适龄儿童总数减少,即使教育资源集中区域也难以维持长期扩张态势。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进一步放大了招生矛盾。山东菏泽等城市因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出现“超级中学”现象,而部分地区却因人口外流、生育率低迷导致小学空置。例如,深圳龙岗区新建的未来双语学校虽规划72个班,但初期仅按小规模招生,周边公租房家庭转学需求因“一类积分”受阻,暴露出教育资源错配问题。
层面正通过两项措施应对挑战:一是推广“阳光招生”专项行动,通过“一网通办”打破信息孤岛,优化入学流程;二是强化弱势群体保障,如要求各地制定多子女家庭“长幼随学”,解决接送难题。但长期来看,需通过均衡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提升教育质量,从根本上缓解招生难与入学难的双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