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关于山东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二初级中学的招生视频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画面中,数千名身着校服的初一新生列队操场,方阵绵延,一眼望不到尽头;教学楼走廊人头攒动,教室门牌上清晰标注着“初一(80)班”“初一(90)班”……视频配文称:“初一年级近100个班,新生近五千人。”这一数字远超普通中学规模,迅速引爆网络。有网友惊叹:“这是学校还是大学?”“一个年级比我整个大学还多人!”也有网友质疑:“视频是不是拼接的?”“一个班按50人算,94个班就是4700人,真能管得过来吗?”
面对关注,9月5日,牡丹区第二十二初级中学工作人员明确回应:该校2025年新入学的初一年级确实开设了94个班,学生总数接近5000人。同日,菏泽市牡丹区教育和体育局工作人员也证实,近年来该校招生人数持续增长,已进入“巅峰期”。这一数据并非偶然,而是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学龄人口增长、教育资源集中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该校已成为菏泽市乃至山东省内规模最大的初级中学之一,其招生体量在全国初中阶段也属罕见。
为何一所初中能招近五千新生?背后是菏泽市快速城市化与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的现实。
- 城市人口激增:近年来,菏泽城区持续扩张,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新市民定居,学龄儿童数量大幅增加;
- 学区房效应:二十二中因教学质量稳定、师资较强,成为家长心中的“优质校”,周边学区房热度攀升,带动生源集中;
- 集团化办学:该校可能已形成“一校多区”或“分校联动”模式,通过扩建校区、增加教室,承接更多学生。
- 一位家长坦言:“哪怕挤破头,也想让孩子进这所学校,毕竟关系到中考升学。”
规模扩张的同时,公众最关心的问题是:如此庞大的学生基数,能否保证教学质量?
- 师资压力:94个班至少需配备近百名科任教师,如何确保师资数量充足、水平均衡?
- 管理难度:近五千名初一新生,年龄小、自律性弱,日常管理、安全防控、心理辅导如何落实?
- 教学效果:大班额是否影响师生互动?个性化辅导能否实现?有教育专家指出,理想班额应控制在45人以内,超大规模可能稀释教育资源,加剧“重管理、轻教学”倾向。
针对质疑,校方与教育部门表示,已采取多项措施应对挑战:
- 扩招教师:今年已新招聘数十名教师,并通过“老带新”提升教学能力;
- 分层教学:推行“分层走班”模式,根据学生水平差异化授课;
- 智慧校园:引入教学管理系统、智能考勤、在线学习平台,提升管理效率;
- 心理支持:增设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关注学生适应问题。
- 教体局工作人员强调:“规模扩大不等于质量下降,我们会持续监督,确保教育公平与质量。”
94个班,
近五千名少年,
汇成一股奔涌的洪流。
这是城市发展的缩影,
是教育需求的呐喊,
也是对优质资源的渴望。
我们欣喜于更多孩子能进入好学校,
但也忧虑——
当教室越来越满,
老师的目光,
是否还能温柔地,
落在每一个孩子身上?
当走廊人声鼎沸,
教育的静气,
是否还能守护,
那一方求知的净土?
愿规模与质量,
不再对立;
愿每个孩子,
无论身处第几个班,
都能被看见,
被听见,
被真正地,
好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