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个企业家要办学校了?” 这句话,近年来似乎成了一个魔咒,不断在耳边回响。从马云的湖畔大学,到曹德旺的福耀科技大学,再到如今虞仁荣的东方理工大学,这些商界大佬们,仿佛一夜之间,都爱上了“教育”这块“香饽饽”。
这次的主角虞仁荣,可不是什么等闲之辈。作为电子设备制造领域的“大佬”,他一手创办的韦尔股份,在业内可谓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455亿的身家,更是让他在2024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稳坐第486位的宝座。
然而,这位“科技新贵”并没有选择继续在商海里乘风破浪,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教育领域。460亿,这个数字足以让人瞠目结舌,也足以看出虞仁荣对创办东方理工大学的决心和野心,预计25年招生。
“钞能力”能否打造教育乌托邦?
消息一出,顿时炸开了锅。有人质疑,有人观望,当然,也少不了“唱衰”的声音。毕竟,前有马云的湖畔大学“半路夭折”,后有曹德旺的福耀科技大学“雷声大雨点小”,这些“前车之鉴”,不得不让人对虞仁荣的“宏图伟业”捏一把汗。
不过,虞仁荣似乎对这些质疑声充耳不闻。他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可不是来玩票的。东方理工大学,从选址到师资,从办学理念到培养目标,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的打磨和设计。
为了彰显自己对教育的重视,虞仁荣特地将东方理工大学选址在了自己的家乡——浙江宁波。或许,在他的内心深处,也有一份“衣锦还乡”的情结吧。
不仅如此,虞仁荣还深谙“人才”的重要性。为了给东方理工大学找到一位“镇得住场子”的校长,他可谓是煞费苦心。最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知名教育学家陈十一先生“出山”,为这所新兴大学注入了强大的学术底气。
当然,最吸引眼球的,还是东方理工大学低廉的学费。每年仅需6000元左右,就能享受到与其他民办大学相媲美,甚至更胜一筹的教育资源,这无疑对那些渴望接受优质教育却又无力承担高昂学费的普通家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这一系列操作,似乎都在描绘着一个美好的教育乌托邦:让更多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毕业后还能顺利就业。
教育,终究不是一场资本游戏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新兴大学面临的挑战,可不是单靠砸钱就能解决的。
师资力量,是大学的根基。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是摆在东方理工大学面前的一道难题。毕竟,与那些历史悠久、声名远播的名校相比,新兴大学的吸引力还是略逊一筹。
学科建设,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东方理工大学计划聚焦于理学、工学、信息和商科等领域,这些学科与虞仁荣自身的企业背景不无关系。但如何将这些学科做强做精,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还需要学校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学校声誉,是大学的无形资产。新兴大学想要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良好的声誉,并非易事。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学的声誉也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积累。
更何况,还有“前辈”曹德旺的福耀科技大学,三年过去了,依然“八字还没一撇”。2021年,曹德旺宣布投资100亿创办福耀科技大学,并豪言要将其打造成一所“世界一流的应用型大学”。然而,三年过去了,这所大学依然停留在图纸上,校长人选更是“走马灯”般换了三任。
这些“前车之鉴”,不得不让人对虞仁荣的“宏图伟业”捏一把汗。
不可否认,企业家投资教育,出发点是好的。但教育,终究不是一场资本游戏,不是简单地投入就能获得回报的。它需要的是耐心、是责任、是真正的情怀。
或许,我们可以给这些“门外汉”企业家们多一点时间,让他们去摸索,去尝试。但同时,我们也要保持一份清醒和警惕,毕竟,教育关乎的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容不得半点马虎!
你认为企业家办大学是好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