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数学阅读四个阅读法

数学阅读四个阅读法

五一七教育网 2024-10-18
导读专家  王英杰 大连市西岗区兆麟小学教导主任、高级教师,辽宁省优秀教师,辽宁省小学数学名优教师工作站成员,西岗区学科带头人,执教的数学课多次在国家、省、市、区获奖。 在平日的教学中,一到试卷分析时,教师总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没有仔细读题”。家长和老师交流时也会提到“我们家孩子不是不会,他就是不愿意自己读题,你一给他读题他就做出来了。”可见,读题对我们的数学学习是多么重要。 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我也深有感触,我认为数学课堂中同样需要阅读。 01 阅读习惯——“仔细”二字最重要 从宏观上讲,

家 

王英杰

大连市西岗区兆麟小学教导主任、高级教师,辽宁省优秀教师,辽宁省小学数学名优教师工作站成员,西岗区学科带头人,执教的数学课多次在国家、省、市、区获奖。

在平日的教学中,一到试卷分析时,教师总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没有仔细读题”。家长和老师交流时也会提到“我们家孩子不是不会,他就是不愿意自己读题,你一给他读题他就做出来了。”可见,读题对我们的数学学习是多么重要。

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我也深有感触,我认为数学课堂中同样需要阅读。

01 阅读习惯——“仔细”二字最重要

从宏观上讲,读数学题要从头到尾全部读到,不能丢掉任何一个符号、一个字、一幅图,即使是看似不那么起眼的句子。

比如,在选择题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题目要求:“选一选(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正是因为有了后面括号里的话,在做题时我们就不能直接填写答案。再有“解答下列问题(两种方法)”,如果没有读到后面的“两种方法”,结果可想而知了。

从微观上讲,读题要逐字逐句,不放过任何一个字,哪怕一个小小的标点。

比如“①班级按照(蓝、黄、黄、黄、红、红、红、红、蓝……)的顺序挂气球,买了48个红气球,蓝气球、黄气球各需要买几个?②班级按照(蓝、黄、黄、黄、红、红、红、红、蓝……)的顺序挂气球,买了48个气球,蓝气球、黄气球各需要买几个?”

这两道题只差了一个“红”字,但是思考的角度却完全不一样。

因此,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养成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的读题习惯,同时我们也可以多呈现一些这样的题目,培养学生仔细读题的能力。

02 阅读内容——图文并茂不遗漏

在平日教学中,教师会注意引导学生把题目读完整才能分析题意。那么,如何才能把题目读完整呢?这就需要图文并茂。

数学题目不光有文字,还要有图片。尤其在低年级,有时题干只是一张图片,把图片的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也很重要。

如《北师大(三下)》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目:“有96位客人用餐,如果不留空位,可以怎样安排桌子?”单看文字无从下手,再仔细看图你会发现一张圆桌最多可坐10人,一张方桌最多可坐8人。当我们观察出这两条信息之后,就可以完整读题:“一张圆桌最多坐10人,一张方桌最多坐8人,有96位客人用餐,如果不留空位,可以怎样安排桌子?”这时做起来就会有思路了。

因此,读数学题不仅要读文字,更要读图片,乃至字母和符号。

03 阅读顺序——可正可倒试试看

在语文写作中,叙事文的写作顺序可以是正叙,也可以是倒叙,还可以是插叙。同样,在数学读题顺序方面可以是从前向后读题,边读边理解;也可以从后向前,即从所求问题入手,带着问题寻找所需的已知条件。

比如“三年二班有6个小组,每个小组有8名同学,其中男生有25人,女生有多少人?”读题时,我们可以边读边理解:“三年二班有6个小组,每个小组有8名同学”这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6×8=48(人);再接着读“其中男生有25人,女生有多少人?”可以用总共的人数减去男生的人数,就能求出女生的人数,48-25=23(人)。边读边将已知条件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找规律、抓本质,而不是机械的模仿计算。这道题目在读题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从问题入手:要求“女生有多少人?”必须知道什么呢?必须知道“一共有多少人”和“男生有多少人”,男生已知25人,所以要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用6×8=48(人);再用48-25=23(人)就得出女生的人数。

在读题时,两种顺序都可以,当学生在用一种顺序读题思考卡壳时,不妨换一种顺序另辟蹊径,但不管怎样,寻找关系和本质才是最重要的。

04 阅读方法——为探寻关系服务

1.抓住关键词句,帮助搭建数量关系。

在读题时,抓住关键词句,既可以帮助我们搭建数量关系,同时也可以提醒我们仔细阅读,否则稍不留神就会出现错误。例如:“一个正方形的草地,四周围上栅栏后,栅栏长4.8米,草坪到底有多少平方分米?”“正方形”告诉我们图形的形状;“四周”“长”告诉我们4.8米是正方形的周长,同时也间接告诉我们正方形的边长;“草坪到底有多少平方分米?”求的也就是正方形的面积,用“边长×边长”。值得注意的是最后所求问题的单位是平方分米。你看,稍不留神就会出错。

2.利用画图手段,帮助理解数量关系。

在读题时,画出直观的线段图、平面图形等示意图,变抽象为具体,帮助自己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数形结合非常重要。

在解决行程问题时,画图是一种非常好的手段。如“某人乘船从甲地去乙地,行了全程的一半多15千米时睡了觉,当他醒来时发现船又行了睡觉前剩下路程的一半少10千米,此时离乙地还有30千米。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单纯读题很难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此时用线段图,分三层来表述全长、睡觉前和剩下的数量,这道题目就不难理解了。

3.动手实际操作,探寻隐性数量关系。

阅读中,依据教材提供的信息,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可以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获得鲜明的感知。例如“把4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学生通过实际摆一摆的方法,就会清楚地发现长方形的长有4个2厘米,宽就是2厘米;还可能发现长方形的周长一共有10个2厘米;甚至有的学生也会发现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4个正方形的周长少了6个2厘米。这些发现只有在操作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尤其是几何图形的教学,要使阅读与操作紧密结合。

转自/《妇女- 女人观天下》2024.08.下34页 总第737期

编辑:闪克

责编:妇女杂志新媒体运营室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